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科技期刊网站文献服务功能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为提升高校科技期刊文献服务水平和网站建设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100种高校科技期刊官方网站为研究对象,对其文献上网、检索、信息扩展服务、跟踪服务和交互性等功能进行调查。【结果】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在文献检索、开放获取和阅读量统计等方面的功能较完善,但在对新型出版方式和出版技术的应用、文献被引情况和用户的分析方面相对欠缺,且文献信息扩展服务和文献的交互性功能较弱。【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不尽如人意,这与出版单位的惰性思维密不可分。出版单位应树立主动意识和用户意识,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把握便捷化、共享化、个性化、智能化4个服务原则,进一步增强数字化文献服务功能。
关键词:高校科技期刊;文献服务;数字化技术
近几年,学术期刊主要依托数字化平台进行传播,数字化文献已成为学术传播的主要形态[1];据统计,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利用的全部信息中,70%来自科技期刊[2]。因此,数字化文献是科技期刊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期刊网站是期刊数字化文献传播的重要平台。学者们针对期刊网站的调查研究比较多,但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栏目设置、全文上网情况、更新速度等方面,其中涉及到文献服务的内容大多体现在开放获取(OpenAccess,OA)方面[3-5],缺乏对文献服务功能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已近6000种,其中高校科技期刊有1000多种[6],是中国科技期刊的生力军[7]。然而,鲜有文献报道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因此,笔者以部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分析其文献服务功能,以期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文献服务水平和网站建设水平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为样本来源范围,其共有单位会员1035个。根据抽样调查中样本量的确定方法,抽取总样本量的10%进行调查[8],同时结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9]和百度搜索引擎,最终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网站中随机选择100种拥有独立网站的高校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
1.2调查方法
2018年1—3月对样本期刊官方网站进行调查。调查项目的选取参照文献[10-11]进行细化,主要涉及文献上网(优先出版、OA、文献格式)、文献检索(检索方式、检索项目、标注DOI情况)、文献信息扩展服务(相关链接及其范围),以及文献跟踪服务(单篇文献下载量、点击量和被引情况等,站内论文下载量或摘要点击量排行榜)和文献的交互性(电子订阅、分享或推荐好友、评论等)。其中,DOI的标注情况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核实。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2.1.1文献上网情况
100种高校科技期刊的文献上网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仅31种期刊设有优先出版模块,且其中仅8种期刊能及时更新优先出版内容,并提供全文免费下载。74种期刊实行了OA出版,其中29种期刊同时采用PDF和HTML文献格式。在29种提供HTML文献的期刊中,27种期刊实现了跨系统链接,即论文作者、关键词或文后参考文献等与其他网站链接;1种期刊仅实现了文献的页内链接,即正文中所引文献与文后相应文献的链接;1种期刊无超链接。可见,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OA服务较完善,但对新型出版方式和出版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
2.1.2文献检索功能
100种高校科技期刊的文献检索服务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83种期刊的检索功能较完善,检索方式基本分为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快速检索为输入任意词条即可检索到站内相关论文,检索范围较大;而高级检索对检索项进行了细分,输入各检索项对应的词条就能够精确地查找到目标文献。在众多检索项中,DOI对于数字文献的整合、共享和版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查可知,93种期刊的文献标注了DOI。可见,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检索功能比较完善。
2.1.3文献信息扩展服务
文献信息扩展服务主要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实现,分为系统内和跨系统2种链接方式,其中实现跨系统链接是避免期刊网站成为“信息孤岛”的一个重要途径。除2.1.1节中提到的27种期刊通过HTML实现跨系统链接的扩展服务外,笔者还调查了各刊单篇论文界面的链接情况。结果发现,49种期刊仅有系统内链接;41种实现了跨系统链接,其中25种期刊是与勤云公司旗下网站期刊界建立链接,16种是与中国知网建立链接。
2.1.4文献跟踪服务
(1)单篇文献的跟踪。79种期刊(包括66种OA期刊和13种全文链接至中国知网的期刊)同时显示PDF下载量和摘要点击量,其中9种期刊还显示HTML浏览次数(表4)。2种期刊提供下载或点击用户的国家、单位分布情况。此外,18种提供本期刊内引用该篇文献的文章信息。(2)排行榜。83种期刊设有论文下载量或摘要点击量排行榜;22种期刊同时设有被引频次排行榜,其中9种是基于勤云期刊界的被引频次排序,11种是基于中国知网的被引频次排序,1种是基于期刊自引的排序,1种期刊的被引频次排行榜内无内容。可见,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阅读量统计服务较完善,但在文献被引情况和用户分析方面还有欠缺。
2.1.5文献的交互性
文献的交互性是指期刊与用户之间针对所发表文献的互通性能,是期刊让文献“活”起来的一项重要服务工作,主要体现为读者能及时获取文献信息,并发挥其对文献的选择权和传播权,期刊也能够根据不同读者的意向进行实时反馈和推介。RSS和E-mailAlert是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2种重要途径,仅37种期刊同时有RSS和E-mailAlert服务;74种期刊有分享或推荐功能,即将目标文献分享至其他媒体,如QQ、微信、微博等,或推荐给指定好友;仅31种期刊有评论功能;20种期刊有单篇文献的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获得该篇文献的题名、作者、DOI等基本信息,便于用户存储和分享。可见,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交互性仍有待改进。
2.2整体现状分析
由以上调查可知,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不太完善;同时,由于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基本是外包给专业的科技公司进行设计与制作,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设计风格和模板,从而导致文献服务功能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与出版单位的惰性思维密不可分。(1)对技术公司过度依赖。技术公司的出现促进了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但同时出版单位对新技术的了解存在盲点,使得其对技术公司的依赖性增强。(2)传统出版的惯性。高校科技期刊依附于高校这样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出版活动更趋于按部就班,多数期刊的出版程序和出版制度仍是遵照传统方法,所谓的“数字化”基本是完成于传统出版之后。(3)用户意识较弱。用户是促进期刊及其平台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然而,出版单位往往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处理日常出版事务,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度远远不够。
3增强数字化文献服务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3.1树立2个意识———主动意识和用户意识
主动意识即期刊出版单位应有服务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怎样的内容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重点在内容质量上下功夫,辅以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所出版文献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利用。出版单位可以通过选派编辑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定期召开研讨会、设立奖惩制度等措施提高编辑人员的主动意识。用户意识即从用户需求出发,对数字化平台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意识。一方面,应明确目标用户的类型,高校科技期刊的目标用户主要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另一方面,应重视用户的体验,对于文献服务而言,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和文献的交互性是最重要的体验需求。
3.2完善3个要素———优质内容、数字新技术和新型出版人才
优质内容是促进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基石,也是促成新一轮科研成果诞生的基础。无论出版环境如何变化,提供优质内容始终是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做好文献服务工作的核心。因此,出版单位仍需不断探索获取优质内容的途径,如及时跟进热点话题并开设专刊或专栏,向相关领域专家邀约高质量稿件等。数字新技术是使优质内容实现广泛传播并发挥其效用的重要手段。出版单位应充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与数字化技术公司的合作范围,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更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当然,新技术的应用只有建立在出版单位发挥自主思维的基础之上,并由专业技术公司协同完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考验出版人的选题策划能力和编辑出版能力,更考验出版人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解构与重组能力,以及数据挖掘与定制化服务的创新能力[12],这些正是新型出版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期刊出版单位应朝这个方向培养和吸纳人才。
3.3把握4个原则———便捷化、共享化、个性化、智能化
便捷化即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文献信息,如实行优先出版、OA等都是便捷化服务的突出表现。但在我国现有的学术期刊与数字化平台各自发展的现状下,只提供纸本文献的数字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提供基于学术文献和出版技术的拓展性信息服务[1]。如近几年兴起的HTML出版为实现期刊的拓展性信息服务提供了渠道。文献信息拓展服务的实现不仅要求期刊出版单位具备发现文献信息点的敏锐性,而且要求技术公司能有较强的拓展信息能力,这种能力除了体现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与其他数字化平台的合作方面。文献只有实现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用价值。真正的共享不只是期刊将文献公开呈现,更多的是文献能在不同用户和媒体间传播的全方位共享,这是包括用户、媒体在内的多方面共同主导的结果。因此,要求期刊平台具备较完善且便于用户操作的共享功能,如利用二维码、RSS等实现分享、推荐等。个性化是在分析期刊和用户特点的基础上,提供适合数字化传播的服务,是有别于其他期刊平台和区别于技术公司统一模板的特色化服务。个性化体现在文献服务界面、服务功能、服务内容等方面。服务界面包括界面色彩、字体字号、模块布局等;个性化的服务功能如存储功能,将用户的文献检索历史自动保存,便于出版单位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也便于用户回溯文献;个性化的文献服务内容是在深度分析文献类型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用户需要提供的经过重组整合而形成的文献内容,如把分散在不同类型、不同栏目中的某学科、某专业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信息资料,按照新的服务分类进行归类总结、深度挖掘,形成综述、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或是制作成专题数据库,并提供给网站用户[13]。智能化是在新技术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属性,如RSS和E-mailAlert订阅都是期刊平台文献服务智能化的表现。期刊平台还可以根据用户检索主题、发表内容、注册的研究方向等自动推送相关主题的文献,可在作者投稿时自动推送站内相关文献,还可向已的作者实时推送其文章的被引情况。此外,数字化平台还可通过技术改进,实现根据关键词的搜索和计算,呈现该专业领域的研究谱系、动态分析等,为受众提供该专业领域宏观、动态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轨迹,并可根据期刊收录情况、文献被引频次等实现文献多维检索,为受众判断文献质量提供依据等[1]。
4小结
文献是期刊数字化平台呈献给用户的最重要资源,但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并不完善,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树立主动意识和用户意识,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同时把握便捷化、共享化、个性化和智能化4个原则,实现文献资源的互联与共享,进而促进我国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未来只有通过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田凤.数字化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与受众关系研究[J].编辑之友,2016(3):42-44.
[2]刘清海.全媒体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78-281.
[3]耿懿,郑军卫,李小燕,等.网站建设与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以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38-1042.
[4]李树霞,周健.科技期刊论文利用公开访问网站开放获取情况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11):134-136.
[5]舒畅,周红兵.网站建设视域下科技期刊数字化途径探析———基于对浙江省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2(4):70-74.
[6]吕海量,傅游,李磊,等.论高校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策略[J].出版广角,2017(19):46-48.
[7]张俊敏,王晓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群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324-327.
[8]邵志强.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22):12-14.
[9]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0]龙秀芬,吴惠勤,丁岩,等.美国化学会期刊网站建设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S1):25-28.
[11]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四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通知[EB/OL].(2017-06-06)[2018-04-10].
[12]范周,熊海峰.新思维、新战略:出版企业推进知识服务的对策探析[J].出版广角,2017(13):6-9.
[13]冯玲.我国科技期刊信息增值服务路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6):141-143.
作者:杨郁霞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