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期刊编辑工作的应用范文

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期刊编辑工作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期刊编辑工作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期刊编辑工作的应用

摘要:基于“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简称新信息)元素的传播优势,探讨新信息、新技术传统科技期刊应用。结果表明,纸质出版融合新信息便于读者实现不同出版媒体的互联互通;PC端出版可全面快速提升传播;微信公众平台出版增加了传播的多样化。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科技期刊的应用推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融合。

关键词:科技期刊;数字信息;ORCID;二维码

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出版行业已呈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全媒体出版融合发展趋势。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财政部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阐述了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正确处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关系,以传统出版为根基实现并行并重、优势互补、此长彼长;坚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理念观念、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创新;坚持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实现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1]。随着全媒体出版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各地各部门对出版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出版单位积极探索全媒体出版融合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全媒体出版融合要求发挥不同媒体出版的优势,取长补短、互联互通、一体发展,构建具有生态良好的出版共同体。全媒体出版方式主要有纸质出版、PC端出版、移动端出版、微信公众平台出版等。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融合发展也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对期刊全媒体出版的必要性[2]及难题解决策略[3]进行了分析,也有基于本单位期刊的实践探索全媒体出版的可行方法[2-3]。笔者针对目前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信息(简称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科技期刊的应用,以期便捷地实现科技期刊不同媒体出版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1“互联网+”时代的新信息元素

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信息元素,它们具有不同的传播特征和传播优势。

1.1ORCID

ORCID为开放的科研人员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亦称开放学术出版物及投稿身份标识符,是科研人员的国际学术身份证。ORCID由16位数字组成,是独一无二的,能解决科学工作者姓名混淆、科研成果归属错误的问题,且能标识科研人员对学科领域的贡献。全球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基金组织及科研机构均加入了ORCID平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14年建立了ORCID中国服务平台iAuthor[4],开启了ORCID标识系统的中国化。目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部分期刊已要求作者投稿时填写ORCID信息。随着ORCID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其数据库规模的不断扩大,期刊编辑可借此寻找合适的审稿专家,也可据此甄别作者和审稿专家的身份,避免影子作者和影子审稿专家的出现[5]。

1.2DOI

DOI为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相当于文章的身份证,它不随其所标识的数字化对象的版权或存储地址的变更而改变,具有永久性。DOI便于数字对象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在海量的数据中高效获取需要的信息。若将期刊中的每篇文章均注册一个DOI,或在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中添加DOI[6],则通过DOI的链接就可快速访问此文或此条文献所在的网页。

1.3二维码

二维码,为移动终端提供一个接口,此接口是一个指向特定网址的链接,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就可快速获取信息或访问对应的网站。对于科技期刊来说,借助二维码,可访问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或期刊中的某篇文章,也可将电脑终端的页面显示到移动端屏幕。此外,文章的某些内容也可借助二维码进行拓展传播,如文章插图的彩色版展示[7],声频及视频文件的播放,封一、版权页及目次的下载等。

1.4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针对政府、机构、媒体等用户推出的一种微信用户订阅服务,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主流自媒体之一。通过该平台可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全方位沟通和互动,编辑部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期刊预告、推送最新刊发文章、提供过刊查询和下载,也可与作者、读者、编委及审稿专家进行实时沟通,提高传播与沟通效率。

1.5网址

网址是互联网的基本元素,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出现的。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网民数量激增,不法之徒为谋取利益,搜索引擎上经常出现科技期刊的虚假网站,因作者获取期刊官方网址的渠道不够多、不够便捷,导致不少作者屡屡受骗上当。作者最关心的期刊网址一般是期刊投稿系统的网址,为此编辑部应尽可能多地增加提供期刊官网网址,尤其是期刊投稿系统网址的渠道,以减少作者上当受骗。

2新信息、新技术在传统科技期刊的应用

2.1纸质出版融合新信息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的不完全统计,在纸质科技期刊上较少同时呈现上述新信息元素;对于传统信息元素,如email、电话、传真等,也有部分期刊没有全部印刷至其中。为使作者能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取期刊的相关真实信息,建议纸质出版的期刊中融合新信息,具体的融合设计如下。1)封面设计。将期刊官方网站的网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印刷至期刊封面适当位置,通过搜索期刊网址或扫描二维码方式,作者可便捷进入关注的期刊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2)版权页设计。将期刊编辑部的email、电话、传真等传统信息元素及期刊App下载所需的二维码印刷至版权页适当位置。3)目次页设计。在目次页合适位置嵌入封一、版权页及目次页下载所需的二维码。4)文章页面设计。在数字出版时代,读者通过数据库检索到的是单篇文章,期刊整体被瓦解消失,且期刊封面及版权页在数据库中不与单篇文献同时呈现,故建议将期刊官方网站的网址印刷至单篇文献的页眉,利于作者或读者便捷访问期刊网址。此外,将文章的DOI、全文下载的二维码及其网址印刷至文章首页的合适处;对于涉及实验过程的文章,在文章页面合适处嵌入实验声、视频对应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生动再现实验过程;多数期刊是黑白印刷,对于涉及彩色图片的文章,在页面合适位置嵌入显示彩图对应的二维码,通过扫描该二维码清晰展示彩色图片;在文章页面作者简介中增加ORCID。上述措施可使读者快捷地从传统媒体切换至新媒体,弥补纸质科技期刊传播的局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2.2PC端出版全面快速提升传播

PC端出版指的是期刊内容电子版在期刊官方网站上的呈现。期刊官方网站一般包括远程采编系统、网刊系统、期刊动态、投稿须知、交流园地、联系方式等。建议在投稿系统中将作者的ORCID设置为必填项目,同时在搜索页面增设ORCID搜索项。在网刊系统的单篇文章显示页面增加DOI,且在DOI信息项建立有关链接,点击此链接可跳转到相关期刊的数据库平台,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此文的关联信息,延伸阅读。利用PC端的多媒体显示功能,在文章的HTML全文阅读页面插入相关声、视频文件,增强文章说服力的同时,使读者对相关知识的接收更为直观和立体,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在单篇文章所在页面增设读者评价和举报区域,读者可对文章进行评论,且可举报存在的学术不端。与期刊纸质版一样,在文章所在网页的合适处嵌入相关信息的二维码,方便移动端的功能扩展。将文章录用及网络预出版等信息及时公布于网站,且将录用文章在中国知网等期刊数据库平台优先出版,加快最新科研成果的传播。这些措施使PC端出版具有全面快速的传播效果。

2.3探索移动端出版

移动端出版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形式多样、种类众多、使用便捷、功能强大,使用移动设备的人逐渐增多,移动端出版就成为必然选择。相对PC端出版,由于移动端软硬件的限制,当下移动端App出版水平还远未达到PC端出版。目前,使用移动端期刊App的编辑部较少,而且现有的期刊App设置功能也不多。随着移动端的升级换代,软硬件性能的提升,移动端App出版水平达到PC端出版水平指日可待。建议技术部门开发移动端期刊App时,除了实现PC端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探索设计使其具有PC端所没有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实时、便捷性能,最终使移动端出版具有超过PC端出版的卓越性能。

2.4微信公众平台出版增加传播的多样化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受众广泛、开发成本低廉、功能强劲等显著优势,故微信公众平台出版是期刊编辑部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出版方式之一。目前,多数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仅发挥了投稿查询、过刊浏览与下载等基本功能,其微信公众平台出版相当于文献的pdf。建议将期刊文章转换为HTML格式,同时内置相关声、视频文件。在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上期刊动态,且将优先出版的重要文章、热点关注的文献定点推送给特定人群。可在推送信息中添加科技期刊官方网址、原文网址等链接,增加读者、作者获取真实期刊网址的途径,也提高期刊官网的点击率和影响力。此外,将期刊网站的采编系统链接于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作者通过加入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就可轻松投稿、查稿、咨询等。上述措施,进一步拓展了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版功能,增加了传统科技期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3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措施,扬长避短,发挥了不同媒体出版方式的优势,实现了不同媒体出版方式间的互联互通,方便作者在不同媒体出版方式间高效快捷转换,拓展了为作者提供真实信息的途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融合,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崔轶,包雅琳,姜永茂.媒介融合背景下医学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方案实践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6):521

[3]李祖平.科技期刊融合发展难题解决策略与复合型全媒体出版:以综合指导类期刊《今日科技》创新探索为例[J].编辑学报,2017,29(3):284

[4]任玉欣,郑爱莲.ORCID及其中国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7(19):110

[5]肖骏,程鹏,王淑华.科技期刊中影子作者和影子审稿专家现象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7,29(1):20

[6]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7]张海东,孙继华,林海妹.科技期刊二维码的应用及编排[J].编辑学报,2015,27(6):554.

作者:郑小虎1)谈菁1)何莉2)单位:1)《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