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局校州项目工作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14年12月,按照《州人民政府农业大学校州合作协议》,州委农办与农业大学校地合作办经过充分协商,在“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州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实际,正式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项目2个,即《川西高原无公害蔬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川西高原特色水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并由州农业局具体实施。3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川农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州合作作为“州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得到了良好的贯彻落实,合作项目按照协议组织实施顺利,成效显著。校州合作开发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成效,得到了各级农技部门的肯定,也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有力的推动了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校州科技合作工作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农业“校州合作”项目资金从2011年开始安排,至2013年州财政共投入经费180万元(每年60万元)。3年间,为完成这两个项目,州、校共组织科技人员80人,其中:川农大组织专家30人参加,包括副教授及以上20人,其他人员10人;州、县农业部门共组织科技人员50人参加,包括:高级10人,中级40人。通过这两个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发和推广了综合配套和单项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4项,这些先进实用的成果,技术含量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三年累计增产蔬菜(大白菜、大蒜、花生、魔芋)14230吨,小杂水果(酿酒葡萄)780吨,新增产值3435万元,其中由得荣县农牧局、农业大学、州农技土肥站共同主研的《葡萄//花生/大蒜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2011年度州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年实施的2个合作项目,按照加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作了较为合理的计划安排,为我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一)川西高原无公害蔬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一是主要推广和引进了根菜类、茄果类、白菜类、葱蒜类四大类蔬菜新品种各2个,开展大田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州种植的品种。在大白菜种植区,针对我州部份地方土壤酸化、板结,根肿病严重发生情况,推广了标准化种植模式,即新品种引进(高抗根肿病品种“凯春”)—育苗及生产管理(穴盘育苗、“麻博士”生物菌肥基、追肥)—绿色防控—轮作及高效栽培模式,该技术现已覆盖东路主要白菜种植区,年推广0.65万亩,亩增产500公斤,3年来累计新增9750吨大白菜,新增产值585万元。
二是为推进我州魔芋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稳步提升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魔芋培育成农民持续增收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在康定新建魔芋基地1000亩。主要采用精选良种,适时播种(花魔芋)—玉米套种魔芋(利用玉米高秆作物的特性,两行玉米套5—6行魔芋,利用玉米遮荫和生物多样性防病)—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产品分级、贮藏(50克/个以下者为“籽芋”,次年繁种用;50—200克/个者为“二魔芋”,即种芋,来年作为生产商品芋用种;200克/个以上者为“大魔芋”,即商品芋)标准化种植技术,套种一亩魔芋,两年一熟亩产2000公斤商品芋左右。按照2013年的市场价,3元/公斤,1000亩魔芋产商品芋2000吨,预计能增加收入600万元。在魔芋地中套种的玉米预计收获600公斤/亩,收入估计也能达到180万元。这一标准化种植模式也将在我州泸定、九龙等大面积推广运用。
三是野生蔬菜是自然生长的可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食用野生蔬菜已成为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和健康长寿的时尚和必然选择。我州地理自然条件特殊,立体气候显著,境内生物物种丰富,且野生蔬菜资源更加突出。目前,州内对野生蔬菜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蕴藏量和市场需求等情况还是空白。由川农大园艺学院贺忠群教授倡导,2012年开始对州野生蔬菜资源进行普查,并编辑州野生蔬菜资源图谱。把我州野生蔬菜的可利用、可生产性潜力,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及利用方案,建立资料库等工作确定为州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普查内容。2013年已完成康定、泸定、丹巴、九龙4县低海拔区野生蔬菜地理分布,种群数量面积,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利用状况,经济价值,威胁其生存等主要因素的调查,并采集野生蔬菜活体标本和根际土壤标本37份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验室分析化验,图片影像资料260份。图文并茂的《州野生蔬菜资源图谱》,将对我州在开发利用野菜资源时,掌握分类原则,根据不同种野菜的使用特性、蕴藏量等特点进行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做大做强川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同时,能把一些价值较高的野生蔬菜发展起来,让旅游者在赏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品尝野菜的乐趣。
(二)川西高原特色水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一是对泸定红樱桃品种进行分析鉴定。从2012年2月至2013年,由川农大园艺学院王晓蓉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先后十五多次到达我州泸定县开展泸定红樱桃花粉收集、去雄授粉、人工授粉器授粉、传统点授法及以泸定红樱桃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处理,通过对花粉、茎叶、枝杆、人工辅助授粉座果、自然座果等样品采集后,进行实验室后期制作分析。以泸定红樱桃为母本,不同地域来源和类型的中国樱桃为父本,对泸定红樱桃进行杂交授粉试验,以探究不同中国樱桃花粉以及不同的授粉方式对泸定红樱桃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终期待获得较多的杂交种子,并从中选择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适合泸定樱桃产业发展的优良种系,为泸定红樱桃的科学管理及品种鉴定、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实地考察发现,泸定红樱桃长时间缺乏管理,土壤较为贫瘠,也未进行整形修剪,因此在今后的栽培管理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注重土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的品质,为泸定红樱桃品牌的创建奠定基础;尽管泸定红樱桃是自花亲和型果树,而且从试验结果来看,不同的杂交组合对外观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内在品质而言不同杂交组合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以桂溪野生樱桃为父本表现较佳,建议在泸定红樱桃中栽植几株粉红色花的桂溪野生中国樱桃作为授粉树不仅更能体现泸定秀美的乡村旅游特色同时也能提高泸定红樱桃的内在品质。
二是因地制宜采用酿酒葡萄立体栽培模式效益凸显。
结合金沙江流域地理和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有限,开展了葡萄//花生/大蒜(葡萄套作花生间作大蒜)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在得荣县多个乡镇的生产试验,使该模式得到了示范推广,系统的形成了葡萄//花生/大蒜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通过该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效益。在葡萄丰产期,葡萄//花生/大蒜立体种植产值14245元/亩以上,其花生和大蒜复种产值也在8845元/亩以上。其中,葡萄种植前四年,与常规种植对比新增产值5913元/亩;葡萄丰产期间,与常规种植对比新增产值11313元/亩。2011至2013年,在我州得荣县示范推广面积为3100亩,其大蒜和花生产值为2600万元,与常规种植对比新增产值1700万元。
三是标准化葡萄园区建设为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原料打下基础。由川农大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志辉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多次在我州葡萄种植优势区实地考察调研,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州酿酒葡萄园田间管理的三大集成技术,即土肥水管理,主要以葡萄基施萌芽座果配方肥、追施膨大壮果优化配方肥、喷施葡萄专用叶面肥为主的“葡萄优化配方肥营养套餐”。三型配套施用,平衡供应葡萄各阶段所需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葡萄平稳健壮生长,实现葡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安全生产;整形修剪,冬夏季修剪,“单杆双臂”形;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主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杀害虫,波尔多液、石硫合剂高效低毒、低残留、低价位杀菌治病。三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至2013年全州新建酿酒葡萄基地9980亩,亩成活率达96%;三年以上挂果树5200亩,2013年新增葡萄产量780吨,新增产值550万元。
四是名、优水果引进,带动休闲、观光“农家乐小水果园”发展。从2011年开始,按照川农大教授的科学设计,在康定、丹巴、九龙、泸定旅游环线建青脆李、红富士苹果、杏子、鲜食葡萄等小水果园100余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这些品种对路的小水果,农户易接受,且辐射带动性强。
二、主要作法
为确保合作任务如期实施和取得良好效果,校州双方项目执行单位认真贯彻合作协议精神,从领导决策、部门协调,到基层落实等方面,工作扎实有效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管理
自2014年11月《校州科技合作项目》签订以来,州农业局高度重视,由州农业局分管副局长刘忠带队,先后三次到农业大学校地合作办,就项目的合作事宜、实施方案与川农大的老师、管理人员进行了衔接。对项目的实施单位任务进行了细化,由川农大校地合作办、州农业局科教科对项目进行协调管理,州农技土肥(园艺经作)站和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负责对合作项目组织实施。康定、泸定、丹巴、得荣等项目县也派出专人,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校、州、县各负其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头,技术制订到细节。二是周密组织,做到项目开题前有计划,完成后有总结,找出差距,取得经验,并做好每个实施年度的总结,有效的保障了合作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整合项目,提高科技成果推广的规模效益
我们组织实施“合作项目”的过程中,把川农大的科技优势和农业部门科技推广需要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校州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的规模效益。例如:葡萄标准化种植与州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相结合,“校、州、企”三方合作,开发研制了“葡萄优化配方肥营养套餐”。由校、州提供州酿酒葡萄生产特性,台沃科技公司专门针对我州酿酒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与土壤特点、肥料性质、灌水方式等持续研究开发了葡萄专用系列配方肥;玉米套作魔芋技术与全州农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优质的魔芋种和专用肥,人、技、物三配套,对集中科技力量,夺取大面积魔芋、玉米丰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大力开展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把合作项目的实施立足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基础上
合作实践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在全州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农业技术骨干。3年来,双方联合举办了比较正规的各类技术培训班5期,受训人员500人次,开展重大的科技宣传和咨询活动3次,发送科技资料1万份,对我州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以及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保证项目资金投入,为项目实施提供好保障。
3年来,州委、州政府领导对“合作项目”十分重视,每年保障了“校州合作”专项投入,为了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益,采取以科技合作项目资金为引导,尽量与农业部门的有关项目相配套,争取各方面的投入相对集中,并积极争取省立项目支持。
三、主要体会
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我局合作3年以来,特别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合作,明确了校州合作的发展方向,显示出极为广阔的合作前景。大力推进校州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不仅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州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各部门通力合作,是做好合作项目的重要条件
自2014年12月签订协议以来,州委、州政府及川农大领导十分重视,多次对组织实施工作进行研究;州财政、州委农办给予了项目实施工作的支持和指导,为“校州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项目实施中,川农大有关处、院、系领导与州农业局项目执行单位州农技土肥(园艺经作)站,从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安排部署、检查、验收都能密切配合,使整个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和试验项目执行时间较长,双方都始终如一的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的总结,从而为“合作项目”顺利执行,并取得显著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校州双方科技人员不畏困难,努力奉献是做好“合作项目”的关键
我州地理和自然条件特殊,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加之这几年县县公路建设,通行困难,给校州双方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在项目实施期间因雨季泥石流断道,修路筑路造堵、冰雪路滑等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参加项目的科技人员都抱着满腔热诚,克服困难,坚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对示范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具体操作,特别是川农大的许多专家、教授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风里来雨里去,同地方科技人员一起奋斗在科技推广第一线。
(三)改革创新合作项目运行机制是校州合作的发展方向
农业项目实施季节性明显,川农大专家教授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是助推我州农业科技推广提升的保障,但是同时川农大专家教授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农业项目实施季节性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了时间、人力、技术力量错季的现象,加之我州交通条件差,给项目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建议校、州在工作环境、合作平台合理化方面多沟通,多优化。3年来,经过州、校、县三方不懈的努力在我州实施的蔬菜、水果项目上集成了初步的技术体系,但是农业技术项目周期长,成果推广难度大、面广,一是建议将川农大的技术向我州果蔬专业合作社、葡萄酒加工企业相结合,以技术入股形式共同以股份制运作组成实体;二是地方财政增加“校州合作”专项经费的持续投入,与川农大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按照州农业产业发展进度和方向筛选项目;三是各级农业部门应以“校州合作”为契机,因地制宜建立“县校、县院”合作模式,从人力、财力上充分支持校州项目创新、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让州的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