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博客知识服务学术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意义】各类网络社区的应用促进了人们的网络信息交流。学术博客作为一种知识交流平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者们的学术信息交流渠道。【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学术博客的定义和目前国内外对学术博客研究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术博客的知识交流模式,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发现的学术博客知识服务模型。【结果/结论】研究构建的学术博客知识服务模式可以扩充学术博客的知识服务功能,帮助学者们更好地利用学术博客,促进学术博客的学术交流与利用。
关键词:知识发现;学术博客;知识服务;知识交流
1引言
从BBS、WIKI到博客,各类主题社区,网络交流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庞大的网民数量使这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开辟自己在网络的阵地,成立个人博客,发表见解,而同行们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由此,学术博客(AcademicBlog)成为了传统学术交流和正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补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较受关注的学术博客有老槐也博客等。这些学术博客又组成了博客圈,一环套一环,尽可能地扩大着学术交流的范围,高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聚合是图书情报领域最受关注的学术博客圈。学术博客是知识交流的典型平台,作为一种信息公开、平等共享的平台,能够使信息的、接收、交流、共享、利用更加便捷,使用学术博客的过程也是挖掘隐性知识并加以利用和共享的过程。首先学术博客用户通过信息将个人实践所形成的经验认识等记录下来;其次通过学术博客的“关注”和“学术博客群”等功能,用户还能发现自己所关注或者相关领域的信息,并结合自身所拥有的、零散分部在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打破不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壁垒,实现知识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自由使用。再次学术博客用户通过学术博客上记录的不断更新等促成了一系列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得以系统地再吸收、再分析、再梳理和再组织,形成更加系统、成熟、全面的新知识,使隐性知识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最终形成一个知识共享、更新与应用的知识循环。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是所谓“数据挖掘”的一种更广义的说法,即从各种形式表示的信息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现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抽取,其目的是为使用者屏蔽搜索原始数据的繁琐细节,将使用者从基础地搜索活动中解放出来,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简洁的知识,直接向使用者报告。
2学术博客相关研究
2.1学术博客的定义
关于学术博客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较统一、一致的说法,学者们只是约定俗成了“学术博客”的叫法。国外亦没有明确的学术博客的定义,教学类博客是其初期的学术博客研究对象。早在本世纪初,WilliamsandJacobs命名了一种新出现的博客形式—“教育博客”(educationalblog),许多学生和老师开始把阅读其它学生们的博客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Saper首次将学术博客看作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博客,但是因为缺乏编辑评审过程(editorialreviewpro⁃cess),这些博客在知识的准确性和学术性方面不会有太大影响力。甘春梅、王伟军认为学术博客为主要内容是学术知识的博客,是由科研人员撰写的、以讨论学术相关问题为主的博客。Nackerud等认为学术博客属于知识博客的范畴,此外还有学科博客、科学博客等。知识博客(K-blog)是以博客为依托,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并积累知识,最后达到个人知识提升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作名词讲,知识博客可以指具体的建立在知识生产、收集、加工、链接、传播、共享基础上的博客页面,也可以指博客创建者,更可以指一种基于网络博客的知识交流思维。我们较认同吕鑫等人给出的定义,认为学术博客是指用于和交流教学、科研和科学信息的博客,即能够用于交流学术观点、发表科研成果、学校教学信息的博客。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笔者将学术博客分为两类:一是应用型学术博客,各类学术型信息、知识;二是科研型学术博客,以随笔、日记或论文等体裁信息来进行科研信息的交流。本文重点对科研型学术博客进行研究。
2.2国外研究
学术博客的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同其他学者或研究者的交互方式。EllisS.J.Fu等基于博客在学校里正式的学习交流方式中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实证调研了台湾学生博客在知识共享方面的需求、目的,分析了处于三种受教育水平的学生的学术博客使用行为。LizeTerblanche,AliceGoodwin-Davey在“Academicblogs:Aplatformforsharinginformationanddisseminatingknowledge”中分析了两大学术博客,分析了博客在丰富高等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线课程方面的独特作用。Vidya,R等人设计了一种博客知识传播模型,用于帮人们找到网络中可以经常获得的博客,同时,设计了一种KRR算法,帮助人们在博客中找到所需的知识信息。
2.3国内研究
目前国内学术博客的研究,大多从用户知识交流的角度来讨论学术传播。丁敬达、许鑫从学术博客交流特征入手,分析了学术博客的交流主体、交流客体和交流方式等。翟姗姗结合调查问卷,对学术博客个体知识转移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证实了学术博客较传统期刊文献在提高知识转移知识发送能力,知识转移媒介知识转移效果,知识接受者知识接受能力方面的优越性。陈明红等从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科研任务三个方面,构建了学术博客用户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测试学术博客的用户满意度。这些研究说明,学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学术博客在知识服务方面的应用研究。然而,因为学术博客内容的特性,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术博客,以促进学术交流,对于知识内容的提取是其中的重点。怎样充分地挖掘学术博客的知识内容,开发行而有效的知识服务方式是重中之重。而目前研究在这方面明显欠缺,文章试图在此方面进行探讨。
3学术博客知识交流模式
学术博客能够提供不同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声音和视频。同时,学术博客通过RSS、回溯、评论等来实现同他人的持续互动。博客是一个内容平台,它的兴起源自人们自我表达的需求。从社会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草根媒体,让网民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者和评选者。早期的博客,兼具自媒体属性和交互属性,是公众交流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博客的交互属性逐渐被替代。如今博客的创作者主要是精英人群,创造的内容也趋于专业化,博客的阅读者则主要把博客当成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源。在此趋势下,学术博客的兴起和发展正是迎合了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学术博客的知识交流模式如图1所示。
4学术博客知识服务模型
散落在网络中的各个学术博客,尤其浩瀚大海中的颗颗明珠,它们凝结了多少学者的灵感和智慧而不被人发觉。目前,学术博客的利用上没有像其它社交网络那么高的热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其有价值信息的挖掘不够,不能够让博客的访问者方便、快捷地发觉它的价值,引发阅读兴趣,这是目前学术博客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尝试建立一个学术博客的知识服务系统,深度挖掘学术博客的知识信息呈现给学术博客用户。
4.1系统架构
如图2所示,系统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分别是服务模块和发现模块。知识服务重点是提供知识信息,因此发现模式是系统的核心。而系统最终要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服务模块也不容忽视。系统的用户可以是学术博客的博主,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网络浏览者。他们可以经由学术博客进行浏览、检索或留言,提问。对于他们在系统中的印记,系统可以进行采集、分析,以相应的形式提供知识反馈。用户可以选择接受这些反馈信息,获取知识,也可能以其它渠道,电子邮件、电话,或者其它数据库检索系统等与博文发起者进行更为直接或进一步的交流。
4.2发现流程
学术博客区别于一般网络社区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学术性,学术信息的基本单元就是概念。因此,构建知识本体库就成为了学术博客知识发现的第一步。本体概念的引入使此学术博客服务系统的检索具备语义能力,有助于分析领域的知识结构、各部分知识结构的相关性、该领域目前研究热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学术博客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将本专业领域涉及的主题内容进行聚类,构建一个知识库。将博文中抽取的概念与其进行匹配,确定博文所属的主题范围,以便于对其进行梳理。如图2所示,首先对用户数据和博文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概念聚类,然后将这些概念与知识库进行比对,匹配合适的将其分门别类进行梳理,然后以一种可视化的知识关联进行呈现,便于浏览者选择。
4.3服务流程
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发现,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首先系统要有有亲和力的用户接口,并且具有互动性。用户通过注册提交所关注的专业方向,在浏览过程中留下访问记录,这些都被系统一一抓取并分析,为数据推送做准备。在进行数据推送的时候,要根据用户的心理、能力、动机、需求、学术背景等进行详细分析,让用户切实体会到定制化,增加用户粘性。所选择的推送内容要具有专题性、专业性、针对性,必须匹配用户分析数据进行推送,注重推送的精准、高效。在完成推送后要进行服务效果评价,确保用户满意度,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服务策略。对已有博文也要有一定的评价机制,比如,访问频次,转载量,或者被正式发表学术论文的引用量等,设置不同权重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博文发起者一定的奖励。此外,要进一步挖掘知识服务内容,不断深化知识服务方向。学术博客的用户势必希望能够通过博文的浏览,与博主的交互等及时地获取到所需的知识信息,不一定多,但一定要精。系统可以在这一方向上大力开发,以知识元、知识节的方式,浓缩博文主题,提炼知识精华,为用户进行多角度的知识呈现。
5结语
学术博客作为非正式学术交流的方式,在网络化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而学术博客中体现的信息所饱含的学术价值如不能得以有效利用,必将是一大损失。笔者尝试思考建立一个学术博客知识服务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术博客中蕴含的知识,并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呈现给学术博客用户,以引发更大的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我们需认识到,学术博客目前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一个原因是对其知识价值挖掘不够,另一个原因是对于学术博客的管理的问题。首先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很多人认为学术博客的学术份量不够。诚然,学术博客中的知识多是散落的,但往往更能引起思维的火花,成为创新的起点。另外,格式多样、形式散落,缺乏标准化,是学术博客前进中的一大障碍。要使其得以有效利用,质量评价势在必行,前提就是对学术博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在此前提下,对学术博客知识信息的发现、利用才能在一定的准则下进行,必将更为高效。未来要对学术博客的知识发现进行实证分析,以达到切实有效地利用学术博客为用户进行知识服务。
作者:毛秀梅 李冶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