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局全年总结报告范文

教育局全年总结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局全年总结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局全年总结报告

(一)突出农村教育,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1、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加强农村教育工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切实提高依法治教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工作。认真实施优质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计划,开展支教活动,积极为农村学校培养、培训教师,认真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关爱农村寄宿生,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2、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检查、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继续做好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对邵武、顺昌、浦城、松溪、政和等5县(市、区)进行督导评估,督促县级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统筹,推进县域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稳步推进“双高普九”工作,认真做好顺昌县“双高普九”省级评估验收工作,并对建阳市“双高普九”验收前进行指导。继续开展市级素质教育先进校评估,督促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深化关爱农村寄宿生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农村寄宿生活动。进一步推进“教育菜园子工程”,推广武夷山市等地“每天一汤、每周一肉”的经验和做法,为农村寄宿生解决生活难的问题,推广学生周末班车制度,切实解决学生行路难的问题。

4、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继续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领导、组织和实施,建立和健全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科学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学生宿舍楼建设,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今年,要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60项,消除危房6.1万平方米,建设寄宿制学校“关爱楼”30项。

5、积极实施教育惠民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缴杂费政策、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特教学生的“三免一补”政策。实施免除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协同财政、纪检等部门,加强对教育惠民政策的督查,确保资金到位。继续实施高校和中职学校贫困学生补助工作。采取减、免、缓交杂费、代办费等办法,通过开展“手拉手、献爱心、一帮

一、结对子”等活动,实施“春蕾计划”、“希望工程”,以政府为主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6、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管理,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工作。加强接受学校的评估和管理工作,提高接受学校的办学水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到指定学校就学的与片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到乡(镇)中小学就学的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就学、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课程改革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等工作,加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力度,推进十个县(市、区)全面完成国家、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今年,全市所有初中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完全小学都能建立起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配套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南平教育信息网和南平市教育卫星资源库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8、城区帮扶支教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深入开展城区优质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活动,在物资、培训、送教等多种帮扶形式支教农村,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和吸引非师范类毕业生和其他具有教师资格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担任乡村教师,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加强挂点乡镇的扶持和指导,积极为挂点乡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教育支持。

(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加快课程改革实施进程。认真总结推广课改实验区、基地校和样本校的工作经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推进全市课改工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对高中课改的检查和指导,确保新课程实施的健康发展。制定中学课改培训方案,通过调整完善培训方式,进一步增强课改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幼儿区角活动,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进一步巩固乡镇中心园建设,提高保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10、积极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优质高中教育发展,多形式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大南平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延平区农村高中教育资源整合。鼓励高级中学争创达标校,扩大现有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积极吸引外资,推进江南新区南平一中分校的建设步伐。积极扶持民办高中的发展。加大城区薄弱校的改造力度,加强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协作,统筹规划好南平城区学校的布点和薄弱校的改造,促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1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进教师聘用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教师职务评聘的考核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南平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完成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在职研修工作,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真正成为科研型、学术型、实用型的教师,带动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做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务培训以及中小学校长岗位和提高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小学英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工作,保证高中新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12、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以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为重点,学科德育、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全员德育队伍建设为抓手,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总结学校德育工作新经验,开展研究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心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支持、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开发学校和当地德育资源,加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幅射,向社会延伸,加强对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建设,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3、认真做好体卫艺教工作。积极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在学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举办好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国防意识,搞好中学和大中专军训工作;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推行学校食堂量化管理工作,杜绝学校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继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突出职业教育,推进职教园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4、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抓好重点专业建设。促进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集群对接,按照“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办好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工作思路,重点扶持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发展,加快培养劳动力市场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加快重点校和合格校建设步伐。积极争创省、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年光泽、松溪、政和三县的职业学校要通过省上合格的验收。大力推行“订单”办学模式。鼓励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主动与沿海地区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不断扩大对口招生规模,继续办好五年制高职班。加大中职招生工作力度。继续实施中职招生计划任务完成与各县(市、区)创业竞赛年度考评挂钩,继续实施招生工作奖惩方案,确保**年完成中职学校招生2万人的目标。

15、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有新突破。积极开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培训”、“**—**年全省农民工培训”等系列培训工作。大力推进结对子工作。城市市级及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或乡镇成人文技校结对子,开展联合办学、“连锁”办学,扩大招收农村学生的数量,双方学校分段共同培养,毕业生由城市学校帮助推荐就业。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同一个以上乡镇结对子,为乡镇劳动力转移举办1至2个专业,开展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同时,在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研等方面给予帮助,逐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质量和效益。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做好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采取政府资助、学校减免学费、半工半读、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16、加快推进职教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以职教园区建设项目列入市十大工程项目的契机,督促职教园区建设单位按照南平市十大工程建设的时序积极跟进,促成入园建设单位福建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协助入园建设单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参与质量监督;及时督促园区建设单位办理有关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大与各相关单位间的协调力度,定期召开协调会,并形成有效机制,扎实推进职教园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今年,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江南新校区要开工建设4.8万平方米,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要开工建设一期工程。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17、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督促县级政府切实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省上下达的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的资金,要全部用于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维持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税费改革中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补助、其他教育专项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和中小学校预算外资金,加大督查力度,对违规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

18、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扎实开展“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完善创建“和谐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深化安全副校长制度,实施卫生监督员制度,将“和谐校园”创建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学校评比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评估体系,继续推出一批“和谐校园”达标单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9、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改革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探索建立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简政放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服务。

20、抓好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工作。招生考试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按照“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优化服务,深化改革”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维护招生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加强各类招生考试宣传,及时招生考试信息,创造安全舒适的考试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满腔热情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净化教育发展环境

2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构建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落实反腐倡廉各项任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细化责任内容,量化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规范教育系统各项资金运行程序,坚决治理以教材、教辅销售、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后勤服务等为重点的市场交易各类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监察工作。

22、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和示范校活动,不断完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及快慢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严格禁止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禁止择校的规定。扎实推进政务校务公开工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拓展公开内容,确保政务校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机关效能

23、建设文明、效能、和谐机关。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效能建设的八项制度,推行绩效考评,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积极开展效能监察,认真受理效能投诉,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机关管理,加快局域网建设,推进办公无纸化进程,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加强机关综治和安全工作。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信访和督查督办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搞好后勤服务。

24、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加强与党派的对口联系和交流,积极争取支持;按照创建“双拥”模范城的要求,抓实“双拥”工作,推进“双拥”进校园试点工作。继续推进省级教工之家评选工作,加强学校工会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抓好公共服务行业人员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加强与媒体沟通联系,办好教育网站,做好对外信息宣传工作。完善稳定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处理突发事件和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