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人事局以发展观激发农村经济能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开发乡土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70多万农民,其中10万具有一技之长。他们中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有的建场办厂,有的务工经商,有的带班传技,还有的甚至出国当专家,却因为农民身份,没有较高学历和职称,而在社会上没有得到认可,经常不被人看重,找不到用武之地,从而影响了他们经商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才干的正常发挥。三年前,该局接待了一位修山镇的农民畜牧技术员,他叫符先岭,从事牲猪冷配工作已有21年,经常跨县传授冷配技术。一次,他在汉寿县军山铺授课时,有人问他是哪级畜牧师?老符脸色羞愧,一时无言以对。之后,他特意来到人事局,请求“是否能给评一个专业技术职称。”从这个事例,该局启示很大。过来,人事部门评定职称的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缺少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职称评价体系,按照传统的操作办法,根本不可能为农民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该局党组一班人通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上级人事部门的有关文件,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多层次、多样化、新特点,形成共识: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事就做,只要有利于桃江发展的人就用,把开展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为促进桃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服务的重要举措。为此,该局以开发乡土人才为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为开发乡土人才资源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工作,明确一名副局长和专业技术人员治理股具体负责。从开展专题调研到下发专门文件,从召开专门会议到建立服务机制,评定工作顺利展开,乡土人才的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水口山乡丰家冲回乡青年**,19**年9月**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林业专业毕业后,从事苗木花卉栽培10多年,为消灭荒山、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提供1.1亿株各类优质苗木,成为我县苗木大王,中心电视2台进行了专题报道。20**年,人事局为他颁发了农民技师的资格证书。他先后5次在乡政府给集中培训的村干部和苗木专业户讲技术辅导课,自费编印技术资料500多份,向本县及宁乡、汉寿等地传经授技达600多人次。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乡有9个村900多户从事苗木生产,总面积突破3000亩,总产值达1000万元。由于贡献突出,去年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他的2名助手也获得了农民技师资格证书。
二、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认真评定农民技术职称
一是下发文件,组织评委。多年来,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本没有启动,同时也缺少完整的科学的职称评价体系和操作办法。该局根据国家人事部、**省人事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专门文件,出台了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及办法,并从农、林、水、畜牧等部门明确7名专家组成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全县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
二是选准对象,逐级申报。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对象倾向在农村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农民
,如从事农村种植业、畜牧业等行业的生产、开发、科技承包、农技推广等。评定申报程序,一般由其本人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提供学历证书、专利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证实材料,填写有关表格,由村委会提出具体推荐意见,所在乡镇结合其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核定推荐结论,然后报县人事局职改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该局为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了一整套治理、服务、指导机制,设立了咨询电话和接待室,负责职称治理的干部下乡走访了30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基地,实地考察申报职称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50多人次,并对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收集材料,严格评审。申报材料收集后,由人事职改部门进行初审。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与企事业单位的有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不能片面强调文凭,不能单纯看材料、审论文,不能闭门评审,要走出去听、看,进行实地考核、现场答辩;审批程序不能搞得太复杂,要因地因人制宜,合理简化审批手续;要多上门服务,主动服务;评审主要是重操作能力、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等等。初审合格的再交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委员会进行评审。合格一个,评定一个,从严把关,确保质量。对不符合条件的,严格政策,暂不评定。三堂街镇一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中专毕业后,只从事畜牧工作四年,但他申报了中级职称材料。通过初审,评委会认为他评中级还不符合条件,只给他评了一个初级职称。
四是发文发证,建立台帐。通过初审评审后的合格人员,由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发文发证。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评定农民技术职称138名,其中高级5名、中级33名,初级100名。同时,为加强对他们的跟踪指导服务,该局还建立了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台帐。修山镇龚立明、花果山乡苏成良2名农民经评审,确认为竹工艺师,已远赴**务工当专家,去开发当地原始的竹林资源。五是定期培训,充实提高。该局会同农业、工业、科技等部门,对已评上职称的和未评上的农民技术员,定期进行培训,聘请**农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花果山乡蛇山村党支部书记、农民技师卜越强,利用培训班所学知识带领村民从事养殖业,带动了邻近几个村的中猪生产,现在他成为了“腊大哥”公司的总经理,“腊大哥”系列产品参加省第四届农博会获金奖。去年,他又当选为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头,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要害是人才。我县通过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农业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乡土人才发挥了“传、帮、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由于把握了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专业户、个体老板、企业家和带头致富的典型,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县共有种植专业户456户,养殖专业户925户,竹木加工企业8500多家。评定为农民技师的花果山乡**,他办的竹艺厂系**省林业工业39家龙头企业之一,生产的“春秋”牌凉席系列产品,近年来一直引领竹凉席新潮,不仅为家居床垫的上品,而且是馈赠宾朋亲友的时尚礼品,以其质量好、式样新、包装美和独特的经销方式热销省内外各大型商场与超市,远销东南亚许多国家。“春秋”牌高档保健凉席于20**年、20**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20**年10月又荣获中国第四届竹业博览会金奖。厂安置当地劳力1108名,每年发放工资近50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邻近几个村都办起凉席厂,形成了“一乡一品”的规模,他本人也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二是推动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一批懂农村实用技术的农民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探索,反复地研究,创造了许多新的农业成果,使农村实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全县先后涌现了28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省级25户、市级134户。在去年评定为农业机械工程师的沾溪乡长田坊村退伍军人胡远前,从事农业机械维修和制造近20年。他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精心设计,制造的“远前”牌系列破篾机荣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两项专利证书,其产品远销省内外15个县市。从传统的破篾方式到使用他的破篾机,工效提高近8倍,经济效益翻4番,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曾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的农民畜牧师符先岭,为了更好地推广牲猪人工冷配技术,先后在四周百里设立了9个联系点,并在点上带徒传技,至今收徒58人。21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邻近5县23个乡镇248个村的山山水水,累计人工配种6.8万头次,受胎率达95,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年均效益20万元。
三是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一大批经济能人的示范带动和一大批科技人才的创造劳动,20**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达2550元,比上年增长7.3。评为农民畜牧师的水口山乡柏叶村党支部书记王帅保,上任后,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村民加工竹制品的技术与传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70万元,办起了一家竹胶板厂,发动全村110多户农户搞竹帘加工,仅此一项,户平增收5000元。之后,又办起了一个畜牧场,发展42户养猪专业户,去年共出栏牲猪4000多头,创产值200多万元。近几年来,村人平收入在3000元以上,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致富奔小康先进村”,村支部也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四是发展了县域经济。我县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走工业强县之路。我县有一批在乡镇企业磨合多年,造就敢为人先、敢于拼搏、大智大勇的优秀农民企业家,他们把“建材之乡”的品牌打得更响。评为农民经济师的企业家、省十届人大代表刘连良精心打造名冠湘中的建材“航母”,拥有天达、裕民、万鑫三家企业,水泥年产量55万吨,年产值过亿元,年利税500多万元,安置就业劳力1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