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教育重在女性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的人口问题曾经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建国初期缺乏科学预测和论证的鼓励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的总人口二十多年中剧增了一倍有奇。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所实施的强势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人口增长起了强有力的的遏制作用,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经从50年代的人均5至6个孩子降至目前的人均1.7个,但总体来说,新的世纪里我国人口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1)人口数量居高不下。2005年1月6日,我国宣布总人口数达到13亿,现在每年仍然要净增800多万人口;(2)人口质量不容乐观;(3)老龄化问题困扰重重;(4)出生婴儿性别比严重失衡。
这些难题使得未来几十年中,我国的人口工作任重而道远。庄子在他的寓言《庖丁解牛》中,将牛身上筋骨交错的地方称为“族”,这是宰牛过程中最为困难和关键的步骤,“族”的部分解决了,其它部分就会迎刃而解。人口工作中也有其“族”,纵观人口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个“族”正是女性教育。
一、女性教育——人口工作之“族”
之所以称女性教育为人口工作之“族”,是因为女性教育对于我国的人口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女性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工作的成败。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一)争取女性教育权是当今各国平衡人口和人权的共同选择
妇女是人类社会必要的“一半”,妇女地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马克思在1868年致友人路·库格曼的信中深刻地、幽默地说:“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法国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也曾说过:“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妇女组织及其支持者为妇女争取到了各种各样的权利,如男女同工同酬、普及教育、贫民救济、缩短工作时间、分娩抚养补助、妇女参政议政等等。在这些权利中,政治权是最显象的,教育权是最基本的。
(二)女性教育是我国实现和谐性别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人民新的历史课题。和谐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各种矛盾关系的对立统一。在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中,人口问题不可不提。我国的人口问题困难重重,正如上文所说,其“族”正在于女性教育。男女出生比例失调、人口数量的下降和质量的提高、妇女政治地位的上升、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赖于女性教育这个“族”的解决。只有妇女的社地位提升了,生活境遇改善了,社会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的真正平等,只有男性与女性和谐了,和谐社会才能名副其实。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如果实行强势的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会导致女婴出生比例下降、人口的性别结构发生偏斜。只有通过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的就业率和社会地位,唤醒其平等的性别意识,才能避免重男轻女的生育选择。
(三)女性教育是维持我国低生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1975年以来我国强制性的限制生育政策对于降低生育率起到了强有力的控制作用,目前我国的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率已经降到了人均1.7个孩子以下,但是这种强制性的控制生育方式也带来人口老龄化、女婴出生比例下降、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严重等种种负面后果。因此下一阶段的人口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也就是要维持现有的低生育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新增人口的素质与性别结构的和谐,这就有必要大力开展女性教育。纵观各国的人口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凡是妇女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平均生育率普遍走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每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仅为1.7左右,目前美国妇女的人均生育率虽然回升到2个以上,但是有大学文凭的白人妇女,平均仍只生1.7个,有大学文凭的黑人妇女生育率则更低。在中国大陆周边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生率更是低得出奇。2000年到2005年,澳门妇女平均每人生0.84,为世界最低,香港为0.94,为世界第二低,韩国为1.23,排世界第七,日本为1.33,排第21。这些地区都有没有限制生育政策,但是生育率比我国强硬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创造的生育率还要低得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加,男女平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经济发展和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妇女获得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旧的生育观,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了事业,放弃了生儿育女的传统职责。可见,我国人口要保持低生育水平,也应当尽快将女性教育纳入到人口工作日程表当中。
(四)女性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人口素质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素质、文化素质、各种能力等,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女性教育来促进和提升。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在健康生育意识、培养子女方面显然要更称职一些。对于孩子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相当于一个训练有素的家庭教师,母亲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将使孩子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女性教育能优化人口结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从经济意义上讲,女性教育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劳动者和各种人才,广大妇女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同样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有关研究证明,真正“不适合女性”的工作是极少的。女性特有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如责任心、细致敏感、对职业的忠诚、耐力持久、规则意识强等,使她们在某些领域内做得比男性更加出色。事实证明,女性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漠视女性教育——人口工作不能承受之轻
虽然女性教育在人口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口工作者或社会工作者并不多。女性教育受轻视跟落后的性别观念有关,在封建落后的两性观中,女性被看成是男性社会的附属物和调味品,是事实中的“次等公民”,时至今日,歧视女性和轻视女性教育的情况仍然俯拾皆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着许多中国人,即便是相当高层的人物或者是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士也不例外。在中国政府为失业率高涨而广求对策的时候,就有位在中央工作的领导者(男性)公然提出要“让妇女回家”。错误的观念自然导致种种轻视女性的怪象,中国女性参政率之低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已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妇女,能够发挥的实际作用也微乎其微,在许多正式的官方文件里,都声称领导班子里配备了女干部,这些女性干部在工作中绝大多数是配角,真正在一个单位任正职的如凤毛麟角。实质上女性正职干部少并不是女性本身不能,而是环境使她们不能。轻视妇女的结果必须是轻视女性教育,各种自称受到了轻视的部门或行业大多可以举出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其受轻视程度,比如教育部门声称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仅占当年gdp的2.27%,在财政支出中不足15%等等,这些数据跟发达其他国家或国际基本标准一比,差距一目了然。而女性教育至今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相关的部门对此也没有过多考虑,所以我们甚至无法拿出切实的数据来证明它本身的存在。我们只能从以男性为主角的教育体系中剥离出一部分,再从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中提炼出一部分来考察女性教育,从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的女性教育存在如下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1)虐杀或遗弃女婴。实际上这一过程在女婴出生前就已经开始。(2)女童失学及虐待女童。我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基本上没有受教育权。(3)教育中不恰当的性别差异观念灌输。(4)教育内容的男性视角。(5)对女性的就业岐视和婚姻歧视。(6)对女性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缺乏。(7)女性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关于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很多人存有困惑,不少人教条地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在各方面完全一样。
三、加强女性教育——促进人口和谐的捷径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女性教育主要应当在如下四个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一)观念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观念是行为的指挥塔,一切问题的症结总在于观念的不正确或不恰当,在女性教育问题上,对女性教育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根本上导致了女性教育的滞后。要使女性教育达到其应有的水平,首先必须改变女性教育观念。(1)转变广大妇女的受教育观。女性教育的成功最终要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的觉醒,只有认识到受教育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性,广大女性才能变被动受教为主动求教,以不断提升的素质来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事务参与权。(2)转变女性教育者的观念。一切参与女性教育的工作者,都有应当对女性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不是把女性教育当成男性社会的陪衬和补充,而是将女性当成一个真正与男性平等的群体来进行教育,同时将这样的观念和认识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3)转变社会对女性教育的定位和评价。社会舆论导向对于女性教育十分重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观念灌输将会不断地冲击重男轻女的教育模式。社会对女性教育认识的变化既要靠人口工作者和妇女工作者的大力宣传,同时也需要全社会转变认识和积极配合,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民工程。
(二)规定和保护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方面,我国的人口工作者和妇女工作者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实施了以帮助失学女童为主要目的“春蕾工程”和以帮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爱心工程,今后的工作主要有:(1)关爱女婴、保护女童的受教育权;(2)关爱母亲,维护妇女权益;(3)职业女性的再成长。管理学家阿尔德弗认为,人进入某个工作部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经历一个成长过程,通过工作过程中的不断学习,个人的责任意识、独立性、创新意识等会日趋成熟。这个规律对于女性同样适用。
(三)女性教育应当注重教育内容的变化
目前我国虽然也拥有极少量的女校,但是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校的差别并不大。要使女性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注重教育的内容的改变:(1)改变以
男性为主角的教材内容;(2)职业教育应当有性别差异,但差异不等于男高女低;(3)教育的内容应当更加适合女性学习和掌握。男女在心理特点上存在差异,比如女性对于富于感情的、富于美感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女性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女性的心理特征安排更多使女性感兴趣的教育内容,以便于她们接受和掌握。
(四)改进女性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千变万化,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不适合的方法可会能让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比如我们请一个多子女家庭的母亲自己向育龄妇女陈述其困境,可能远胜于一百条禁止超计划生育的标语。女性教育应当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准确地为受教育者所掌握。针对女性的心理特点,更适合女性接受、值得推荐的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分小组任务法等等。相比较而言,推演法,辩论法,背诵法等就不那么受女性欢迎。
总之,女性教育是我国人口工作中的“族”点,随着这个“族”的化解,其它许多相关的人口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女性教育不仅仅是广大女性应当享受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也是我国社会解决人口难题,构建和谐社会理当选择的便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