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期刊编辑的危与机范文

高校期刊编辑的危与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期刊编辑的危与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期刊编辑的危与机

教育是让人明白、启迪智慧的神圣事业。教育家顾泠沅曾说:“教育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很多高校期刊编辑在编辑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大都兼具教师、编辑、学者三重身份于一体。[1]高校期刊编辑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劳动,它不仅要求编辑具有相当的学术修养具备某些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编辑出版法律知识及编辑学专业知识,同时还须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超强的职业敏感能力———“纠错敏感症”。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用心总结提高,也即所谓心血凝结和智慧结晶。

一、“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期刊编辑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期刊编辑需要传播符合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除了需要具备学术修养,还必须掌握丰富的编辑学知识、熟悉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才能避免不出政治性差错,不侵权,不引起法律纠纷。[1]“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编辑要变被动为主动,打破墨守成规、止步观望的旧俗,树立新的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的理念,在工作中创新,在实践中求变。[2]传统的高校期刊编辑基本与市场脱节,期刊的发行量、读者的兴趣点、刊物的经济效益不是编辑考虑的问题,编辑只需要埋头把手中的稿子进行“三审三校”,尽量不出或少出差错,按部就班即可。编辑的激情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消失。而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数字化出版和出版转型的现实,高校期刊编辑不再是“闺门中人”,工作也不是一味的“被动等稿”,而是要走向市场,根据学术热点和动向,及时策划新栏目,加大组稿约稿力度,吸引高水平的作者投稿,抓住读者眼球,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期刊编辑带来的“危”与“机”

“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编写,时时编写,处处编写,这给高校期刊编辑带来了“危”与“机”。“危”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且便捷,可以公开自由表达个人见解,但对于高校期刊编辑而言,如何辨识文章观点的“伪科学”甚至谬误、如何发现和警示学术伦理失范不良现象中出现的“伪创新”文章、如何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中不被不良甚至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培育的“旗手”貌似正确实则经不起推敲的“伪民主”文章蛊惑,做到政治正确纪律严明,一直坚定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期刊编辑面临的危难形势,也是必须破解的难题。对于高校期刊编辑而言,必须明确一个观点:作者有自由表达个人学术观点和政治见解的权利,然而,文章内容质量能否达到刊发要求则是编辑必须严格把控的。编辑要严格把关文章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是否正确,准确识别“伪民主”“伪科学”都是高校期刊编辑必须把关的关键。此外,还有的作者没有进行脚踏实地的科研,文章中伪造数据或新瓶装旧酒的“伪创新”,都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面临的“危”。“机”体现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迅速普及,资讯的高度发达,高校期刊编辑也有更多的途径获得更高水平的学术文章,使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高校期刊在同一网络平台上公平竞争。一是“数字优先出版”的出现,学术论文经编辑部三审后给予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可以先于纸质期刊在互联网电子期刊中出版,这样作者的科研成果可以在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使非核心及地方高校期刊增加了竞争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刊物非核心的现实而较难吸收高质量稿源的尴尬局面,此类高校期刊对于吸引科技创新的中青年作者有着较大优势。二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可以通过网上及时查阅最新国际及国内课题立项情况,关注自己分管栏目学科的最新进展及业界热点动态,还可以通过关注某些专家的博客微博研究新动向,增加自己对学术热点的追踪,这对于自己负责栏目的策划、组稿、约稿大有裨益。三是“互联网+编审平台”的出现,知网、万方都推出了相关编审平台,高校期刊编辑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加大约稿力度、规范编审流程、压缩出版周期,为更快更广更准地传播学术提供机遇。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危”与“机”的应对策略

编辑的首要职责是对文稿作出恰当和中肯的评价,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指导或帮助作者修改。从某个角度来说,编辑应该是对学术热点及动态嗅觉灵敏的人,在通览全篇时能迅速给予专业的价值判断———论文质量如何?有无创新之处?能否采用?如何修改?这些都要求高校期刊编辑加强素养和能力,正确辨识论文投稿的“伪科学”“伪创新”“伪民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独特的视角甄选出真正有学术内涵有文化创新有科技推广价值的原创文章,以应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的“危”与“机”。

(一)强化编辑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即明确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体,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客体;自己是作为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的政治权利主体加入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程序的。[3]编辑主体意识则是强调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高校期刊编辑必须树立编辑主体意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的学术判断但又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用接纳欣赏的眼光培养作者挖掘学术新秀、勇于提出质疑又小心求证,将勤勉专注贯彻于编辑日常工作,才能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危”与“机”。“互联网+”时代给读者、作者、编辑的即时交互提供了便捷。许多高校期刊社采用了网上投稿采编系统,在新系统环境里,互动式的同行评议体系,为“创作者”和“反馈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丰富了稿件的社交网络和社群组织,这一切都需要编辑加强主体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读者、作者搭起桥梁,以更好地为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国际出版业出现了由“海量数据”向“有效数据”的转变。在宏观及微观层面,高校期刊编辑要加强编辑主体意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结构化及检索智能化,再通过个性化定制及服务,去除无关数据,将“海量数据”有效转变为“有效数据”,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4]

(二)学习出版法律法规高校期刊编辑要加强知识产权法等出版法律法规的学习。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5]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司法解释、相关国际条约等共同构成,其中高校期刊编辑要加强学习著作权法。我国的著作权法起步于20世纪末,于1990年通过,2001年第一次修正,2010年第二次修正,目前施行的是2010年的版本。[6]随着法治的进步,高校期刊作者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会注重加强对自己科研成果的保护。高校期刊编辑必须顺应这一形势,加强《著作权法》的学习。曾经有过国内某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名状告中国知网侵权的案件,事情的起因就是中国知网数据库在将他们的博士在中国知网之前,没有经过他们的授权。在此次事件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家大型数据库都强化了法律意识,也要求合作期刊社在自己刊物的显眼位置注明“同意在刊物发表,即视为也同意授权在相关电子数据库发表”等信息,以免引起法律纠纷。“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法尤其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为期刊的良性运转、为科研创新保驾护航。

(三)提升专业素养高校期刊编辑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专业性。在“互联网+”时代,基于许多学科向纵深拓展,新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的现实,高校期刊编辑更需要在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与渠道提升专业素养,以胜任工作岗位。作者的论文写作,表达的是个人的观点或看法,作者有充分表达自己学术观点的自由与权利。而高校期刊是社会性产品,是要按社会的一定标准来出版。因此,个人的著述要达到出版的要求,有一个筛选和升华过程。编辑在此起着强有力的组织、引导、要求、督促作用。优秀作品的问世,既有作者的辛劳,也同时凝聚编辑的智慧。“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专业素养及能力,以应对这一时代的“危”与“机”,高素养的高校期刊编辑甚至可以化“危机”为“时机”“转机”。1.编辑在职继续教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明文规定,即“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学时”。编辑继续教育形式多样,既有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的在线课程,也可以是相关机构组织的统一面授培训,还可以是专家讲座报告等。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远程在职学习,不离岗不影响工作,及时学习编辑出版继续教育远程课程,提升编辑素养和能力。2.参加学术会议。如果说编辑部内部培养是编辑成才的基石,编辑走出编辑部参加学术会议及交流则是编辑成才的助推器。高校期刊编辑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听专家学术报告,聆听最新的学术热点,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甚至与同行交谈,这些都会拓宽编辑的学术视野,甚至产生学术灵感。有心的高校期刊编辑会在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中结识学术大咖及新秀,这对于约请审稿专家和邀约一些高质量的稿件以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大有裨益。还有的编辑会在聆听专家报告中萌生自己研究的思路,然后潜心钻研将之整理成学术,这些成果也是高校期刊编辑成长为学者型编辑的资本,是与大学教授及学者专家们平等对话的“筹码”。[7]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在学术会议上的新发现和新思路,在回到工作岗位上,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的便捷持续追踪、继续和与会人员网上互动探讨,既可以组建课题组进行热点研究,也可以创建栏目,请读者、作者一起探索和争鸣。3.兼职教学。有的高校期刊编辑是走高校教师系列,一直兼职教学和科研,有的编辑走的是编辑出版系列,属于教学辅助系列人员,没有兼课的要求。但高校期刊编辑如果能一直兼任教学工作,则更能体会高校一线教师的需要,通过参加学校教研及科研会议,更能了解高校教学及科研实际,对刊物栏目设置及未来学术热点把握更有针对性也更为精准。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期刊编辑借互联网之力结合自己的专业将新知识渗透教学,通过教学进一步提升编辑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期刊编辑带来了“危”与“机”。高校期刊编辑应主动融入时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投入工作,享受工作,在成就作者的同时也完善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