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刊前定量评价方法的问题及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对于论文质量的刊前定量评价是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也同样是期刊编审工作的基础。就期刊而言,同行评议的方法一直以来成为投稿论文质量判定的主要标准;而其定性结论所存在的固有不足也为稿件最终的取舍造成一定困难。相比而言,定量评价方法的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同行评议方法的局限性,而稿件质量的综合判断提供更为充实的依据。然而,对于定量评价方法的设立,具体到各因素权重系数的确定方面,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在明确并利用现有方法前应充分结合理论实际以及编审工作的特殊性,考虑到当前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及主要改进方向,借以尽可能消除评价方法使用所产生的偏倚,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真实性。
3.1不同研究类型的统一性
一项评价管理方法的确定,其适用范围应是重点考量的方面。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其自身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到该段时间内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因此,客观的论文质量定量评价系统须对于不同学科、研究内容与目的的论文有着稳定而统一的衡量标准,即具有较好的应用延展性。由于学科性质、理论衍生周期、发散传播渠道各有不同,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应有相应的反映。以医学科研论文为例,根据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与研究目的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不同的研究内容的学术水平难以进行标准化度量。比如罕见病的病例报道类型较之多中心的流行病调查,在样本纳入及数量方面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需要权重具有较强的功能扩展张力,针对不同研究的特征及水平有着较好的可靠性、客观性以及独立性[18]。
3.2评价分值含义的明确性
由于最终以得分的方式显示论文质量评价结果,因此在对于具体分值的含义解释上需要进行更为科学的设计。例如对于得分相近的2篇论文,其发表价值的界定与衡量需要获得更加系统的比较。对该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可通过参照统计学推断中对于差异性判别的分析方法,在对整体数据分布情况判断的基础上推测分值间的差异是否由于抽样误差所造成;或从评价结果的角度计算类似“可信区间”的差异允许范围,从而对于分值的含义获得更为客观的理解。
3.3权重系数确定的权威性
对于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文献均采用了专家咨询的方法进行。但该法对于专家的选择范围、方法、数量、质控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的权重确定方法难以保证其客观性与准确性。比如对于不同专家对同一问题以及相同专家对相同问题回答的一致性判断,需要选择合适的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如组间相关系数、组内相关系数以及Bland-Altman法[19]。而对于确定的权重系数也需形成动态的修正与调整,使各参数具有较好的独立性。通过不断综合专家评价、学科发展甚至是期刊收稿以及发刊计划等情况,调整和优化权重配置,使其稳定在客观、合理并有利于期刊自身发展的区间范围[20]。
3.4专家资源来源的丰富性
由于不同学科间存在着较大学术评判标准的差异,不同学科专家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也会随着学科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固有的差别。因此在专家选取中需按照所在专业进行分层管理,将不同学科专家的意见反馈分别统计处理,但这也对专家群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满足分层吸纳的同时,保证每个领域专家数量有着一定积累,这便是保证调研基础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