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学扶贫工作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省第次党代会提出了“脱贫致富是民生之急”的新要求和“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奋斗目标。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努力闯出一条扶贫开发新路子,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和省第次党代会及届次全体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又是推进扶贫开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必由之路。
一、继续解放思想,着力在实践中探索扶贫开发科学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新的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我省扶贫开发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和“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奋斗目标,坚持和弘扬“以人为本、发展为上、改革为先、创新为魂”的精神,着力在实践中探索扶贫开发科学发展之路,凸现三个新特点。第一,扶贫开发投入在新的争取中力度加大。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发展力度”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会议提出的“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要求,为争取国家对我省特困地区给予更加特殊、更加全面、更加优惠的扶贫开发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减贫进程,今年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领导多次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我省扶贫开发的特殊性、艰巨性、长期性和遭受重大雪灾返贫的严峻性,请求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恳切邀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于6月16日来我省三江源等部分特困地区视察调研。范小建主任利用8天时间对我省、、、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在充分肯定我省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对我省的贫困状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并表示对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对待,加大对扶贫开发扶持力度。在国家多灾的特殊年份,国务院扶贫办为我省分配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达到48050万元,比2007年增加5800万元。第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在新的模式中实现突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集约化发展、调整整村推进工作思路”的要求,我省今年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方式,采取产业带动、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项目整合、企村结对、股份合作等多种新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在全省选择了8个整合资金、集中连片、长期效益的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示范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配套、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科学发展之路。整村推进共投入各类资金39390.2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7600万元;行业配套资金6474.52万元;企业投资392.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923.05万元),比2007年增加资金6600.27万元。整村推进项目覆盖了6州1地1市、39个县(市)、173个乡镇的308个贫困村和23.4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了户有增收项目、村有特色产业和水、电、路三通、学校、卫生、广播、电视三有目标,夯实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第三,社会扶贫在新的举措中深入推进。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我省今年社会扶贫在创新举措中深入扎实推进。一是动员国家机关帮扶。今年4月我省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定点扶贫单位领导参加的帮扶工作座谈会,总结了帮扶工作,拓展了帮扶思路,落实了帮扶项目资金500多万元。二是加强辽青对口帮扶。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多次赴辽宁汇报衔接帮扶工作,协调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3780万元(其中:辽宁省本级2400万元;辽宁13个市、1个企业帮扶资金1380万元)。三是完善省直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召开了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省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考核办法》,把省直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效作为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的推荐评选条件之一,把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单位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挂职扶贫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省直机关定点扶贫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仅18家省直帮扶单位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和物资折价600多万元。四是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为探索和建立“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地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三大目标,召开了“村企共建”活动启动会议,下发了《关于动员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目前已有80家国有和民营大中型企业及扶贫龙头企业参与99个贫困村结对正在开展“村企共建”活动。
二、继续解放思想,着力在扶贫开发理念和模式上迈出新步伐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会催生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再次号召全省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无止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无止境,人们思想解放也无止境。中国正在向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迈进。但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与我国东部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突破常规,不彻底改变一切不适应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式,我们就会拖现代化进程的后腿,永远处于落后的境地。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征程中,作为肩负着“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历史使命的扶贫开发部门,更应在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新路子,在加快脱贫致富上取得新成绩。
第一,在解放思想中寻找差距。我省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从外因看,主要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社会发育滞后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贫困。从内因看,主要是一些干部群众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特别是满足于现状的保守观念、固守一隅的小农观念和等靠要的依赖观念,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导致了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更加陈旧,形成了恶化循环。因此,在解放思想活动中应针对“观念贫困”的差距,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讲、典型上引、实践中学、成效上奖”的办法,着力解决思想不解放和不会解放的问题,共同努力开创思想大解放的新局面。
第二,在解放思想中强化三个新意识。一是强化大扶贫意识。牢固树立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前进动力的理念,举全省和全社会之力,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在指导思想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扶贫开发力量分布上由单纯依靠扶贫部门向各部门和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在扶贫开发投入上由分散投资向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转变;在扶贫开发方法途径上由单村独户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向统筹规划、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转变。二是强化大产业扶贫意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从青南牧区、环湖地区和东部干旱山区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自觉地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办事,在先行示范、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工程为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区域合作、协调联动、企业参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实施大产业扶贫战略,创出一条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扶贫成功之路。三是强化扶贫开发防灾抗灾意识。自然灾害多、危害大,是导致我省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省贫困地区要走出“灾害—贫困—扶贫—再灾害—再贫困—再扶贫”的恶性循环圈,就必须强化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重建意识。加强扶贫开发与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研究,制定出台《贫困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和完善防灾、抗灾、救灾体系;逐步提高投资标准,确保基础设施质量,增强抗灾能力;突出扶持发展抗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设施农牧业;加大多灾地区异地扶贫开发力度。从而达到减灾减贫的目的。
第三,在解放思想中创新和完善扶贫开发模式。贫困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实践证明,以往“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扶贫开发模式难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为此,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务求实效的原则,创新和完善产业带动、连片开发、综合开发、村级发展互助、村企共建、政村结对、股份合作、培训就业、异地扶贫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实现扶贫开发新突破,提高扶贫开发新水平,创造扶贫开发新业绩。
三、继续解放思想,着力在扶贫开发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实现新突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目的是为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促进和谐。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又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为此,我们要努力在扶贫开发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扶贫开发中始终把贫困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贫困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二是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在扶贫开发内容上力求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在扶贫开发途径上实行整村推进、培训转移、产业扶贫、异地扶贫、社会扶贫同步实施。从而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在扶贫开发中注重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彼此相互适应、相互促进。重点是统筹兼顾青南牧区、环湖地区和东部干旱山区贫困群众的需求与利益,实行区别对待的扶贫开发政策,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项目,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和各族贫困群众之间协调发展。四是更好地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分别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新目标、新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功能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贫困群众达到小康生活三大目标,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和建设、计划生育紧密结合,着力扶持发展生态产业,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异地扶贫力度,着力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逐步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继续解放思想,着力在真抓实干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领导是关键,作风是保障,落实是基础,实干是根本。我们要以这次思想解放为强大动力和新的起点,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中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奋力开创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一是以扶贫开发保障机制促进真抓实干。坚持和完善扶贫开发“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实施,任务到乡镇,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分级负责保障机制。重点强化各州、地、市扶贫开发的职能,充分发挥其承上启下和指导、协调、服务、督查的保障推动作用。二是以过硬作风促进真抓实干。以开展“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和抓手,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在目标上合,任务上压,工作上逼,措施上促,责任上分,确保思想解放的成果体现到作风建设上,转化到改革创新上,贯彻到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上,落实到扶贫开发成效上。三是以落实贫困群众“六权”促进真抓实干。坚持把扶贫开发政策知情权、规划项目选择权、资金使用权、项目实施权、监督管理权、效益享受权全面落实到贫困户,贯穿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始终,充分调动广大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真抓实干中脱贫致富。四是以健全扶贫开发奖惩机制促进真抓实干。完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乡村重点抓、帮扶单位协助抓的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扶贫开发工作评价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切实把扶贫开发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与群众收入增加和贫困人口减少紧密挂钩,兑现奖惩,进一步开创真抓实干、奋力争先的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