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下的艺术类期刊转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艺术类期刊是传统期刊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期刊必须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转型准备,找准自身的定位,利用新媒体拓展阅读渠道,努力创建自身品牌,发挥品牌优势,促进艺术类期刊能够顺利转型。
一、找准杂志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艺术类期刊在转型过程中,要想存活并顺利发展,首先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有明确的方向。与其他类期刊相比,艺术类期刊相对较少,其内容涉猎广泛,如传播艺术理论、平面设计、文学鉴赏、电影评论、时尚摄影、音乐美术等,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其读者群也相对小众化,在文艺氛围浓厚的大城市颇为集中,但在小城镇和边远地区受众极少,读者多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所以,艺术类期刊要认清现实,有的放矢,不能刻意模仿其他类期刊,而应考虑读者群的特点和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扬长避短。如《纽约客》《费加罗夫人》等历史悠久的品牌期刊都有艺术版块,前者偏向于综合文艺,文学、艺术、电影等均有涉猎,自创刊之初就有着明确定位,根据读者和消费族群的需求,对期刊内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正如期刊名字所示,《费加罗夫人》主要针对女性群体,考虑女性审美,迎合女性喜好,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美容、时装,在现代都市年轻女性中极受欢迎。国内艺术类期刊应当借鉴行业内成功的经验,勇于创新,既要保证内容质量,又要注重传播形式,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在当前信息时代,电子阅读对传统纸质期刊冲击很大,现代人更喜欢用手机、平板等工具进行阅读,资源存储量大,而且携带方便。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是整个传统媒体必然的选择,艺术类期刊亦然,大融合是必然趋势。品牌效应、内容有深度是传统期刊的优势,在保留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应引进数字化技术,制作电子期刊。试想,只有文字和图片的纸质期刊,与图文音视综合的电子期刊相比,现代读者更容易接受哪种呢?单就图片举例,印刷之后的图片,在美感和质量上都不如电子图片,若要提高印刷图片质量,必然会增加经济成本。因此,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应朝着该方向创新发展。
二、拓展传播渠道,坚持内容
为王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现代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类期刊若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高端姿态,很难吸引新的受众。因为网络传播渠道众多,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交互,年轻群体主要使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此类工具以传递信息和交流为主,使用者可以对内容进行评论,并与其他网友互动交流,拉近了彼此距离,所以更容易被接受。在此背景下,艺术类期刊也要有所创新,除了纸质杂志,还要拓展新的渠道,比如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建设微信公众号。一方面,能够留住老读者;另一方面,也能吸纳更多新读者。受众只需关注公众号,每天便可接收推送的文章,推送的文章来自新的一期期刊,引导读者购买全本的纸质杂志。相比传统的宣传推广方式,网络更具优势,渠道更广,应充分利用其价值。但问题随之而来,艺术类期刊是否也会沦为商业化、娱乐化的产品?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业化是难以彻底避免的。艺术类期刊容易给人一种高端的感觉,核心要素在于内容,而并非表现形式。所以,无论传播渠道、推广方式如何创新,都要坚持一个前提,即做好内容,严格把控期刊质量。从期刊定位、栏目策划、板块设置到稿件筛选、编辑素养,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内容为王的主导理念。如《纽约客》《+81》《Wallpaper》《Domus》《SURFACE》《Interni》等世界性的艺术类杂志,以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文艺生活》《艺术评鉴》《歌剧》《中国纺织美术》等国内艺术类杂志,无一不是坚持以内容为王。只要内容质量有保证,无论是纸媒还是电子期刊,抑或是其他形式都不会拉低艺术类期刊的高端姿态。
三、塑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质量
艺术应拒绝平庸,勇于创新,纵观古今中外的伟大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艺术类期刊亦应如此,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着力塑造特色品牌。经营理念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出了CIS设计理论,即企业识别系统。综合企业经营理念、产品、文化等因素考虑,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观,最终转换为一种有效的标识,代表着企业形象,蕴含着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艺术类期刊也可引入CIS理念,塑造良好形象,直至形成特色品牌。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部分,其中,行为识别是指与外部交往或内部协调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性准则,视觉识别是一种能够传播企业形象的符号系统。所以,艺术类期刊也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以传统纸质期刊为例,首先调整杂志板块,并非必须按照固定的目录进行设计,完全可以尝试新的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室内设计类的期刊,文字和图片要灵活搭配,尽量采用彩色印刷,给读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令其有舒适感,才有兴趣继续阅读。增设老照片墙、漫画、读者评论等板块,增加与读者的互动。其次,根据期刊定位把控整体布局,保持鲜明的风格,归根结底,依然要以内容为重,在确保内容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增添现代元素。此外,还要提高服务意识。很多传统期刊转型数字化后,都做得不尽如人意,缺乏服务意识是一项很重要的原因。杂志出版社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和销售额,某些电子期刊为突出广告,在读者阅读时强行插入,甚至无法跳过,极易激起读者的厌恶情绪。艺术类期刊在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从细节做起,比如字体不能太小、版面不能太乱、减少广告出现次数等。
四、利用数字平台,转变营销模式
传统的出版和发行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应根据其阅读习惯、消费理念的转变,逐步构建起数字出版平台。数字化运作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稿件编辑、往期杂志查询,还是检验抄袭、征稿审稿,都非常方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录用的稿件在期刊出版之前,可截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以提高关注度。在整理旧期刊时,手稿可能丢失,杂志占用空间。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不仅可以随时检索,获取所需期刊,还能综合发行数量、期刊内容等因素,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读者需求,调整目标战略。互联网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也有其弊端,比如信息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缺乏权威性。读者在浏览艺术类网站时,由于版块过多,信息冗杂,经常浏览许久都未能找到需要的信息。期刊应抓住这一契机,提供读者所需要的内容,令其能够迅速找到重点。同时,营销模式也要创新。比如数据库营销,建立数据库后,运用网络营销手段吸引读者,直接售卖数据库,或者销售相关产品。
五、培养优秀团队,敢于走出国门
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竞争的关键,从理念到实践,从策划到宣传,从审稿到编辑,从出版到销售,都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努力。这就要求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编辑主要负责内容,是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务必要严格控制质量,审稿时保持客观,莫要被个人情绪影响。如果出版单位人力资源充足,有专门的美术、宣传、运营等人员,应明确划分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若单位规模较小,编辑可能要身兼数职,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拓展知识结构,对相关领域也有足够了解。同时,提高业务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部分软件,进行网络编辑和排版。此外,提高工作团队整体的职业素养,端正工作态度。定期开展培训考核,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想法和有创意的建议。艺术类期刊受众有限,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因此应该寻找新的方向,将市场拓展到海外。互联网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无国界,随着跨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国内艺术类期刊往国外发展也是必然选择。如《PICKUP!拾音器》与苹果公司合作,采用苹果系统的终端都能下载。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艺术形式多样,艺术类期刊可借着文化交流的春风,主动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中文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六、完善法律建设,规范行业行为
电子杂志市场监管混乱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准入制度欠缺把控标准,使得电子杂志市场极其混乱,人们想要在电子杂志领域找寻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比较困难。监管制度标准的制定、监管体系的建立不仅关乎艺术类电子杂志,更是关乎其他领域的电子杂志,乃至整个电子杂志市场的生存。另外,电子杂志的舆论监管也很棘手。因为少数电子杂志加工完全没有“下限”,只考虑阅读量与点击量,只考虑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恶俗的言论不仅容易误导舆论,更污染了电子杂志市场的风气,所以针对此类行为应该严肃处理,坚决取缔。结语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艺术类期刊因为受众群体和定位限制,加上商业因素影响,生存更加困难。因此,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尽快转型。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就要求艺术类期刊找准定位,合理制定目标战略,坚持内容为王,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拓展新的传播渠道。同时,转变营销模式,培养优秀人才,通过规范自身,在行业内形成良好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