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质监局党支部理论学习年终总结范文

质监局党支部理论学习年终总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质监局党支部理论学习年终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质监局党支部理论学习年终总结

年全县质监系统的工作思路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市质监局的工作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加快发展、争创佳绩”的工作方针,立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立足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立足提升监督管理职能,立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侯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具体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突破、三项成果、四个力度、五个重点、十个举措”。

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着打造城市组团建设这一中心开展质监各项工作。

二、力争两个突破、力争**年全局系统经济收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入总量有新突破;、力争**年度质监业务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有新突破。

三、巩固三项成果、巩固县乡镇(街道)“三合一”质量安全协管员质量安全监管经验,深化工作规范,进一步发挥协管员作用;、巩固腐竹专项整治成果,加大监督检验检测力度,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侯质监事业发展。

四、加大四个力度、加大名牌培育工作力度,争取**年省名牌、福州市产品质量奖10个;、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积极动员辖区内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2个,采用国家标准1个,培育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加大对辖区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努力使我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大对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管理和服务力度。

五、抓好五个重点、抓好“质量兴县”活动,重点促进“品牌兴区”、“质量兴企”工作深入开展;、抓好县食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筹备工作,重点协调县政府和省、市局对经费、人员的支持;、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开展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抓好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重点促进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抓好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重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六、采取十个举措、加强对加工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主要是获证企业、前店后厂五类食品、小作坊的监管。确保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巡查率100,年审率100,监督抽查覆盖率100,产品平均合格率95以上,无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着重加大企业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管工作。

、加强重点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巡查率达100,获证企业年审率100,产品检验平均合格率90以上。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拓展行政执法新项目,推进行政执法有新突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和具体程序。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案件办理情况交流分析会,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案件办理质量和运用法律法规水平。

、加强财务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当家理财意识,开展财务五项报表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实行财务公示制度,重大开支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研究把关。

、加强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继续聘请民评代表、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监督,通过走访企业、电话回访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疏理并整改。

、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加大政务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完成省、市局要求的新闻报道和政务信息数,并争取进入市局系统前三名。

、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干部队伍培训教育学习。科学编排教育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增强学习培训效果。完善干部职工考核体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新形势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执行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客观,提高考核质量。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年度考评、文明单位的奖励工资等与干部职工的平时绩效考评相挂钩,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五五”普法,强化法制教育,大力宣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食品安全法》等质监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的质监法制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短信群发平台,每月和重大节日向生产者、经营者群发1-3条,提高企业质量自律意识和依法经营意识。

、加强政企间的沟通联系。建立领导调研制度。局领导定期不定期到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解决困难。开通由质量管理人员与企业人员参与的“质量监督qq交流群”,方便质监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政策法规传递、信息交流、业务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