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范文

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

0引言

2016年初,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出版行业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冲击,出版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各出版单位的当务之急,面临挑战。目前,国内学者研究“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从出版社的角度去探索。比如,宗俊峰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从“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和大学出版社人才培养等角度,阐述了出版人才培养要坚守使命、融合发展、重在实践[1]。石蕊从“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出版人员带来的挑战出发,分析了当下人才梯队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业界实践,从理念重构、模式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出版社人才梯队建设的创新模式[2]。本文拟从科技期刊编辑主体的角度出发,在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探索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调整和定位,以契合现实科技期刊发展的需求。

1“互联网+”时代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指明了传统行业创新发展的方向[3]。“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在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正在挑战和解构许多传统产业的运营理念和规则。出版业从传统出版到电子出版再到数字出版,业态的迭代都伴随着时代的经济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对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也更具挑战性。传统期刊是按期,学术成果按论文的格式展现,定稿前需要经过审稿、编辑加工、生产、发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过去传统的出版范式迎来了冲击和挑战。用户信息消费需求的日益扩大,与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矛盾与冲突,从而推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对科技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改革势在必行。回顾“十二五”期间,OA、DOI、ORCID、数据库建设等作为科技期刊数字化方面的关键词,为我国科技期刊传播提供了更为标准和规范的服务。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利用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快捷性、互动性、异地性等特点,逐渐从用户分析到产品定制、内容提供向信息服务转型,推动了传统出版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多的出版业态。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出版业生产的节奏,形成了更为繁荣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电子设备的普及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这对实体出版物有很大冲击,其中包括科技期刊。要在“互联网+”时代抓住机遇,破解困局,作为出版人,必须借助新技术和新手段,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和数字出版的规律,才能做好做强新时代的出版事业。

2重新审视科技期刊编辑的定位

科技期刊是科学信息的载体,是展示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实力的窗口,在科研成果传播、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离不开科技期刊的推动,科技期刊编辑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所以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评估。

2.1坚守文化理想

一直以来,如何平衡文化价值(精神)和经济价值(物质)是出版界一直讨论的话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发展势必会加快传统出版的边缘化,影响出版人对出版价值的认可。而事实上,文化本位和商业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忽略哪一方面,对出版人而言都是在竞争中的自我淘汰,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时代,更应该保持文化理想,坚守出版精神和出版价值,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

2.2具备互联网思维

科技期刊传统出版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对内容选择加工出版后向读者发行,是一种单项传播。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很多科技期刊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者向读者推送论文电子版等形式拓展读者群,但收效不尽如人意。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曾说过:在世界进入数字化生活的大时代,出版人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的能力。互联网思维不是对原有出版思维的颠覆与替代,它只有在深刻理解出版业本质属性的基础与前提下才能产生效益的最大化[3]。出版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要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数字出版成为最有活力的领域,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在编辑工作中,要关注用户的诉求,不断修正刊物的内容方向,同时,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在互动中提高用户对刊物的关注和依赖。科技期刊编辑在坚持传统的编辑技能和出版精神的提前下,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各项工作,改变以往单一的思维模式,重新定位,开拓视野,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努力探索,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求新求异,推动未来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

2.3善于利用大数据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方法论,其改变的也不仅是出版行业的某一个环节,而是直接重塑了产业背后的生态链。在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重构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应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熟练掌握必要的互联网工具和技术,以确保刊物内容和质量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形势。首先,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行业大数据为刊物定位。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在许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其中包括对出版业的大数据分析,这给各类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数据,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中可以根据第三方的数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规划出版产品的未来走向。其次,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互联网应用技术能力。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更细分了消费群体。在移动互联APP时代,一本期刊的目标群更为集中,碎片化阅读成为了主流,这种传播的方式让期刊内容与目标群的契合度更高。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善用互联网应用技术,从繁杂的数字化碎片信息中总结出读者的需求,很好地将内容和技术充分调配组合衔接起来,推出高质量的刊物来满足读者。

2.4提高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网络日益成为观念和信息分享的载体,传统出版社在资本运作、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的根本是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传统出版+技术创新”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关键。传统的期刊编辑对技术产品了解不多,对产品的运营也知之甚少,从而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内容与技术上脱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更需要既懂出版流程又精通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科技期刊唯有利用技术创新,不断寻求最优质的内容,才能获得认可,创出品牌,扩大发行。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首先要掌握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追踪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创新性思维积极主动策划论文选题,使科技期刊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办刊理念、期刊策划、期刊内容、期刊销售、期刊管理和出版技术等多个方面,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角色与功能上积极转型,以适应新时代对传统与数字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需要。

2.5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

与其他类型的期刊相比,科技期刊更具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开展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性优化整合信息,不仅要注重科学性和应用性,还要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通过科技期刊这个媒体平台,以促进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4]。在科技期刊的经营过程中,把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结合,把技术与内容相融合,创造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出版产品。编辑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刊发一些具有科学前瞻性的文章,为研究工作的选题和实施提供帮助和借鉴,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创造性。刊发的研究成果一旦被企业关注并实现技术转化以后,就可能会成为企业生产的产品,从而使科技期刊成为研究成果、科技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3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出版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出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而编辑是传播的源头和关键,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准确定位,对期刊在内容、平台和品牌上锐意进取,在更好地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面对新形势,出版业尤其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编辑人才,应该积极迎接挑战,在用户思维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科技期刊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紧紧抓住“内容为王”的核心,积极创新,提高刊物质量,办出特色,融入在出版工作的新业态,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