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期刊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采用的是中国知网( CNKI) 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AMLC) ”,用于检测期刊论文与数据库中已的复制比以及复制位置,避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进入外审环节。近年来,《植物科学学报》通过对稿件质量进行评估,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查询到的期刊论文文字复制比判定标准划为 25% 以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刊的责任编辑也没有教条地遵循这一原则,而是坚持对 25% 附近以及远超过该比例文章的复制情况进行检查核对,避免“错杀”了优质稿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文字复制比较高但没有直接退稿的情况大致有三类: 一是由于生命科学类研究,譬如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采用的技术路线比较成熟,因此材料与方法部分的文字复制比通常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建议作者对稿件文字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以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二是某些作者投稿的论文由本人的硕、博士论文( 主要是硕士论文)改写,因而经常出现文字复制比大于 50% 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认真核对检测结果后,建议作者对稿件文字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且必须标明引用来源,但复制比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2]。
最后一种情况是复制比大致在规定的标准附近,但经检测发现文章的前言或讨论部分大段复制已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编辑会对作者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出改进建议,情况严重的会直接退稿。这三种情况经过初审退修,再加上外审和终审环节稿件内容的多次修改,到最后待发表阶段,复制比都可以降至 20%以下。经统计,2015 - 2016 年,本刊因复制比超过标准直接退稿的论文数量约占总退稿量的 12% ,属于正常范围内。对于在线检测结果很低的稿件,基本可以排除剽窃的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文章虽然通过了系统的检测,但由于编辑自身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隐形”学术不端的行为。例如,我刊 2016 年送审的一篇文章,外审专家指出该文章只是重复并较差的完成 了2013 年一项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对稿件原创性提出了异议,据此编辑部对此文章做出了退稿处理。因此,在稿件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的努力,才能尽可能杜绝学术不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