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异地扶贫工作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由于特殊的发展历史和严酷的自然环境,省高寒牧区、干旱山区、沙漠化地区,有18.5万贫困农牧民生活在生态严重退化,资源极度匮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严酷的地区,有的甚至居住在山体滑坡、地势塌陷的地质灾害区,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针对这种状况,我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从改善生存条件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造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一、异地扶贫工作成就—年期间,先后实施了94个异地扶贫项目,投入资金7.52亿元,共安置移民17510户、84070人。主要实施建设内容为:修建移民住房17510套;修建人畜饮水引水口31座、机井36眼、泵房12座、50—500吨蓄水池44座、供水点260处,铺设管道346.7千米,修建各类建筑物3268座;新建引水枢纽9座、干渠1628千米、分干渠53.22千米、支渠186.57千米、斗渠214.09千米,处理水库防渗1座,修建涝池3座、防洪堤2.96千米、引水管道98.5千米、各类渠系建筑物258座;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471.66千米,35千伏供电线路57千米,380/220伏线路304.2千米,安装35—250千伏安变压器75台;修建乡村道路450.8千米,新建吊桥9座,各种桥(涵)建筑物139座;新建扩建初级中学7所、小学29所、卫生院5所、村卫生室67所,修建村委会及党员活动室6所;修建科技服务中心2座;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147套,新建煤炭、液化气供应站各1座;配置太阳灶2985台;修建畜棚1304座,修建商品交异棚2座;土地开发(包括置换土地)55.7万亩;封草育林15万亩。通过实施异地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实现了迁入区劳动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力推动了迁入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迁入区通过农田林网等设施的配套建设,保证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二、异地扶贫工作基本经验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异地扶贫是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生方面,是一项管理难度大,工程建设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异地开发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项目,落实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统一思想。省直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州(地、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成立异地开发扶贫项目领导小组,指定分管领导,组建项目实施机构,抽调办事人员,落实工作
责任。各迁出县选派得力干部常驻项目区,搞好移民安置工作,协调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做到了异地扶贫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管,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省在组织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同时,组织力量,专门编制了异地开发扶贫规划。在具体实施项目过程中科学规划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移民安置社区。充分体现了异地开发扶贫的管理效益,实现了异地扶贫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异地扶贫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搞好迁入区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创造生产条件,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实施异地扶贫项目中,我省把60%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为移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实行项目行政领导负责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参建单位终身负责制。工程发包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单位参与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工程质量,为了配套建设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发挥整体效益,多渠道争取国家资金、扶贫资金和行业资金,捆绑使用,整合建设。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委托审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确保了项目的投资效益。
(四)加强宣传,自愿移民
各部门在项目迁出区厂泛宣传移民政策,宣传项目迁入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移民代表考察项目迁入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前景,在广大群众对迁入区有了一定的感观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个人申请,群众评议,村委推荐,乡政府审核,县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移民搬迁的村、户、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移民和迁入区的关系,在安置搬迁移民的同时,妥善处理迁入区周边群众的利益关系。
(五)置换农场土地,安置贫困群众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监狱布局调整的机遇,通过置换的方式,充分利用监狱、农垦系统国营农场闲置土地,实施异地扶贫项目,安置了大量的贫困群众,而且绝大部分移民当年搬迁,当年耕种,当年收益,当年解决温饱。
(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项目效益
我省异地扶贫项目的迁出区,大都是干旱山区,靠天吃饭,经营粗放,耕作技术落后。在异地扶贫中,注重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地膜栽培、药剂灭草、间套复种、暖栅养植等实用技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采取外出考察、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等法,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异地扶贫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异地扶贫项目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投资需求大,地方配套比较困难
异地扶贫项目是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投资需求比较大。目前国家控制的人均投资额度是人均5000元,而我省实施的项目人均实际投资达到1.5—2.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筹措的困难较大。
(二)移民建房补助少,群众负担重
目前实施的异地扶贫项目,按5000元的40%的标准,人均补助建房费2000元,基本上一户10000元。但在实际建房过程中,每户需要2—3万元,群众自筹困难。
(三)对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资金所限,对项目区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移民群众生产仍然处于传统的粮油生产,群众增收路子不广。
四、异地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工作思路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异地扶贫项目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为核心,加快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加紧项目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为基础,加大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努力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每年计划安排移民搬迁1000户5000人,通过异地扶贫项目的实施,努力使搬迁移民实现“八有”目标,即有房屋、有后续产业、有自来水、有照明电、有硬化路、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广播电视。
(三)工作原则
1、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搬迁意愿。从项目的筛选、规划、建设到验收、移交、运行,每一个环节都要向移民公开征求意见,倾听移民的建议,尊重移民的意愿。
2、因地制宜,分类安置的原则。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零散安置、插花安置、转产安置等多种模式,拓宽移民安置的渠道。
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异地扶贫规划,分期实施,分批搬迁。制定规划要与本地区发展规划相衔接,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
4、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异地扶贫开发是集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项目区既要搞好经济建设,又要搞好社会建设;既要搞好资源的开发,又要搞好环境的保护;既要搞好工程建设,又要搞好产业发展。
5、明确责任,规范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项目行政领导负责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制、参建单位终身负责制、群众参与制和项目廉政负责制。
6、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在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导移民群众积极投入项目开发建设。
五、异地扶贫工作的举措和机制
(一)工作举措
一是把异地扶贫与退耕还林(草)项目结合起来,把项目区适宜退耕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草)项目,一方面增加群众收入,另一方面恢复生态。
二是把异地扶贫与牧民定居相结合,着力解决高寒牧区至今仍住帐篷的牧民的定居问题。
三是把异地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向城镇靠拢,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是把异地扶贫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利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开发的土地,安置贫困群众。
五是把异地扶贫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利用川水地区闲置的耕地,以承包、租赁、置换等形式安置贫困群众。
(二)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健全贫困瞄准机制,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通过扎实细致的项目区调查,瞄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及其贫困群体,健全项目库。把异地扶贫项目安排到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就地无法脱贫的贫困村;把到户资金安排在绝对贫困户中。
二是进一步完善移民参与机制,要把扩大农村牧区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贯穿到实施项目的具体过程中。要制定一套公开透明、操作方便的异地扶贫项目民主管理的制度,建立健全异地扶贫项目群众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维护移民群众在项目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决策权。要按照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的制度,从项目的筛选、规划、建设到验收、移交、运行,每一个环节都要向移民公开征求意见,倾听移民的建议,尊重移民的意愿。
三是进一步规范项目整合机制,要以异地扶贫项目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引导,积极协调、衔接行业部门,把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向异地扶贫项目区倾斜,配套建设项目区的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设施。
四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项目建设进度快,质量好,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档案资料齐全的县,在下年度安排项目时给予重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