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术期刊是我国各行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自己工作成果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作为期刊来稿的审核人,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不仅决定期刊质量,还会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工匠精神”是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为基础的职业精神,应当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孜孜以求的职业目标。但从期刊工作实践来看,受行业外部环境、学术期刊在本单位的地位、内部考核评价制度倾斜方向以及编辑个人专业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行业的发展,做好对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培养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保证学术期刊的良好环境。做好对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为期刊行业营造健康清朗的学术环境,这对于发挥学术期刊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断爆发的学术造假事件让我们感到震惊,同时也发现了学术期刊自身工作的漏洞和不足。为了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加强对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练就“火眼金睛”,真正成为学术文章发表前的“把关人”,在保证每一篇高质量、高水平学术稿件都可以顺利发表的同时,构建起优质、规范、严肃的行业环境,为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二)提升学术期刊的基础质量。做好对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实现学术期刊基础质量的提升,这是保证学术期刊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责任意识、努力精益求精,确保每一篇经过编辑把关的稿子都能在符合发表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术研究的指导价值,从而进一步打造精品学术期刊,更好地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三)推动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培养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是保证学术期刊专业性的关键,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创新性是衡量学术文章的重要标准,学术期刊编辑只有秉承“工匠精神”、紧紧盯住学术前沿进展,才有能力发现学术文章的创新点和学术价值。作为学术期刊的主要工作人员,如果能够自始至终都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们对于学术发展动向的把握就会更加及时准确,在审编稿件时也会更为严谨和专业,在学术期刊组稿设计和稿件筛选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发挥出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创新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二、培养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强化责任意识。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要实现对他们“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首先强化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因为责任意识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基础素养。从宏观角度来看,期刊编辑在进行稿件的选题策划、编辑审核过程中必须保证稿件符合政治标准,在确保政治方向和观点立场正确的前提下,使稿件能够实现导向正确、学术专业、观念创新等多维目的合一,由此体现出稿件在学术界的指导价值。从微观角度来看,凡是经过期刊编辑审核和编发的稿子都与责任编辑本人密切关联,因为稿件一旦经其之手发表,就意味着已经经过该名编辑的审核与校对,那么如果稿子出现政治倾向错误、学术剽窃和逻辑混乱以及字词差错等问题,期刊编辑都要对其负有相应的责任。所以,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规范和权威,必须对学术期刊编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把关人”角色定位,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通过经常性教育和行业交流警示,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更好地发挥编辑工作的价值,最大限度保证工作不出纰漏,为经手的每一篇学术文章终身负责,让自己编辑的稿件经得起学术实践、学术界同仁和学术发展历史的检验。
(二)提升专业素养。学术期刊编辑作为期刊质量的“把关人”,必须全面审视文章的学术价值、叙述逻辑、层次架构、语言规范、用词语法、标点符号、文献引用和标注正确等细节,需要逐字逐句反复琢磨推敲。可以看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必须保证期刊编辑的专业性。但从当前人员实际构成来看,许多学术期刊的编辑由教授、副教授或讲师兼职负责,面对较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期刊审编工作。另外,虽然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但由于本身也是论文、课题的发表者,那么就容易因为角色定位模糊而影响自己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并出现因个人风格不同甚至因学术偏见而遴选淘汰文章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保持编辑的超然地位,有必要建立起专业的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安排专人专门负责期刊审编工作,并对其出台能够体现编辑工作质量和成果的考核评价制度。要求每一位学术期刊编辑首先必须持证上岗,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并具备出版系列的编辑职业资格证书。在保证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学术期刊编辑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面授培训,有机会也应加入期刊联盟,在与同行交流和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术期刊编委会也要根据期刊行业政策趋势和发展要求,及时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职责使命和核心内容予以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力争将期刊打造为业内优秀刊物,更好地发挥出学术期刊的平台作用,为促进期刊行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三)树立学者观念。学者型编辑俞国林认为,编辑只有自己也做研究才能更深地体会学者的甘苦,提升编辑素养。拥有学者观念是一名合格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必备的素质,也是编辑“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提倡学术期刊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审稿过程中能够站在学者的角度去审视、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策划的选题和审核的稿子符合学术研究发展的需求。有些人对期刊编辑存在误解,认为编辑的工作无非就是检查一下错别字、把稿子捋顺就行了,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不知者不怪”,但我们需要由此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对编辑工作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稿件质量是否符合学术研究的基础要求、是否能够反映学术研究的实际水平,是评价稿件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每一位学术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和组审稿时都必须从学者角度出发,让自己真正进入学术研究工作中,从专业的角度去对稿件的质量予以评估,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句话、每一篇稿子都充满浓浓的学术气息、体现学术研究的真实成果,从而真正发挥出学术期刊的作用和价值,坐实学术期刊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做好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研究,是保证学术期刊编审工作质量、推动学术期刊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学术期刊(编辑部)要为编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让团队成员有机会持续进行自我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也要不断自我加压、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主动研习编辑实务专业书籍、聆听行业大咖专业讲座、上进修课加强继续教育等各种自学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学术期刊编辑要努力夯实学术研究基础能力和编辑专业基本功,真正将自己打磨成学术期刊行业内的“工匠”,用“硬核”功力帮助每一位优秀作者将精心撰写的学术论文予以发表,同时努力净化学术期刊行业发展环境,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