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与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建设经济强县,打造长江临港新城”战略的冲剌时期,是我开发区围绕县委、县政府“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完善配套”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发展平台,支撑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们特编制开发区“十三五”规划,为更好地确立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提出目标要求,促进开发区沿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就
经济开发区由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而来。市政府2003年4月7日批准成立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2006年3月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更名为经济开发区,从此,经济开发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经济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机遇,做好承接东南沿海及武汉市产业转移,按照“企业聚集、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努力引进大项目、膨胀大企业、营造大环境,建设大园区,实现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年的风雨洗礼,一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高楼耸起,厂房林立,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迅速崛起。
(一)园区发展情况
五年来,经济开发区按照“企业聚集、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环境建设,上项目,增投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园区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明显增强。201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7亿元,比2010年增长198.41%,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37.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亿元,比2010年增长151.66%,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37.6%;税收总额达到2万元,比2010年增长70.79%,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40%;出口总额800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772.41%,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18.87%;入园规模工业企业数120个,比2010年增长100%,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00%。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结构质量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区上下围绕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夯实了基础: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招商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业”的招商原则。二是分解了招商任务,建立健全了招商机制。三是派出了招商队伍,赴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四是调整招商重点,着力引进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能为群众就业和财政增收作贡献的项目。“十二五”期间,新签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60个,招商引资总额420亿元,到位资金270亿元。引资中,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环保项目明显增多。如华亿通橡胶工业园项目、上海嘉麟杰纺织项目、汉麻纺织、众胜五金项目、嘉品生物项目等。
----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投资载体得到拓展。“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坚持规划先行、滚动开发、适度超前,在实施项目上注重整体配套,道路网络、供电、给水、通讯和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工程配套推进,提高要素资源聚集度和共享度。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施了开发区“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配套建设,实现了园区“两水”、“两气”和“三电”的集中供给。“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97.35%,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00%;园区规划面积由9.95平方公里拓展为23.54平方公里;园区开发面积由6.67平方公里拓展为18平方公里;园区建成面积由4.11平方公里拓展为12平方公里。
----服务环境加速优化,区域形象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实行“三个凡是”服务承诺。凡是入区企业的事,开发区都管;凡是区内干部职工,都是企业服务员;凡是企业需要帮助的,都能在区内找到人。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县政府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维护企业自主权。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区内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包工程等行为。同时,开发区不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主要工作经验
纵观开发区五年的发展历程,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是肩负重任、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的五年,是从小到大、开创佳绩的五年。认真总结五年来的建设发展经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必须上下一心,埋头苦干,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抓住优化服务环境这个根本,不断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必须坚持抓好稳定,创造园区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发区建设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先进开发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园区经济总量不够大:2014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06.12亿元,与全省先进开发区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园区经济总量不够大。开发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与我省部分省级经济开发区相比,如通城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红安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建成面积都偏小,作为开发区在县域经济中“主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二是园区产业结构不够优:园区产业格局仍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格局,即“原料型、粗放型产品多,精加工、集约型产品少;简易型、作坊型产品多,名特优型、高尖端型产品少;资源型、高能耗型产品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名牌企业、名优产品少,中国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产业聚集层次较低,各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不多,产业集群难以有质的提升。
三是园区部分企业出现困难:受国家宏观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发展缺乏活力,订单需求不足,产品没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市场销售情况出现下滑。老企业停产多,如金嘉木业、华义泰特钢已停产多年,难以盘活投产;生产企业转型难,如盛宇纺织、岐丰管业难以转型,生产效益不好;新项目投产难,如中马动力、永幸管业、中科科凌等在经济压力下的订单少,无法正常生产,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四是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沿发展大道两侧的基础实施已基本完善,而在新开发的园区二期区域,虽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有了明显改善,但现在的基础配套设施所形成的承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园区排水排污规划有待改进,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升。另外,现有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步入新一轮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段,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
——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时期,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双重区位,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给发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决策让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区域和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交汇点,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活力区,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优势明显,有利于我开发区构建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实施大交通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武汉新港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主体和核心,它责无旁待地承担着建设航运中心的重任,而我县陆溪、潘湾、鱼岳、石矶头、牌洲五个港区正式纳入了武汉新港的整体规划。武嘉一级公路、咸潘一级公路、至京珠连接线拓宽等重点项目现全部完工。一条武汉城市圈——长江大桥及其高速连接线,整个投资47.5个亿,其中长江大桥全长5公里,范围段高速30公里;另一条是武汉到深圳的高速经过;两条高速,均在建设中。
——开发区自身积累产生的机遇。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使我们在投资环境、综合实力、发展后劲上都有了较好的积累,初步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基本具备了办大事、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的能力,为“十三五”时期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十三五”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机遇,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机遇,按照“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完善配套”的发展目标,努力引进大项目、膨胀大企业、营造大环境,建设大园区,实现“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原则。创新发展理念,革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原则。按照全县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适度超前规划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质量、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统一。
3.坚持集聚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推进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开发区。
(三)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开发区面临着承担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崇高使命,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发区将以新思维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新思路谋划园区发展新规划,以新举措解决园区建设新问题。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抢抓长江经济带和两条高速建设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统筹“一区三园”,重点打造“三大百亿园区”(纺织、管材、机械和装备制造),实现园区倍增,将开发区打造成省级低碳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示范区和省级一流开发区。
1、招商引资战略。招商引资仍是开发区首选战略。紧扣招商引资这根主弦,全面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招商服务及优惠政策支持等,引进一大批规模较大的项目落户开发区。
2、科技领先战略。坚持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加大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造就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3、品牌建设战略。品牌建设是现代企业驰骋市场的成功利器。加速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多个“中国名牌”企业和“名牌”企业,达到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指导消费和培养新的需要(市场)的作用。
4、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新城区。
(四)主要目标
经济开发区作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骨干税源的培植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1、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区内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13%。其中: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年均增长1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70%以上)。2020年上缴税金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2%。年出口创汇达到1.4亿美元以上。
2、土地开发目标:到2020年,规划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土地开发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
3、投入目标:到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以上。
4、招商引资目标:到2020年,区内各类规模企业达20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50家;五年累计引进境内外资金总额突破240亿元。
5、高新技术目标:到201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0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
五、“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重点做好“六大区中园”建设
一是以嘉麟杰、雅戈尔汉麻、洁丽雅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园;
二是以岐丰管业、峰华科技为龙头的管材产业集群产业园;
三是以华亿通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四是以欧维姆缆索、国东铜材、元拓模板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园;
五是以中能锂电、华航光电为龙头的电子和新能源产业园;
六是以元阳食品、广东珍奇味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园。
(二)主要任务
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为开发区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强劲的后续动力。
1、道路建设
尽快启动园区三路、四路东扩工程和五路道路建设,实现京珠辅线和樱花路南段全线贯通。使开发区形成以发展大道、大道、新迎宾大道为纵向轴线,与规划的横向次干道形成五横三纵的道路格局。“十三五”期间,开发区范围内道路网络基本畅通。
2、供电
按照规划的23.54平方公里工业园范围,制定供电规划,组织实施工业园规划供电干线等电力设施建设,满足园区内供用电要求。计划再建两座110KV园区专用输变电站,每个变电站按终期主变压器容量2×50MVA、占地0.50公顷;尽快建设朱砂35千伏专用输变电站。
3、给排水
进一步完善发展大道排污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投资污水管延伸工程和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在工业园区再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使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日,
4、环境建设
积极配合县环保局做好进区项目的环评工作,严把项目进区关。切实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高区内绿化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治理,杜绝新增违法建筑出现。建立建设管理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市容环境整洁。
园区建设
1、建一个2平方公里的大型物流园,建一个物流信息平台,覆盖开发区。
2、建立开发区交通循环网络,建一个贯穿工业园区始末公共汽车交通站。
3、建一个园区政务商务服务中心。
六、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十三五”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决定开发区在未来竞争中能否处于有利位置。因此,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赶超发展为主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保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为经济开发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高产业质效。创新招商引资思维,把引进“高、精、尖”项目,树立精品工程作为我们的主攻点,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的攻坚上。按照“税收超千万、产值过十亿、园区超百亿”目标,加大力度招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汽车装备等新兴产业优势项目,既要千方百计抢“西瓜”,也要因地因势捡“芝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更多地实行驻点招商,组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前往广东、浙江、深圳等地驻点招商。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在产业链条延伸上下功夫,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企业数量上有所突破的同时着眼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全力推进选优培强,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税收优惠、企业融资等优惠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向六大支柱产业倾斜。以管材产业集群为先头驱动,打造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集聚发展。目前管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亿元,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的比重达70%以上。纺织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竞相成长。强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精心抓好“企业培育”文章。通过创新政府政策扶持、加强银企合作对接等方式,引导民间投资,有效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三、全力推进园区拓展,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产城一体、配套发展”的原则,抢抓省政府、省发改委扩区调区的机遇,在巩固完善23.54平方公里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双向拓展,即沿工业大道和武蒲线延伸发展,力争将开发区拓展到50平方公里。同时配套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好八大功能片区(高新产业、机械、管材加工、现代物流仓储、农副产品、电子、纺织、配套服务),形成一个一管到底、长期有效的总体发展规划,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园区和一流开发平台。以路网建设为中心,突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把当前园区发展过程中较为紧缺的排水排污、公共交通、商业娱乐、居民还建点建设加快完善。
四、全力化解园区难题,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把土地深度开发和土地高效利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要多途径、多办法并举,合力攻坚克难,有效化解征地拆迁矛盾,加快征地拆迁和土地平整工作进度,及时供地,避免项目等地开工的窘境,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实现现有存量土地全部布满布足,探索中小项目建设新模式,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建设,鼓励企业建设高层厂房,为实现多元化供地提供更多选择。要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推进银企合作,帮助银企双方全面真实的掌握各自情况,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企业,协调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模式,推出更多符合园区企业额度小、次数多、周期短特征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好县担保公司作用,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扩大县担保公司资本规模,优化担保程序,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担保支持。积极指导企业大胆进入“新三板”“新四板”等新的资本市场。人员流动大、长期性缺岗是园区企业“用工”问题的一大顽疾,我们要在继续抓好春秋两季大型招聘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性的、常态化的招工平台。把用工需求登记、招工信息、企业职工对接、劳动技能培训等工作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由人社部门总体协调、单位企业各司其职的畅通用工渠道。
五、全力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按照“全面进步、多元发展”的原则,把社会管理作为一项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重点搞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维稳、文明创建等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两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园区隐患自查能力,将安全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积极推进平安园区、平安企业建设,依托县公安局班子成员和民警联系项目企业体系,尽快构建起公安民警--开发区干部--项目企业安保负责人的三级管理体系,重拳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堵门堵路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开发区信访接待制度和信访案件包保制度,辩证分析信访人诉求,合理诉求积极支持,引导信访人依法维护权益,化解信访积案矛盾。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文明创建工作,倡导先进企业文化,促使园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守法、诚信、负责的良好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