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对策范文

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对策

一、打造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扩大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是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的群体主要是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因此,在服务对象上更为明确,但是,这也造成了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没有那么广泛,服务范围难以扩展,因而影响力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弱点。在纸媒时期,学术期刊的发行量有限,主要是作者样刊和科研机构的订阅,很难再实现突破。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路径,这种社交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知识的扩展。在新媒体时代,要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术期刊的新传播平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受众获取学术信息的习惯。一些期刊在这一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以笔者所在的《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为例,在创刊初期,如何推广期刊,让广大的作者知道这一本新创刊的期刊,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尝试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来宣传,《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开通了“学刊微观”微信公众平台,将其定位于为新闻传播领域学生和学者服务,以推送这些群体感兴趣的信息为主,通过每周三次的信息,吸引了一部分用户的关注。同时,在平台上约稿信息,通过朋友圈转发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而这些用户都成为期刊投稿的主要来源。可以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实现了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稿源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就笔者研究来看,当前的其他学术期刊也进行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如《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青年记者》《新闻记者》《传媒》《新闻与写作》等期刊都上线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推送往期和当期的目录、文章等,还提供一些优秀的文章,以及当前学界业界的最新动态。这不仅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还实现了学术知识的社交化传播。

二、沟通学界与业界,打造学术期刊产业链

学术期刊在当前我国的期刊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连接学界和业界之间的桥梁。这种优势为学术期刊充分对接学界与业界,形成学界和业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链,实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例,一些期刊社不仅以自身为主办单位来推动形成学界论坛,共同就某一领域的某一话题进行切磋,还积极参与到以国家政策为主导的政治性论坛中。有些学术期刊,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形成论坛,推动某一目标的实现。有些学术期刊则紧密联系业界,为业界发展建言献策。在这一方面,《传媒》杂志的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传媒》杂志以“服务传媒,引领传媒”为期刊定位,因而其天然具有与业界交流和沟通的基因。据公开信息显示,自从《传媒》创刊以来,已经主办了中国传媒年会共12届,每一届的主题都是近期国家层面和业界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其主办的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就将主题聚焦于媒体融合,而媒体融合自2014年以来,就一直是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热点话题。以这一热点话题打造传媒年会,邀请国内管理层、学术界和业界的重要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传媒机构管理者、从业者,就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不仅实现了《传媒》杂志自身的影响力增强,还为整个学界、业界带来了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产业链的打造。同时,在每一年的年会举办后,《传媒》杂志会约请相关参与人员就大会发言形成稿件,这些稿件又以专题的形式成为《传媒》杂志内容的来源。这不仅为《传媒》杂志提供了丰富的、较高水平的稿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年会议题的“二次传播”。这种由学术期刊为主导,以业界发展为核心关注点,又反过来形成理论探讨的模式,正是由学而术,由术入学的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期刊本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进一步凸显,这也推动了期刊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三、打造知识付费平台,尝试内容变

现在2016年的传媒业发展中,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是传媒业界关注的热点。事实上,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最早在国内自媒体平台上实现,例如,罗辑思维、知乎、得到和分答等自媒体平台纷纷试水内容付费。这些平台将优质内容和社交化运营结合起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此,学术期刊可以借鉴其经验,进行内容付费的尝试,以实现自身经营的多元化,摆脱期刊经营的难点和困境。在当前的学术期刊内容付费中,一种是纯粹的内容付费,如《青年记者》,其电子版资源实行的是“免费+付费”的方式。这种模式,以单篇文章收取费用,适合于那些对期刊内容有刚性需求的用户。另一种是服务付费,这种服务付费更适合当前的期刊发展趋势和环境。在当前,用户不仅仅需要了解期刊内容,还希望通过期刊获得其他的服务。例如,用户希望对学术资讯、学术培训、学术交流等的需求等。而期刊本身的独特地位,使其为用户提供这些服务相对较为便捷。这种优势为期刊的内容付费提供了条件。例如,《新闻与写作》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主要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吸引用户付费收听公开课。《新闻与写作》作为公开课的实施主体,在确定了主讲人之后,通过信息预热,吸引用户报名,然后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这种形式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对用户而言,无论是公开课的费用还是网络直播的形式,都有利于吸引用户参与。当然,在未来的学术期刊内容变现的尝试中,这种公开课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除了公开课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针对用户学术,可以提供相关培训,针对一些青年学者的学术训练,可以联系一些国内外的学术大咖,组织相关讲座、论坛、访学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学术期刊经营的多元化。

四、打造学术智库平台,为业界提供学术咨询

近几年,国内兴起智库热,而在打造智库平台这一思路上,学术期刊有着独特优势。因为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本领域、本学科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这些群体都各有所长,是推动本领域、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些人都与学术期刊保持着密切联系,学术期刊将这一批人聚合起来,形成合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在打造智库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聚集行业优秀人才,在人员上打通学界和业界,将学界优秀理论人才和业界优秀的实践人才相结合,共同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因此,打造智库平台可以就当前业界的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推动业界发展。同时,这一平台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界资源,进行行业调研,发现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寻找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以学术期刊为主导的智库得以形成,这些行业调研数据,以及行业调研报告,既可以以咨询费用的形式收回成本,还可以将其作为报告出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术效益的三丰收。此外,以学术期刊为主的智库,可以针对这一个传媒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策略服务,以此获取劳动报酬。这既能够解决传媒机构自身的困境,还能够实现期刊的多元化经营,推动期刊与学界、业界的进一步互动,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