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讲农业科技故事创一流科技期刊范文

讲农业科技故事创一流科技期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讲农业科技故事创一流科技期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讲农业科技故事创一流科技期刊

摘要: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评价指标数据,对2009~2017年《湖北农业科学》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主要栏目发文量等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湖北农业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结合《湖北农业科学》具体办刊实践,坚持以内容为王,媒体融合发展,更好地讲好农业科技故事,争办一流科技期刊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湖北农业科学》;评价指标;农业科技;融合发展

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湖北农业科学》应发挥期刊的品牌效应,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1-4]。《湖北农业科学》走过了64个春秋,为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同类科技期刊中产生了较大影响[5]。本研究对《湖北农业科学》主要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刊物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做法,并介绍了融合发展的经验,以期推进自我发展,并与他刊共同讨论,推动科技期刊健康发展,争办一流科技期刊。

1《湖北农业科学》主要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主要评价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评价指标数据[6],利用Excel软件对2009~2017年主要评价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7]。

1.1《湖北农业科学》载文量变化趋势分析

载文量是指期刊在某个时期所刊载论文的数量,是衡量期刊吸收和传播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由图1可以看出,2019~2017年《湖北农业科学》载文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这是与刊社进行扩大刊物容量的措施有关,2008年刊物改为月刊,每期仅为128页码,2009年改为每期256页码,2011年刊物又改为半月刊,每期216页码,刊物的容量不断地扩增,2017年又逐步调整,将载文量逐步趋于稳定。载文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文章的发表周期,解决了优质稿源长期积压的问题,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传播速度,同时被读者的关注程度逐年提高。

1.2《湖北农业科学》总被引频次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期刊总体被引用和重视的程度,能较好地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2]。由图2可以看出,2009~2017年《湖北农业科学》论文总被引频次基本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2016年最高为8045次,充分地说明其所载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

1.3《湖北农业科学》基金论文比变化趋势分析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中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往往能够反映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是衡量刊物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图3可以看出,2009~2017年《湖北农业科学》基金论文数量基本呈稳中而上升的趋势,基金论文比也同样呈现稳中而上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基金项目研究产生的论文是刊物学术质量非常重要的体现,《湖北农业科学》加强此类稿件的组织力度,缩短发表周期。同时,也表明《湖北农业科学》刊载的论文与国家重点研究方向趋于一致,使得刊物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基金论文比不必要要求达到100%,对于部分前期没有得到基金项目支持而水平较高的作者,刊物有责任去扶持和鼓励[8]。1.4《湖北农业科学》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因子是指期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总数,是一种显示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代表期刊的学术水平[6]。由图4可以看出,2009~2017年《湖北农业科学》影响因子呈现平稳波动状态,略有下降,是由于2011年改为半月刊后,数量增多,限制了影响因子进一步地上升。

2《湖北农业科学》服务农业科技,发挥期刊支撑作用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4]。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农业科技期刊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对积累、传播和交流学术知识、示范创新技术及培养农业科学研究与推广人才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8]。发挥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传播作用,利用出版优势更好地引导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强化协同创新能力,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完善农业科技期刊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9-10]。

2.1栏目创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农业科学》在栏目设置上应对国家政策、产业要求、市场需求,贴近“三农”,勇于创新,逐步增设了“农业工程”“贮藏•加工”“药用植物”“农业经济”“硒谷论坛”“乡村振兴”等栏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未来30年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搭建了四梁八柱。《湖北农业科学》及时开辟“乡村振兴”专栏,及时刊登相关优秀研究论文,推动乡村振兴研究,截止2018年底,该栏目共刊发论文81篇(图5)。《湖北农业科学》应把握并深刻理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靠农业科技创新来引领、来支撑,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打通作者与读者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使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2.2围绕重点热点问题,主动追踪报道

《湖北农业科学》始终围绕前言热点农业科学问题、农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进行选题策划,包括组织系列论文报道、出版专刊等形式。

2.2.1围绕重点问题,及时专刊出版近年来,《湖北农业科学》杂志针对重点问题,主动出击,以专刊的形式进行重点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展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推动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湖北农业科学》主动联系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合作出版《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秸秆综合利用》专辑,反映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贡献力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农业农村部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已成为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湖北省的“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认证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为展示加强对湖北省“三品一标”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动湖北省“三品一标”事业的发展,《湖北农业科学》杂志主动联系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出版湖北省三品一标认证监管与标准化生产专刊。这些专刊的出版及时地总结了农业科技工作经验,推进了湖北省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2.2.2跟踪科研项目,及时组稿报道《湖北农业科学》编辑人员多年来与省内的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保持联系,主动了解科研一线科技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跟踪了解,有阶段性成果即组织稿件,优先发表。2008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茶叶课题组在《湖北农业科学》30篇,其中2014~2016年在该刊发表了10篇关于茶树种质资源创新文章,系统收集、评价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选育2个茶树新品种,实现绿茶加工连续化标准化。如10个无性系绿茶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金孝芳,曹丹,马林龙等,2015年第23期),二款新型茶鲜叶分级机工艺优化试验(高士伟,龚自明,叶飞等,2015年第24期),后对该团队的项目申报、验收及成果申报、推广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团队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研究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新标准、新模式成果涵盖茶叶全产业链。近三年在恩施、宜昌、重庆、毕节、石门等县市区示范应用,累计新增产值42.1亿元,其中繁育茶苗9.7亿株,种植面积23.79万亩,茶农增收18.2亿元,建成蒸青绿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5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主持的“水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可持续防控技术”项目荣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研究类三等奖,该团队2008~2015年在《湖北农业科学》上共12篇,对杂草的可持续防控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9]。砂梨是湖北省及长江流域广为种植梨的品种,但由于技术落后、品种退化,影响梨农种植的积极性,《湖北农业科学》深入砂梨育种栽培科技人员,广泛组稿,先后发表10多篇砂梨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等系列文章,该项目获得了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梨农获得了实惠,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9]。以上对重大科研项目的跟踪系列报道,展现了刊物的创新能力水平,是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发挥了期刊对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及社会影响力。

3提升融合出版能力,增强期刊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的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期刊面临巨大挑战。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11]。中国期刊协会石峰会长曾指出,“对于目前的期刊出版单位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再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可以做的事情做好、做精、做细。另外,也要有探索的勇气。市场上很多事情都在探索的过程中,期刊出版单位不要等,要抓住一切机会用于尝试,也许发展就会比别人先走一步”[12]。《湖北农业科学》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的潮流,探索实践,采取多平台多维度的学术传播手段,扩大期刊影响力。除了纸质刊物发行外,还开发了在线采编系统,开通了《湖北农业科学》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优先出版、DOI注册等。

3.1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信息展示、信息地平台。利用手机的可移动性,一机在手易操作,不限时间,地点,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2018年6月《湖北农业科学》申请开通名为“湖北农业科学”的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关于我们”“在线阅读”“稿件服务”3个一级菜单和下属“本刊介绍”“投稿须知”“联系我们”“当期目录”“过刊浏览”“在线投稿”“稿件查询”7个二级菜单。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实现了多种功能的移动化,更加方便了读者与作者投稿、查稿、浏览。每一期最新目次,均是通过公众号最先推送,以方便作者知晓论文何时见刊。限于人才因素,微信公众号的微信营销、微支付等其他功能暂未实现运用,下一步将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将微信公众号建设好,成为服务作者、读者、编辑一个好的平台。

3.2开放科学计划

2018年6月,《湖北农业科学》勇于先行,加入了开放科学计划(OpenScienceIdentity,OS-ID),借助OSID二维码,开展融合交互出版的探索。开放科学计划是为每篇论文建立专属二维码入口,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包括作者对文章的语音介绍、论文研究中开放的内容与数据、作者与读者的交互问答、作者学术圈等实用功能[12-14]。截至2018年12月30日,《湖北农业科学》为正式录用的论文建码567个,增强了论文维度,丰富了论文内容。图6为部分样例。1)语音介绍说论文。通过作者录制的音频介绍论文。声音比起文字,更真实、更有亲和力,拉近了论文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读者听论文的方式,使论文的表达更立体、更多元。2)精彩学术问答。读者可以对论文的内容、某个关键环节或者想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讨时,可以向作者提问,易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作者可以对读者的问题进行选择性的回答,搭建起桥梁,促进相互间学术交流。3)开放的科学数据与内容。可以上传论文相关的高清图片、动态图、视频介绍、试验原始数据、试验过程、试验方法、调研样本、相关资讯、课件、专家审稿意见、论文原文翻译等等内容。将因论文篇幅有限而无法交流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增强出版。如,刊登在《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23期的论文《湘鄂地区三叶木通野生资源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中,作者上传了7张高清图片,使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野生三叶木通,丰富了论文研究数据中的维度,即使不是专门研究三叶木通的科技人员,也可以从中了解该物种。《湖北农业科学》通过OSID二维码,进行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重构期刊的服务模式,搭建期刊、编辑、读者、作者新平台,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突出主动传播、精准服务的特色,实现内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全面提升期刊。科技期刊只有高影响力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如何将期刊做大做强做精,还需要苦练内功,认真吸收借鉴一流学术期刊的办刊之道。作为农业科技期刊只有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才能走好期刊的发展之路。《湖北农业科学》将坚持“内容为王”,以提升论文学术质量为抓手,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深度挖掘期刊资源,加快论文传播能力,拓展内容增值渠道,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湖北农业科学》将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携手同行,共同服务于中国“三农”事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福.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J].科学通报,2017,62(1):1.

[2]中国科学协会服务中心.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新华社.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EB/OL].(2018-11-14).

[4]杨婷,姜小鹰,曹作华.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华护理杂志社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2):1252-1256.

[5]屠晶,程碧军,龙小玲,等.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湖北农业科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3):80-83.

[6]肖宏,邓景康,伍军红,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8.

[7]黄峰华,田志革,毕洪文.书写园艺科学故事,争办一流学术期刊[J].北方园艺,2018(24):199-204.

[8]王贵春,王晓芳,田宇曦,等.《湖北农业科学》1998-2011年载文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548-5549.

[9]王珞.农业科技期刊助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践探———以《湖北农业科学》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3):6301-6304.

[10]王珞.坚守出版服务引导科技创新———《湖北农业科学》服务科技创新的实践[J].编辑学报,2019,31(1):56-58.

[11]施其明,周文斌,陈晓峰,等.轻量化的现代期刊转型平台———OSID的逻辑、功能及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9(1):7-9.

[12]赵新乐.让传统期刊和新媒体实现利益融合[EB/OL].(2015-09-17)[2016-03-15].

[13]杨冬梅,邓淑惠,张继东.《钢铁钒钛》交互出版实践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9(1):19-21.

[14]李婷,施其明,刘琦.“OSID开放科学计划”助力学术期刊融合创新发展[J].出版与印刷,2018(3):11-17.

作者:屠晶 陈焰 王贵春 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