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导向范文

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导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导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导向

学术期刊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在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多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激活学术期刊发展的内部动力和活力,促进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高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使学术期刊更好地服务学术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学术期刊政策演变

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5月,我国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展开,对于属于非时政类报刊的学术期刊的改革,该《意见》规定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至此,政府对于学术期刊的管理改革开始启动,管理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学术期刊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探索

2012年7月30日,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力图通过改革实现报刊业的转型和升级。对于作为报刊业组成部分的学术期刊,《办法》规定几乎所有学术期刊必须进行转企改制,使学术期刊成为自负盈亏的出版企业法人。政府推行学术期刊改革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延续出版业整体转企改制的路径,通过市场机制增强学术期刊的发展活力和动力,促使学术期刊做大做强。这一政策的颁布引发期刊界和学术界的激烈反应和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学术期刊是坚持公益化发展方向还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学术期刊到底是公益产品还是商品。关于学术期刊公益性还是商品性的争论,学术界早有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学术期刊即具有公益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商品属性,只有使学术期刊市场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实现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大多数学者反对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发展方向,认为学术期刊具有科学性、公益性等特征,受众群体小、发行量小、规模小,不具备市场盈利能力。多数学术期刊从业人员对这一改革也不积极,担心转制为企业后期刊不能盈利使自己承担经济损失,并失去事业编制的身份。

(二)学术期刊的综合改革路径和长效发展机制的探索

2014年4月3日,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了《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再规定学术期刊必须转企改制,而是规定了相对综合的改革方向,力图构建学术期刊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严格规定学术期刊出版的资质和要求,强调学术期刊必须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认定,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的条件;其次,规定学术期刊必须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和业务范围出版,遵守学术出版规范,规范编辑出版流程,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各级新闻出版部门要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监督和管理;第三,对于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提出要探索建立学术期刊编辑部分散组稿审稿、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营模式;同时规定,依托优质学术资源或优势出版平台,引导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第四,构建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加大对在相关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术期刊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优秀学术期刊加强品牌建设,形成精品学术期刊群。[1]总之,《通知》明确了资质认证、体制改革、质量评估和重点扶持的学术期刊综合改革政策。这一政策相对于一律转企改制的改革政策更稳健,也更切合学术期刊的发展现实;对于学术期刊的改革更注重引导、鼓励、探索和差异化发展,目的是构建学术期刊长效发展机制。

(三)推动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新闻出版业的媒体融合发展以及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政府越来越强调运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推动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2]虽然政府的这两个指导文件不是专门针对学术期刊的,但是学术期刊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不能回避新闻出版业媒体融合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但是,我国学术期刊分散经营、整体实力不强的现实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学术期刊如何在多媒体融合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仍然是需要学界和政府深入探讨的问题。政府如何激发学术期刊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多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关键。

二、多媒体融合时政府要推动学术期刊进行功能的重新定位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多数人认为学术期刊不能转企改制走市场化的道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学术期刊的读者只能是本专业的少量专业研究人员,所以不能像其他媒体那样基于社会需要通过拓展读者群获得盈利的空间。其实这是对学术期刊属性和功能定位的错误认识。学术期刊是学者、政府、企业和公众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术研究状态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重要信息来源,作为高端文化产品的传播载体,学术期刊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服务于学术研究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公益目的,一方面基于服务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多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如果要想突破发展瓶颈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读者需求对学术期刊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影响范围也不能仅限于学术象牙塔之内,不能仅服务于专业知识的生产,还要搭建学术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也只有这样,学术期刊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获得基于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脱离社会大众的学术需要,是造成我国学术出版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较而言,国外发达国家学术出版重视大众化的学术需要,出版的内容和形式就灵活得多。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学术出版物的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也大,很多学术观点很快就会引起社会的讨论和关注,从而使出版物的发行量更大,效益更好。[3]比如《自然》杂志(Nature)的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它的订户仅1/4是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其余均为个人订户。[4]但是我国多数学术期刊缺乏读者意识和经营意识,功能单一,对新技术的应用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在媒体融合方面严重滞后。我国的学术期刊长久以来都是满足作者发文需求的“发表市场”,而不是基于读者需求的“订阅市场”。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学术期刊的考核和监督,改变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目前对于学术期刊的考核和评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另一类是北大、南大、武大、中国社料院等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其中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影响比较大。这几大评价体系经常采用的指标包括被转载和收录情况、引证情况和传播情况等。这些评价体系和指标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基本上反应了我国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规范和引导了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发展。但是,在多媒体融合时代,这些考核体系和指标缺乏对于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能力和新媒体运用能力的考核,对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考核也主要是学术影响力。为了促进学术期刊运用新媒体进行功能转型和树立经营读者市场的意识,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期刊评价机构除了要考核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外,还要强化对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考核,这是一种对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的评价和考核。综合影响力考核指标要包括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读者认可度。在对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政府要建立学术期刊内部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激活学术期刊内部的发展动力,促使学术期刊树立竞争意识以及经营读者和用户的意识,努力“经营”社会效益,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奠定基础。

三、多媒体融合时代政府要鼓励学术期刊探索基于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

在第一阶段充分“经营”学术期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于一部分社会效益和综合影响力强的学术期刊,政府要落实学术期刊的经营主体地位和自主权,鼓励其探索基于市场需求的盈利模式和自主发展能力,并给予充分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培育一部分学术期刊做强做优的能力。“总的来看,文化领域既有供给总量不够的问题,也有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低端文化产品存在过剩,中高端优质文化产品相对缺乏。”[5]从市场需求来看,学术期刊是一种高端文化产品,学术期刊应该在促进学术共同体之间学术信息交流和传播,打造学术发展平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术共同体之外对高端文化产品的需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公民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从精英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变,非专业读者和用户理解学术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所以,对于学术知识和学术信息这种高端文化产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学术期刊的非专业读者和用户包括相关领域的政府决策者、关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和对某领域学术研究感兴趣的普通公民等。不同种类的学术期刊可以从不同侧面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需求。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重要作用,所以社科学术期刊能发挥智库功能,为政府用户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是拓展期刊功能的重要渠道。科技类学术期刊是刊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起着桥梁作用。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科技学术期刊来说,科技新闻传播和科普功能是其拓展功能的重要渠道,既可以服务企业用户,也可以服务个人用户,把科研机构、企业及普通劳动者联系起来,促进科技创新信息的广泛传播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人文科学即关于人的价值及其精神表现的科学,可以唤起人类的良知,净化人类的心灵。对于人文学术期刊来说,可以在满足个人用户的精神需求,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拓展功能。政治学类学术期刊可以从政治学专业学术研究的角度解读政治现象,分析政治现实,在政治社会化和公民教育等方面为用户服务,在影响更为广泛的互联网和新媒体上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出权威声音和专业解读,消除互联网和新媒体对用户的消极影响,在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以上对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潜在用户的分析,学术期刊在多媒体融合时代要研究各类型和各层面的用户需要,在服务用户中寻找发展的根基和基础。“决定未来出版业发展力量的将是内容、技术以及全新的用户体验。”[6]所以,多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要以服务者的理念,推动自身功能转变,从学术发表和学术交流平台向知识服务综合平台转变,“变成支撑整个科研一条龙的集知识采集、验证、交流、、存储、转化等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研究与交流、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7]从专业学术的视角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现实,从服务作者的发表市场要效益转变到向读者和用户市场要效益,给读者和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服务。当然,市场化经营的学术期刊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润而放弃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必须坚持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对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的考核和监督,并强调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四、多媒体融合时代政府要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

学术期刊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学术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人才因素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根本动力。虽然我国学术期刊多而不强、低水平发展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学术期刊编辑队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必须引起政府的充分重视,并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的“把关人”,必须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又必须具备娴熟、精湛的编辑业务能力;既能从总体上对学术论文做出准确的学术评价,又必须对学术论文从逻辑、论证过程、语言表达、出版规范等各方面进行修改优化,是技术型工作和创造性工作的统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编辑还要熟悉相关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成为数字化和多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国的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存在一些制约学术期刊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首先,我国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大多是高校教师或科研岗位转岗过来,或由科研人员兼任,大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方面,只是把编辑工作作为自己的“副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其次,由于学术期刊编辑所做的工作是属于默默奉献的“为他人做嫁衣”的重复性劳动,并且其贡献也隐藏在别人的科研成果之中,个人成就感较低,因此有些学术期刊编辑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和消极心理,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热情;第三,由于有些学术期刊的主办部门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不够重视,学术期刊处于边缘地位,学术期刊编辑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很多专业学术背景好、学术能力强的学术编辑因为遇到职业发展瓶颈离开了编辑队伍,从编者转变为专业学者。总之,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相较于科研和教学人员,待遇低、晋升难;学术期刊界面临全面的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既具备良好学术背景、具有扎实的编辑业务又熟悉新媒体人才的复合型人才。学术期刊的这种人才队伍现状不利于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和长远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政府要出台相关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鼓励有学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献身学术编辑事业。首先要提高学术期刊办刊人员待遇,要确保学术期刊编辑的待遇不低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其次,要建立更符合学术期刊编辑特点的工作业绩评价方式,不能用单一的学术论文作为衡量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业绩,使具有良好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在编辑岗位上也能得到较高的职业成就感,稳定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第三,鼓励有条件的学术期刊实行灵活的、与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和标准,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积极性。第四,由于多数学术期刊编辑只具备学术背景,缺乏编辑出版知识,所以要加强对现有学术期刊编辑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五、小结

我国的学术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不同,学科基础不同,学术影响力也有大有小,情况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把学术期刊一律推向市场,也不能把学术期刊都限制在体制内低水平发展。对于学术期刊的改革必须分阶段进行,要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现阶段政府可以从激发学术期刊内部发展动力和活力、市场竞争观念的培养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激励,短期目标是推动学术期刊实现功能的重新定位和经营模式转型,实现社会效益经营的最大化,使学术期刊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有效载体;长期目标是使学术期刊走向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良性发展之路,并通过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品牌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基础研究领域的冷僻学科和特殊学科的学术期刊,政府要确保其办刊经费,保持其公益化的发展方向不变,使各学科各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都有自己的传播渠道,从各个层面上服务于我国的学术研究。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