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期刊的校对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校对工作是消灭出版错误,保证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重要环节。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已曾采用过两种校对方法,其一为“读校”(或曰“唱校”),其二为“对校”(或称“独校”、“点校”、“目校”)。在此基础上,还发展起一种“折校”。对科技期刊来说,还需采用宏观分项校对、作者校对相结合的多种校对方法。根据编辑校对的性质分类,还可分编辑性校对、专业性校对。目前,科技期刊的种类和数量增长迅速,加大对编校知识的介绍意义仍然很大。
科技期刊校对形式分类
读校
读校的方法现已经使用不多。因为,许多编辑部采用“质量负责制”,责任编辑兼责任校对,自负其责。为相互之间读校带来一定的困难。其实读校是校对工作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直接的好处在于发挥两个人的责任心和能动性,克服各自的缺点,是提高校对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读校时一人朗读原稿,一人看校样,读稿的人要读准每字,每句、每个标点符号,速度要均匀,音调要有节奏,同音字、稀见字、另行、另页、空行、占行、文内重点和特殊格式等都要读出。看校样的人要聚精会神,对每字、每句、每个标点符号以及字体字号、版面的格式,都要辨别清楚。读校重要的文件或学术讲座等还应当相互调换位置,各担任读校人或看读人1~3次,使责任心和校对质量更加提高,差错率降低至更低的水平
对校
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看原稿,后对校样。左手食指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顺着校样上相应的字句移动,遇到打错(或排错)的地方。随时用校对符号或文字在校样上批注。特别要注意按照原稿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校对,看、念、想结合进行。眼睛要在每个字、每个符号上停留一下,不要一滑而过,同时有节奏地默读文句,并使脑子作出反映。切忌读书看报式校对。
折校
将校样放在桌上,原稿夹在两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间,逐行折与原稿相对应进行校对的方法称为折校。如原稿比较复杂,或改动较乱,可将校样上下移动来对应。校到校样的—行末尾时,可用拇指和中指向前推移校样(不必离开原稿)。改正校样的错误时,左手持校样,右手执笔改正错误。
宏观分项校对
这种校对方法重在理清校对层次和顺序,养成良好习惯,它是上述三种校对方法有益的补充和完善。科技期刊的规范化要求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特点,掌握一般的宏观分项次序很有意义,其先后顺序基本为:(1)目次的校对;(2)封面插图书眉的校对;(3)编排格式的校对;(4)中英文对照校对;(5)字体字号的校对。第(3)次序即编排格式的校对还需细分以下几个层次:不同栏型文章的编排格式校对;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的校对;作者及单位、收稿日期、题注的校对等。掌握一定的校对次序,遵照其规律逐次校对,是防止疏忽而导致漏校的重要手段。宏观分项校对首先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然后再注意力集中具体的层次进行编校统一。是完成编校质量规范统一的重要保障。
作者校对
科技论文不仅学术性很强;而且文章中不同字体字号、计量单位等所表达的意义差别很大。其中请作者校对是很可靠的方式之一。应尽可能寄作者一份校样,嘱其仔细校对。作者校样通常为经过一校后的二校样,属于照排因素的错误经过一校已大大减少,便于作者集中精力在学术质量方面、一些数字和计量单位上,而这些正是编辑校对容易忽视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作者经常将“原稿”、“编发稿”、“原始稿件”混淆。“原稿”并非为作者寄给编辑的原始稿件,而是经过审阅和编辑加工的“编发稿”。因此有的作者经常将校样又改回成原始稿的原文,使编辑校对工作量加大,同时客观上增加了差错的因素。编辑部校对和作者校对相结合,更能保证校对质量。
科技期刊校对性质分类
编辑性校对
它集中于对校、读校、折校等多种形式之中,通过这几种方式校对把编辑性校对的质量不断提高。编辑性校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杜绝政治性差错,尤其是科技期刊中有关国界等行政区域问题;科技成果是否泄密问题;医学类中有关司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
专业性校对
专业性校对包括专业校对、作者校对两方面,编辑校对人员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对期刊内容的专业性水平。在校对过程中严格遵守“忠实原稿”,以保证专业校对人员的专业性知识校对质量。另一方面,密切与作者相结合,提高作者校对的积极性、责任心,发挥作者专业性特长来完善校样的专业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