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服务业跨越发展制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
(一)基本现状。
1.总量规模扩大。年,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2.55亿元,比年增长96.96%年均增速25.3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较年提高1.94个百分点。
2.地位明显提升。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年达到38.94%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服务业税收30.6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4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29%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来源;年,服务业完成投资额144.9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9.4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33%以上,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
3.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商贸、专业市场、休闲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社区服务业等多元化服务业体系结构初步实现优化升级。服务外包有新的突破,年全市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管理系统中登记注册的承接国际业务的服务外包企业有23家,全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为389.8万美元。争创、服务业名牌有了新突破。
4.布局日趋合理。以沿沪、沿、沿浙和沿湖四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区分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和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格局,构建了6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同时,城市服务业逐渐向农村延伸和拓展。
但是对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照周边地区,市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服务外包业务种类比较单一。
一是服务业占比偏低。五市(县)中,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略高于昆山,比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超过40%只有、同里、盛泽等镇。
二是服务业构成不尽合理。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生产性服务业还有发展空间,尤其是服务外包等行业刚刚起步,规模和质量亟需提高。
三是综合竞争压力加大。一方面周边城市及区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对我市新一轮发展形成了新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市从事服务业的企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
四是发展资源要素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用地需求和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对服务业项目的建设投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全市服务业发展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创意设计、软件研发等领域的高层次策划、管理、经纪等高层次人才。
(二)机遇分析。
1.扩大内需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省市为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扩大消费,为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教育和医疗等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产业升级的机遇。随着国家、省和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实施,为现代物流、软件、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3.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机遇当前,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新兴国家梯度转移,物流、创意设计、科技研发、商业地产、休闲旅游等成为跨国资本和产业投资重点领域,这为我市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资本、产业转移提供了契机。
4.等重点城市服务功能延伸、产业联动的机遇。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为核心,各大城市间的合作、产业联动等也随着进一步深化发展。沪杭等重点城市的服务功能和产业的外溢效应的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功能、人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提供了机遇。
5.环境约束倒逼机遇。服务业能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小,对提升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也可缓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加快集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优化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强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拓展公共服务业,努力把打造成“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广就业”服务经济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服务业市场环境。
2.深化改革开放。把创新制度供给、公平市场准入、扩大开放合作,作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开放环境。
3.鼓励创新发展。鼓励创新发展,引导服务企业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4.突出发展重点。以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突破口,以商贸、旅游、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为重点,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加快构建我市服务业体系。
5.促进产业互动。充分利用我市相对扎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产业集群优势,引导服务业与制造业及农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发展。
6.统筹城乡布局。强化、盛泽两个综合性服务业发展区的服务业综合功能,加快、震泽两个特色服务业发展区建设,引导人流、商流向重点区域、特色区域集中,扶持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三)主要目标任务。
1.扩大总量。计划期内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以上,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6%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年,全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金额达到1.5亿美元,离岸执行金额达到1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累计约1.2万人。
2.优化结构。突出商贸、旅游和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的优化提升;突出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支撑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速提质;突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左右。全市形成810家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业集聚区;争取形成5家以上省级服务业品牌企业,10家市级服务业品牌企业。
3.合理布局。引导推进服务业布局向产业带(区)集聚、向中心城镇集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年,初步形成以(含经济开发区)盛泽、经济开发区、震泽四大服务业发展重点区,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服务业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增强中小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发展重点
(一)优化提升消费性服务业。
1.优化提高现代商贸业。一是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总、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改造提升专业市场。东方丝绸市场要加快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纺织科技、市场交易等五大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终端品牌成衣设计、展示、销售等业态,塑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规模最大的多功能、专业型市场;恒大建材市场、大发电器市场、平望副食品市场、华东苗禽市场、华东商业城、汇金广场、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玫瑰园花卉市场等要进一步提升市场能级,形成区域内的骨干市场;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筑通畅高效的现代生产性商贸服务体系。二是落实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突出综合性、专业性和特色性,重点引进和发展一站式购物中心、仓储式超市、休闲商业街、outlets汽车超市等创新型、特色型商贸业态,推进商业层级优化,形成城市核心商业区、副商业中心和社区便利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年建成68家市级商业示范社区,12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三是实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大大型流通企业培育、项目投入和品牌建设力度,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综合竞争力。
2.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业。围绕提升我市在华东重要旅游城市的地位,突出“体验型、主题型”着力打造古镇同里、滨湖两大旅游功能集聚区。依托古镇、水乡、区位独特、生态旅游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形成特色的旅游板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等旅游创新产品,引导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水上运动、温泉旅游、健康体检中心等创新型旅游项目和业态,加快启动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形成旅游业发展新亮点。依托我市星级宾馆(酒店)集聚的优势,重点发展年会、商务会议、培训等特色的会务经济,加快形成“以会带游,以游促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休闲旅游的新增长点;以世博会为契机,加快与各城市旅游线路的对接,加大旅游宣传和推介力度,培育优秀旅游企业和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旅游综合配套能力和自助游服务体系,努力建成旅游经济强市。
3.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围绕“乐居”提升城市品牌,合理引导和稳步发展我市房地产业,加快推进滨湖新城、南部城区建设。健全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建立以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透明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确保我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
1.超常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贯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差异发展”十二字方针,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要加快载体建设和市场主体的培育,年建成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功能载体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引进和培育重点服务外包企业200家,其中服务外包重点企业达到20家。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研发、文化创意、金融BPO软件产业等四大产业。1生物医药研发。市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发展与上海等地差异化配套的细化领域具有很强的发展前景。重点地区是经济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要在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设医药外包专区,年,要引入生物医药外包企业50家,生物医药外包人员达到3000人。2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和扶持发展新兴文化服务业形态,形成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一批规模文化企业、一批特色文化产业;要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依托“一报两台”推进媒体经济创新发展;发展和完善文艺演出院线、电影院线,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要注重文化产业与丝绸纺织、古镇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培育发展时尚生活消费创意策划设计、传媒与影视策划设计、工业设计、文化生态之旅创意策划设计等。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加快建设天奕创意园和澳珀芦墟创意园,年创意企业达30家,从业人员达1000人。3金融BPO经济开发区要在现有的呼叫中心企业直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对金融BPO业务的探索基础上,快速推进呼叫中心产业的发展,伺机启动金融BPO以高端的金融BPO业务为切入点,打造专业的金融BPO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设立金融BPO产业区。年,引入金融BPO企业10家,从业人数达到500人。4软件产业。市工业基础雄厚,IT产业发达。年我市嵌入式软件的出口额已超过了1亿美元。重点地区在经济开发区、镇和经济开发区。市软件产业要以嵌入式软件为切入点,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快速推进软件开发。年经济开发区和镇要引入外包软件企业25家,从业人数达到1000人;经济开发区要引入外包软件企业15家,从业人数达到600人。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顺应现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围绕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盛泽物流中心、综合永鼎物流、中鲈物流等四大物流枢纽,加快构建与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要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和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加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和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重大物流设施建设,提高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重点培育发展保税物流,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叠加功能的政策优势,大力开拓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维修外包、拼装出口等业务。重点支持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建材、粮食、医药、冷链加工等专业物流,提升我市专业物流配送能力。年培育或引进23家综合实力强、有辐射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力争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3.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继续支持中资、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创新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刷卡消费的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构建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的多元化金融架构。二是积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有效信贷投入,确保涉农贷款增长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扩大“三农”保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三是有效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银行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服务部门,积极发展社会担保公司,不断满足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四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和壮大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和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完善地方金融体系,进一步打造区域性金融集聚地,增强金融要素集聚水平,维护金融稳定安全。
4.提升发展商务服务业。围绕我市重要交通节点和信息网络的建设,积极推进商务区建设,重点发展会计、审计、人力资源服务、投资管理、工程咨询、律师、广告、经纪、专利、检测、维修等专业服务业领域,通过完善商务配套、放宽市场准入、财税政策扶持等加快引导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分支机构、市重点专业服务企业的集聚化发展。加速行业协会、商会的非政府化、民办化改造;加快企业引进和培育,推进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操作规范的现代专业服务业体系。
(三)完善拓展公共服务业。
1.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围绕便民服务,规划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设立社区服务网点,加快形成便利店、家政、邮政、托幼、托(养)老、医疗、教育、文娱、维修、保安等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创新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逐步将养老、失业、医疗、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新局面。
2.统筹农村服务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在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村现代消费品流通网络、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构筑便利通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建立农资淡季储备制度,为政府调控农资市场,实施农资应急供应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切实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供应。支持兴办各类协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业服务组织,加快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城乡贸易的发展。
3.巩固提高教育卫生体育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加快学前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做强做优普通高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市包括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以提高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知识;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发展卫生事业,依托南京、上海、等区域内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市民健身意识,提高全民运动与健康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服务业跨越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加强服务业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形成既有部门分工、又有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考评制度,强化对各镇(区)及相关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及发展状况的考核评价。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
(二)突出工作重点。
1.抓一批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的典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产业链的服务环节,逐步向以研发和营销为主的现代企业转型;对于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延伸条件尚不具备的企业,要积极推进服务环节业务外包,引导形成一批为其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同时,重点抓好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2.抓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企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数字传媒、动漫产业、创意设计和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各类具有创新意义的现代服务企业,支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3.抓一批服务业的重大项目。做好服务业项目策划和项目储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专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等沟通与合作,通过主题招商、媒体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样化的形势,加快引进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年度计划,优先支持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切实在用地、融资上给予倾斜,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4.抓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抓好我市6家已列入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的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集聚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培育一批符合条件发展的集聚区,每年做好有关申报争取工作。
5.抓一批服务业品牌。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发展战略,以实施“创名工程”为重点,加大名牌产品、商标、商号、老字号扶持力度。加快培育知名商业中心、特色街区、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三)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创新性、示范性服务业企业准入前置条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三是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努力推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四是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制度,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分离。
(四)加大政策扶持。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对我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的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龙头企业。各镇(区)除了落实相应配套资金外,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本地服务业发展。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融资、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服务业,特别要加快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更好地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出台更具有推动力和竞争力、更有利于对外招商和对外接包的服务业综合支持政策。切实抓好现行服务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