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政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

民政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政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政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背靠首都,面临天津港,处于京津发展主轴的关键位置。全区现有29个乡镇街道,741个村,人口83.1万,其中农业人口69.1万,占总人口的83.2%。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财政收入42

亿元,农民纯收入8620元。2006年以来,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以农村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初步构建起农村社区服务基础工作平台,对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6年起,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实践,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稳妥推进,目前已完成56个村街的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机制完善。区委、区政府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区高水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以组织、设施、服务“三大”建设为主要内容,将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捆绑推动,一同部署、一体推进、一并督查考核的整体工作思路。为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成立了以区长为主任,农委、财政、民政等七委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1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办公室。各乡镇街道普遍成立了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总负责,在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村级组织主办,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典型引路,统筹推进。经各乡镇街道申报,区民政局审核,全区共选择

“两委”关系协调、干群关系和谐、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好的56个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其中2个市级试点村。在实践中,各乡镇街道充分考虑各村的整体情况,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以及政府和各部门组织实施的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联动,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全区56个试点村中,有50个属于市、区级文明生态创建村、新农村捆绑村,占总数的89.3%。从试点情况看,各村在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开展等方面全部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以服务为根本,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服务是根本,规范管理是保障。为此,区里为各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制作了统一的牌匾、门牌,并为各站室制定了规范的职责制度,确保社区服务规范有序运行。大碱厂镇南辛庄与兰家庄村建立了农机服务协会、蔬菜种植协会、文艺协会等多个社区民间组织,并由村委会给予备案,建立了相关章程和制度。高村乡永兴庄村成立了“九环”“益兴”两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先后组织玉米、西瓜、荷兰豆等农副产品的购销服务,产品打入天津、河北等地,极大带动了本村高效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4、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区乡村三级投入。自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041万元,其中市级投入63万元,区级投入120万元,镇、村两级投入858万元。全区新建房屋场地14624平米(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室外健身点),修缮改造房屋场地14952平米,新购置各种服务设施器具238件。石各庄镇敖南村,共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了280平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2406.2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购置各种健身器材43个,充分满足群众活动需求。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村民依法自治水平有效提升。全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在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村委会下属委员会设置实现了重新调整和优化,公益性民间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群众性自治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各村街分别建立健全了社区社会保障委员会、社区治安委员会、社区文化委员会、社区卫生委员会、社区科技委员会等村委会下属委员会,共建立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科技协会、文艺协会等社区民间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07个。同时,广大干部、党员、群众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普遍经受了一次实践教育,民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从立项、建设到验收的每一个步骤,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全区未出现一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的信访事件。

2、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初步建立起农村社区基础工作平台。全区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通过对农村一些废弃、闲置的厂房、学校等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做到了既不增加群众负担,又满足农村社区服务的各项要求,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目前,已完成农村社区建设的56个村街全部建立了“一点两栏五站”,即在室外建设村民健身点,宣传栏、公开栏;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五站”,包括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治安调解站、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科技服务站。各村街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服务中心面积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22个村街通过了市级验收。另有170余个村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全面完成。

3、社区服务有序开展,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使公共服务这一过来在农村比较薄弱的环节得到了有效加强。农村社区服务在村“两委”领导下,通过各类村级组织进行具体组织实施,社区救助保障、文化、卫生、治安、科技等社区服务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在农村社区这个平台下,村民开始享受到更好、更便利的服务。尤其是社区民间组织的建立,使那些过去由村民自发形成的文娱活动组织和生产、生活互助组织规范起来,自我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别乡镇和村级组织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任务观点和应付思想,工作主动性、协调性和创造性不够。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不足,存在较大缺口。由于税费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锐减,进而影响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

(三)发展不平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各乡镇之间、各村之间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四)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社区建设各项事业的开展都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但就全区农村基层干部而言,社区干部角色尚未成功转变,不适应社区建设的要求,其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急需转变和提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赢得群众支持,打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一)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各涉农部门要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社会捐赠等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二)努力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为农村社区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建设农村社区,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要以创建“五好”党支部和村委会为目标,培育一批有技能、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农村社区建设带头人。要以共产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共青团员为骨干,建设一支好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农村志愿服务、群众互助服务等活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工程,夯实农村社区服务基础。一要统筹规划。在全区选择一批基础好、经济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有发展前景的村街,加快修编详细的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城区规划建设的对接,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中心乡镇-农村社区”这样一个梯次结构明显、功能有效互补的发展新格局。二是创新载体。围绕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等各类组织,并重点引导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特别要在农村产业的关键环节、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在广大农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上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农村专业协会这个载体,使其成为社区自治的有效形式,更好的组织、动员、服务群众。

(四)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村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村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在掌握收集民意方面的优势,及时收集村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并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有效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二要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大对村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村民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引导村民以合法、理性的途径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