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构建扶贫机制工作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省紧密结合全省开展的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和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为民办事实、办好事的要求,以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重点工程作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以此为平台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扶贫、整体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机制。
一、积极探索建立整村推进工程管理机制
全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行管理“科学性”、资源“整合式”、内容“综合性”、方式“一体化”模式和机制。一是改革整村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完善了“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保障体制。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审批权提升到州、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执行,改变了过去工程项目的筛选、论证、审批、实施均由县级执行的做法,达到了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目的。二是加强整村推进项目工程的论证指导工作。省扶贫开发局要派专家深入各州、地、市为整村推进工作论证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使各地整村推进工程既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又符合贫困村的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高效性。三是提前培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为了拓宽发展思路,选好扶贫项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省扶贫开发局于今年初举办了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培训班5期,共培训492人,培训面为100%,达到了预期目的。四是全方位监督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施。省扶贫开发局于今年5月28日在《日报》上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公示,进一步筑牢了群众监督、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五道”防线。
二、创建扶贫开发项目整合和经营运行机制
为创新扶贫开发理念,转变扶贫开发模式,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破解贫困地区资金难筹、项目难上、人才难寻、技术难求、规模难大、市场难找、产品难销、效益难高的“八难”问题。积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整合项目资金。今年初由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整合资源共同促进我省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的通知》,共筹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金5.6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2亿元,整合部门、企业和社会资金2.4亿元),在8个州、地、市,39个县中的32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6.02万户、27.19万人直接受益。二是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省扶贫开发局认真推广了去年建设8个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精心指导各地大力整合土地、草场、人才、技术、劳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在19个县(市)74个乡镇的153个贫困村新建不同类型的特色产业基地30个,占第一批实施整村推进数的46.5%。从而构建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三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实行了合作经营、联户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村企共建、公司带动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实现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村独户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向政府引导、扶贫搭台、协调联动、资源共享、综合治理、互利共赢、区域推进、长效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三、积极构建社会帮扶工作的机制
在去年深入推进110个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和武警部队帮扶39个县(市)103个乡镇的273个贫困村,以及84家国有民营企业与103个贫困村结为“村企共建”机制的基础上,今年省扶贫开发局、省委组织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动员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自6月份结对帮扶活动启动以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的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湟中、大通、平安、玉树、曲麻莱等15个县(市)的43户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基中藏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贫困户占51%。省直各单位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也踊跃参加结对帮扶活动,已有1000多人结对帮扶贫困户,预计到年底结对帮扶户数达到1万户。这对于加快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和脱贫致富进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必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