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范文

高校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学术期刊不仅是展示高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更是传播高校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而高校学术期刊的人才队伍建设则是期刊发挥职能的有效保障。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对高校学术期刊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理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对人才新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术期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的出版理念、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培养期刊工作者综合能力等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以期为高校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术期刊;人才;队伍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新时代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和市场机遇。高校学术期刊作为知识创新、生产和发表的载体,是学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其功能在于向社会传播学术新知识、传递学术研究新动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学术期刊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更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并抢占竞争优势,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学术期刊人才有哪些新的要求?高校学术期刊应如何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新媒体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关于新媒体背景下期刊的融合发展、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一些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张耀铭指出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很好的学术理念,却缺乏驾驭新媒体业务的技术素养,没有树立拓展新媒体业务的基本目标,更没有规划新媒体业务的长远战略。[1]郭飞等研究提出高校学术期刊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需设置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编辑基本的数字化技能,优化人才引进和合作机制。[2]刘津等研究指出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存在人才与组织结构转型迟滞的困局,而破局之策则是坚定数字化出版和媒体融合的经营理念与人才观。[3]周煜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变革步伐加快,科技期刊需要提高编辑的政治素质,提升编辑岗位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编辑的业务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推动科技期刊健康良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4]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背景下建立一支高质量、创新型的高校期刊人才队伍,对高校学术期刊的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理清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对人才的新需求,分析了高校学术期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学术期刊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为高校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对人才的新需求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编辑部与互联网数据库有着深入连接,建立起了互联网投稿系统、高校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编辑方式,也使高校学术期刊对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

(一)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与道德素质

高校期刊编辑作为文化产业的传播者,其政治觉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期刊编辑工作者而言,思想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良好的政治觉悟、先进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期刊工作者在给读者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弘扬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会无形中影响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而这些都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期刊工作者应时刻坚守职业道德,在组稿中把握方向,坚持质量第一;在编辑校对中认真细致,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在期刊发展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新渠道;在日常的工作中戒骄戒躁,淡泊名利,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方式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刊物的出版传播是新媒体时代与传统的编辑出版时代最大的区别。高校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如果无法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方式,也就无法利用新媒体资源对学术作品进行出版传播。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传统期刊工作者所进行的纸质化审阅与修编方式即将消失殆尽,与之相伴的是无纸化编辑出版方式的跟进。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很有必要学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等软件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编排和设计,在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创新期刊编排和传播方式。

(三)拥有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期刊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对期刊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具备专业素质的编辑者其显著特征就在于具备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期刊编辑者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断的学习是保证期刊不被时代淘汰的唯一方式,在数字化时代下,编辑工作者通过学习,除了要熟练掌握出版知识、把握自己所负责栏目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学习现代化办公方式外,还需要增强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比如学习数字加工、网络传播技术等,将数字化的技术渗透到编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期刊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在新媒体发展中才不会被淘汰。

(四)具备市场营销的思维方式

传统期刊给人们带来的感官感受单一,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期刊则不同,相对于传统媒体方式,新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包容于一体,其传播的形式给人们带来的感官冲击更加丰富多样。新媒体技术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期刊的编辑、生产、发行、营销、服务等环节。通过新媒体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会吸引更多读者,同时也给期刊编辑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因为这意味着新时代的期刊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思维能力。新媒体时代给数字媒体编辑工作者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获得大数据,通过网络进行分析与调研,期刊工作者更能了解读者的需求,掌握出版行业发展和学术动态,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条件,为刊物的营销和刊物附加产品的开发提供保障。

二、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采用新技术、改进传播渠道、创新内容生产方式等新要求。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期刊媒体融合建设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术期刊新媒体人才储备不足

人才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和实现数字出版的坚强后盾。目前,高校学术期刊一般以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形式存在,仍然以传统出版人才为主。由于高校期刊出版的业务单一,缺乏活力,相对于其他科研、教学和行政部门,一般属于边缘部门。期刊的工作人员相较于科研、教学人员来说,晋升空间小,学术地位和待遇水平普遍较低,属于“边缘群体”,导致高校里一些高学历、高素质、高信息技术的青年人才不愿意加入编辑部。此外,虽然近些年很多高校相继增设了新媒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但专门进入编辑部从事期刊工作的却寥寥无几,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缺乏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和网络平台人员,其发展正面临着人才缺失、一人多职的严峻问题。高校学术期刊发展面临全面的人才短缺困境,既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又缺乏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从事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建设的高端人才。

(二)期刊工作者创新思维有待提高

期刊经验工作法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作法则,在期刊编辑的实践过程中,丰富的经验能提高编辑者的工作效率并提升工作能力。然而,纯粹使用经验型的工作方法而缺乏创新性的思考将使得期刊编辑者在遇到问题时永远处于被动,这种经验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带有一定的时滞性,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需要期刊工作者具有创新思维。目前,期刊新媒体工作仅仅停留在将传统期刊内容上传至大型期刊数据库的阶段,并未对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方式进行深入挖掘。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条件下,期刊工作者应意识到在完成日常的编辑组稿、修订、审校工作的同时,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文字编辑、选题策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要增强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营销、新媒体策划、微信图文制作等一系列新的能力。更需结合新媒体对期刊发展的新要求,转变思想观念,站在全局创新发展的高度探索期刊发展的新路径。

(三)期刊单位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结构的失衡是新媒体与期刊融合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障碍。首先,期刊工作者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编辑专业人员缺乏,在高校中,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其他科研或者行政岗调入,缺乏编辑的基础知识和素养,导致迅速进入角色和开展创新工作的能力不足,更不可能游刃有余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数字化出版工作,要求他们考虑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拥有深厚学术功底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多,高校的学术期刊主要是为高校及学者提供学科发展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这不仅仅要求编辑人员具有扎实的编辑知识基础,更需要他们掌握与期刊栏目相适应的前沿理论和学术发展动态。其次,从人才年龄结构来看,期刊编辑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严重,人才的新老更替慢,年轻编辑人员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这也凸显出编辑部应对新媒体发展的人才常规储备不足。再次,从人才职能结构来看,由于期刊单位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期刊单位的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清。

(四)期刊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出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为期刊工作者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期刊工作者在掌握出版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学会运用高科技手段为期刊的加工和传播服务,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而在目前的高校学术期刊中,还没有形成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机制,对编辑部的人才培养仅仅落实在完成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72学时继续教育任务上,这就使新入职的编辑成长较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在机构设置时被划入学校的教辅部门,属于边缘化部门,很少制定专门的绩效考核方案,更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考评机制,期刊工作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普遍存在职业焦虑。[5]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严重缺乏。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学会为主,由学校任命的部分期刊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很好的学术理念,却缺乏驾驭新媒体技术的业务素养,没有建立拓展期刊新媒体业务的基本目标,更没有制定提高期刊工作人员新媒体技术的战略规划。虽然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已实现了审稿、编稿、发稿过程的数字化,但由于缺乏复合型编辑人才,这一流程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进展迟缓。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人才的培养措施和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使学术知识的生产、传播、评价方式以及学术交流的场域发生了变化,给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面对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学术期刊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了确保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能够与新媒体相适应,作者认为期刊出版单位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的出版理念

新媒体的出现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高校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功效,拓宽发展渠道,更好地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服务。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不仅要关注稿件表层问题,还要追求文章内容的深度,创新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良好契机,转变以传统纸质期刊为主的办刊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高校学术期刊推进学术传播的作用,建立符合新媒体要求的期刊内部管理制度,应将新媒体发展作为期刊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首先,强化期刊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学术期刊既是学术传播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意志和政策的表现载体。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要有敏锐的政治素养和准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期刊创办的目的和宗旨。此外,期刊工作者需加强责任意识,既要对编辑工作负责,更要对学术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其次,积极向主管单位争取资金,加大对高校学术期刊新媒体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传播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再次,高校学术期刊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探索数字化传播的盈利模式,调动出版工作人员积极性。最后,还需对编辑部进行变革性的组织结构调整,在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前提下,集中力量推进和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推进期刊数字化的转型升级。[6]

(二)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办刊人员积极性、激发潜能、发挥智力效应的必要途径。激励主要包括精神层面的激励和物质层面的激励,高校期刊出版单位应采取多种奖励措施[7],制定并实施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对期刊工作人员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奖励优秀,激发办刊人员的工作热情。建立和健全期刊管理评价机制是确保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手段,比如主编负责制、编辑岗位责任制、编辑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等。在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期刊编辑人员的质量、期刊数字化出版能力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一个全面反映期刊管理效率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出版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推动高校期刊发展。2.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校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入高校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在考察他们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专业基础和编辑水平的同时,优先录用拥有较强的新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人员,打造一支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受高校编制的限制,学术期刊编辑部很难实现配备专门的新媒体技术人员,但高校可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本校既有扎实的学术知识,又有新媒体技术的兼职编辑人员,扩充期刊工作人员队伍,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3.积极开展编辑技能培训。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在依托学校财务、科研、学术和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编辑人员结构,在保证主编、编辑基本学时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注重编辑的技能培养,鼓励编辑参加期刊新媒体发展和数字化出版的技能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媒体融合意识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期刊工作人员应全面提升自我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出版业务培训等,学习并掌握数字化出版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和出版专业的动态,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

(三)注重期刊工作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力。期刊工作人员应努力增强驾驭新媒体技术的素养,树立拓展新媒体业务的基本目标,规划新媒体业务的长远战略。可以通过使用集成的采编系统实现审稿、编稿、发稿过程的数字化,并使这一流程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组织培训让编辑人员了解和掌握新媒体融合知识,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多媒介转换能力,促进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术期刊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激发编辑人员学习新媒体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借助媒体融合技能实现对期刊的资源整合。

2.发挥兼职编辑职能。为适应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工作的需要,期刊单位在人手充裕的情况下,可设立专门的新媒体编辑岗位,将一些专业编辑转型为专职的新媒体编辑。一般高校期刊单位受编制等因素限制,很难招收新人,可聘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编辑,专门从事新媒体工作,负责编辑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不管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编辑人员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提高编辑的能力和素养。此外,编辑在明确创刊目的的情况下,要考虑学术期刊的受众范围与阅读能力,出版更加有意义的学术论文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创新推送方式,积累更多的期刊受众个体,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

3.加强编辑沟通交往能力。对于期刊编辑而言,“不断地调整和重构自己的人格结构以适应情境性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应对角色过载困境的必要心理素质要求”[8]。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也呈多样化,需要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主动走出去,与外界“接轨”。期刊工作者可以借助社交网络等平台与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转变职业理念,提高沟通能力。比如可以借助参加学术会议,与其他高校学术期刊同行交流出版发行情况,也可以根据期刊的栏目设置向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组稿和约稿。此外,为了进一步开拓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视野,在工作中注意加强与其他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沟通交流。通过开展联谊活动、举办论坛、参加期刊年会等形式,学习外单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

4.培养国际化视野。刊物的发展前景很大一部分依托于出版的研究成果,而刊物现阶段的质量又决定了是否能吸引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提升现阶段高校期刊质量,必须有好的主编与优秀的编辑,正如一流的文章背后必须有优秀的创作团队。期刊工作各个环节丝丝相扣,但具体的落实方式却掌握在编辑手中。新媒体时代下全球化不断推进以及网络资源的触手可及,要求期刊编辑者拥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为促进整个高校学科发展和提升学术刊物质量,学术期刊工作者必须时刻把握国际动态,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期刊编辑视野过于封闭和狭隘将阻碍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全球化视野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学术期刊发展做贡献。期刊的学术水平之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编辑队伍能促进期刊的发展,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期刊工作人员需不断地学习与应用编辑出版新技术,新媒体时代高校编辑队伍的人才培养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依据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学术期刊人才的新需求,找出新媒体背景下期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牢固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的出版理念、建立高校学术期刊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注重期刊工作者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期刊人才培养的措施,以期对高校学术期刊人才培养和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总之,新媒体时代下的期刊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并掌握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出版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耀铭.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新模式与新问题研究[J].出版广角,2018(5).

[2]郭飞,游滨,薛婧媛.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

[3]刘津,田雨,李兰欣.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困局与破局之策[J].编辑学报,2018(1).

[4]周煜.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综合素质的提升[J].新媒体研究,2018(3).

[5]金莹.网络化时代社科期刊编辑职业焦虑成因及干预策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6]侯建春,邓媛.科技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J].科技新闻传播,2017(10).

[7]刘杰.对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5(4).

[8]李兰敏.论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J].贵州社会科学,2017(9).

作者:王顺善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