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商分局工作总结范文

工商分局工作总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商分局工作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工商分局工作总结

2013年,工商分局在市工商局的正确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夯实基础求发展、加快发展牢基础”为指导理念,坚持抓规范强管理、抓素质强队伍、抓责任强服务、抓细节强实效,开创了管理更为科学化、行为更为规范化、服务更为标准化、手段更为现代化的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宽松和谐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工商分局积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有效作为、主动服务,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一)优化职能,多向度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一是做好高效准入文章。在常规登记工作中,分局牢牢把握“三通”原则,即对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登记申请确保畅通;对有利企业发展又不违背法律原则的适当变通;对注册申请涉及多个部门的主动疏通;沿用预约服务制、首问责任制、上门等级制等多项高效便企制度提升服务层次;率先出台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关于对无产权证的房屋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审查规范》,化解无产权房屋因提供材料不规范带来的经营难题,使更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顺利通关获得经营先机。上半年,分局向区行政服务中心递交了8个“工商窗口新增即办件项目”,从而使得10项工商登记办件业务从原来的3个工作日承诺期提速到了1个工作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服务提速,进一步提高工商窗口办事效率,使得窗口的服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分局积极尝试“网上注册厅”这一全新的登记方式,探索和完善网上登记的各种设施,并通过互联网对企业实施远程辅导,全程指导帮办,至今已有5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网络实现了设立登记。此外,鉴于区委、区府对“区项目落实推进年”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分局从自身职能出发,为列入“推进年的推进项目”大开绿灯。对于这些项目中需要办理法人登记项目的,分局做到提前介入该项目,做好注册登记的前期指导工作,对于重大项目、特殊紧急的,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凡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两个工作日内登记发照。分局还建立了干部与项目结对联系制度,对当年新发展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窗口干部跟踪服务,50万元—500万元的由科长、副科长跟踪服务,500万元以上的由分管局长跟踪服务,做到每个项目都有工商干部进行结对联系,定期实地了解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协助项目顺利完成。今年以来,分局的所有行政许可办件业务全部在承诺期内办结,且以星级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省四星级文明规范窗口”、“区级工人先锋号”等殊荣,在区行政服务中心36个窗口年终考核中更勇夺第一名。2013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内资企业723家(其中私营企业664户),注册资本16.1910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499亿元),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0家(含分支机构6家),注册资本3984万美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636户,资金数额0.7389亿元。至目前,辖区内有各类内资企业总数达6441家,注册资本170.846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528家(含分支机构76家),投资总额165463万美元;个体工商户13172户,资金数额3.021亿元。

二是打通便农利农通道。分局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的有利条件,与区农业局互为配合,推出“送法下乡”、“绿色通道”、“挂点服务”等多项便利措施,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除对原有的8家专业合作社进行重新规范化外,还完成新设登记10家,使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加为18家,较之去年翻了一番还多。其中,注册资金最高的一家达30万元,并有6家获评“守合同重信用”专业合作社。同时,针对区内“订单农业”合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局不仅以走村串镇、上门宣传等方式进行指导,更专门制定了规范可行、权责对等的“农业订单”合同范本,并在区内订单农业集中区域——九龙湖新设了第一家订单农业指导站,做好“主动跟踪”工作,即随时了解签约、履约情况,及时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为农户和涉农企业双双上了“保险”,深获双方好评。

三是构建民企引领平台。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分局在继续办好企业动产抵押登记的基础上(共办理112份,主债权122289万元),更深入区内企业大力宣传今年的新政——《市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规则》,并承诺做到事前提前介入,提供专人专项指导,至今已办理股权出质3件,融资金额达1736万元。为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分局策划举办了全区促进就业再就业专场洽谈会,并组织企业参加全市招聘活动,合计推出用工岗位882个,达成用工意向703人。为缓解企业“培训难”问题,分局专门制订了《区市场主体培训三年规划暨深化“5511培训工程”实施方案》,针对企业业主、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普通员工的不同需要和各自特点,分别设置了培训要求和重点,采取了授课、座谈、释疑、考察等多种培训形式,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26批次,其中高层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500余人,职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约2000余人;组织会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4批次,合计63人;发放学习资料4200余份。此外,分局还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活动,在进一步开拓经营思路和眼界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知名度有较大提升。

(二)注重帮扶,全方位拓展品牌建设空间。

一是提升创牌理念。针对企业创牌热情高,但缺乏相应认识的情况,分局通过专家培训、集中座谈、媒体专题、邀请创牌成功企业传经授宝等形式,积极向企业传授品牌的知识与创牌方法、路径,使企业在创牌过程中少走弯路、免入歧途。同时,定期对有创牌意向的企业进行重点走访,了解其创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在职能范围内主动为其解决,使其创牌过程更加顺畅。至目前,我区共有注册商标904件,其中新申请商标注册322件,涉外商标63件。

二是尽心扶优创驰。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分局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筛选出全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商标,分别予以积极指导和鼎力相助,引导其参加驰名、省著名和市知名商标的申报和认定,在分局的努力下,全区今年新认定驰名商标2件(“海达”与“MOS”);新申报省著名商标3件,延续确认5件;新认定市知名商标8件,延续确认3件。至此,全区共有市知名商标42件,省著名商标13件,驰名商标4件。

三是发掘品牌潜能。为充分利用商标价值并进一步保护优质品牌,分局引导区内甬华树脂、埃美柯铜阀门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对商标进行了全类注册,并积极开展闲置商标的盘活工作,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市首届商标交易会和品牌论坛,帮助“索莱尔”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做好了转让、续展工作。

四是打击商标违法。今年是奥运年,分局把打击商标违法的重心放至在奥标专有权的保护上,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756人次,检查经营户4570户,商品交易市场160个(次),查处假冒奥标侵权案件5件,没收假冒侵权奥标113件,没收、销毁侵权奥标商品25件。此外,今年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29起,罚没款149451元,有效地维护了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是扶助知名商号。根据市局《关于做好我市2013年度省知名商号认定工作的通知》,分局认真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排查,并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集中辅导,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商号使用和保护意识,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知名商号。今年共有11家企业申报2013年度省知名商号认定,1家企业申报延续认定,申报企业的数量大大超过往年。

(三)软硬兼顾,强势推进市场改造提升工作。

一是下大力气改造“硬环境”。根据两费停收的有关规定,分局第一时间做好了费用停收及预收“两费”的平稳退付工作,同时,坚持“退费不退责”,根据群众需求,主动承担了后施、骆驼、西门等菜场及南街小商品市场的设施改造工作,并配合区政府做好对农村菜场的改造和新建工作,至今,已有31家农村菜场通过了综合验收,为群众购菜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是提升内涵做足“软功夫”。为提升我区专业市场的星级发展水平,分局指导各专业市场制订详细的创建计划、并时时跟进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引导和推动辖区专业市场创建星级市场。目前,厚恒物资城、钢材市场的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工作已顺利完成。为进一步促动市场创星的积极性,分局还专门起草了星级市场和重点市场奖励措施,现已被列为区政府奖励商贸业的一个部分。在继续做好液化市场、煤炭市场等超十亿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分局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又将厚恒物资城、建交货运市场列入信用监管行列,使大型市场的监管更为全面。此外,分局十分注重引导市场转变传统经营思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中国液体化工交易网”自运作以来,平台日成交量60000吨;“钢材市场网”则拥有10个频道、80多个栏目,为各大钢企提供及时准确的钢铁行情、钢厂价格、行情分析等信息,为钢材市场的持续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市场36个,各类经济形式的进场经营户6892户;市场建设累计投资额68409万元,其中超亿元市场10个(包括4个超十亿元市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254.789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57%。

(四)活用资源,积极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充分利用工商部门持有的市场准入、商品检测、消费维权等数据资源,把握政府和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结合大量的工作实际、深入调研和周密分析,分局定期或不定期地撰写相关分析报告、基层反映和政务信息提呈至区政府领导手中。商品定性及定量检测分析、消费情况综述、内外资企业季度分析报告、《关于区内三产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区户外广告经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分析》、《2012年度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区属工业企业深度分析报告》等均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全员发动,圆满完成各项创建迎评任务。

今年,面临省示范文明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市两大创建任务,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在准备阶段,分局尽早启动、科学部署,出台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责任详细分解并落实到人;到实战阶段,分局则由领导亲自督战、全体总动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至创建结束,分局共出动干部1996人次,对辖区内7435个经济主体进行了全面的反复检查,确保了职责范围的创建指标顺利完成。

二、着力提升科学监管能力,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年来,分局在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拓展职能空间上下功夫,为地区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把稳了舵、站好了岗。

(一)开展“三项建设”,打足监管底气。

一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今年以来,分局以邀请法院专家开讲座、集中开展内部授课、组织大要案讨论、定期开展“学法日”活动、网上平台互动交流等形式,就说理性处罚决定书及询问笔录的制作、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使用、办案难点的解析、新法新规要点的熟悉与掌握等内容开展培训,共计培训达462人次。分局还通过完善模拟案卷、制作说理式调查终结报告模板,编写败诉案例选编及分类案卷查处选编,下发详细的案卷核审意见书等书面方式,给执法干部尤其是新任办案人员提供具体的工作指导和参考,极大地提高了执法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日前,区政府下发的《关于2013年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的通报》(镇政办发[2013]145号)文件中,分局被评为行政处罚案卷质量优秀单位,有2个案卷被评为区“十佳行政处罚案卷”。

二是全面深化“强队砺剑”建设。分局专门成立了“强队砺剑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工商分局2013年度“强队砺剑”工程实施方案》,对经检办案体制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安排,尤其确定了“将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向经检线倾斜”的工作思路。目前,分局已专门抽调了4名办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年龄结构轻的办案骨干充实到经检大队,还新配了电脑、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为“强队”更添了“羽翼”,保证了经检执法工作快速高效运行。

三是继续做好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改造方面,分局除根据年初计划进行老化和欠缺设备的合理采购外,更投入21万元完成了机房三层交换设备改造,使网络性能更为稳定、基础数据更为安全。软件应用方面,分局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业务优势,对外,制作了网上年检培训电子教材,并借助其开展了15场次、参与者为2000多人次的大规模培训,参训企业达4000多家,针对性地解答了企业网上年检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大大提高了年检的效率;对内,进一步完善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软件,对功能模块进行了调整,并将题库由原来的1000多题充实到4000多题,使之更适应干部学习、培训、考核的需要,该软件也因此得到了省市局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分局的关注。同时,为确保工商业务软件的数据质量,分局专门成立了数据质量领导小组,健全了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数据质量查补软件的作用,对数据错误进行全面督察,使错误得到了及时补正。此外,为进一步拓宽监管领域,分局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行网络经济属地化监管,不仅通过自身努力,搜集整理了本辖区企业的一、二级域名,更主动与公安网监、文广、电信等部门合作,共享网站域名资源和网络监管经验,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网络经营企业基础信息库,共涵盖了区内280家从事网络经营的企业,为进行网络监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和平台。

(二)深化责任区监管,厘清监管脉络。

一是主动承担试点工作。为使省基层管理软件真正成为责任区监管工作深入推进的有效助力,分局专门组织了一批技术和业务骨干,对试点软件进行全面系统地解剖,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向省局上报修改意见60多条,其中采纳26条,达到省局所有采纳意见的50%左右;分局精心制作的工商基层管理软件电子课件,在全省工商系统中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省局黄笑苹副局长也专程到分局了解情况并对该项工作作出了肯定批示。利用电子课件,分局采用了局-所-责任人的三级培训方式对全体干部进行了培训,并分三批次对所有责任区监管人员进行了过关测验,培训率和过关率均达到100%。目前,该软件已广泛应用于责任区监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中,真正做到了“命令流转有记录、巡查监管留痕迹”,市场主体的监管动态数据库正逐步形成并日渐充实。因率先垂范且成效显著,在召开的全市责任区监管工作推进会议上,分局就被列为典型之一并做了经验介绍。

二是制度、规程得到完善。在梳理问题、学习取经的基础上,分局重新修订了《责任区监管工作手册》,在组织网络、配套制度、工作规程等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充实和调整,新增了包括责任区联动机制、条块联络机制、监管保障机制、监管信息互通和应急报告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七大机制,变革性地试行导向化评级制奖惩体系,为责任区监管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三是人财物向基层倾斜。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调动,分局将一批较高学历、较为年轻、较强能力的干部充实到责任区监管队伍中,使原有的基层干部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分局四个基层所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总人数的96%,有27人获得各种岗位技术职称。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分局非常注重基层硬件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在基层工商干部的电脑配备率人均1.5台的基础上,分局今年又投入2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将21台手提电脑配置到基层,使监管人员能携带电脑下责任区、及时进行数据录入,为最终实现移动办公和在线互动打下了基础。

四是监管重心逐步前移。基于省基层管理软件的熟练应用及责任区“责权利”的进一步明晰,分局的责任区监管工作逐渐显现出成效。无论是基层所长还是责任干部,其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都明显增强;责任区的常规情况如无照经营户的底数、食品经营户的台帐、责任区内企业的诚信等问题,都通过书式档案和电脑详细记录;临时的突击任务,如各类大型的联合整治行动,分局就充分运用了责任区“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机制,化整为零、责任到人,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如“十小”行业整治、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企业信用评价等,分局则采取了小责任区和大责任片相融合的做法,即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遇到工作难点则由多人协同或以巡查队模式集体攻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三)攻大戒小协同,摆正监管位置。

—是执法力量向重点领域集中。今年以来,分局紧扣群众和政府的关注点、重点解决涉及民生的主要矛盾及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积极开展传销行为预警和专项整治工作、共计发放宣传、张贴资料1630份,办结传销案件5起;加强与纪委的协调,对商业贿赂行为开展治理,已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起,并通过对区教育局、环保局、供电局等9家重点单位的检查,帮助其进一步查找问题,堵塞漏洞,筑牢防线;根据新出台的《省广告管理条例》,加强广告市场监测工作,严打广告违法违章行为,全年共监测广告1832条(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26条(次),监测通报8期,共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48起,罚没款162348元,其中,网络虚假广告案件28起,罚没款112420元;开展了保健品打假专项行动,共检查保健品383种,对171种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的保健产品责令下柜。此外,在今年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期间,分局共出动执法车辆115车次,检查人员243人次,共检查城区及农村集贸市场32个,检查各类超市、商场、药店、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和其他商店863家,教育广大经营户文明经商,严禁趁灾难之际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

二是执法难点得以逐步攻克。在分局的努力下,今年的无照整治工作已从工商部门的“单打独斗”转化为政府行为:全年的整治工作由区政府发文统一部署并被列入区政府对街道、镇、村一级的年终考核项目;出台了《进一步引导小餐饮等十小行业登记管理专题协调会议纪要》,为十小行业登记清理了部分前置审批障碍,此举亦获得了市局领导的肯定。同时,分局还加强了对黑网吧、铝合金、棋牌室等群众关注强烈的行业的无照清理、规范工作,取缔无照网吧50余家,没收电脑157台,罚款30余万,并将整改后的79家无照铝合金店、58家无照棋牌室纳入了规范登记的行列。至此,分局已查处无照经营2013家,引导登记954家。此外,配合两大创建的要求,亮照经营规范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个镇、街道均建立了一条“亮照经营示范街”,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三是执法领域被进一步拓宽。分局对重点企业进行实地年检,将危化企业的经营行为、内外资企业逾期出资和抽逃注册资本行为作为新案源的突破点,同时,又通过与区建筑工程监督站合作,首次在建筑工地对建筑用钢材进行抽检,并对4家不合格钢材的销售商进行了处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13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622件,罚没款260.01万元,大要案242件,其中万元以上大案114件。

四是“戒小过”尺度得以正确把握。根据区政府有关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精神,分局在执法中强化了“戒小过”的理念,围绕无主观故意、未造成危害后果、首次等三个构成要件,正确把握惩戒尺度,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劝勉和行政警示等手段,发出各类行政指导文书258份,突出规范、教育、引导的效果,真正实现文明和谐执法,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四)敦促行业自律,谋求监管长效。

一是不断推进企业信用建设。实施了专人专责的“守重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认定A级、AA级、AAA级守重企业共27家,续展6家,至此,区守重企业总数已达89家;新建的“超市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细则制定、集中宣传培训、超市公开承诺、各部门加强监管、群众填写问卷、进行综合评分等前期工作,已然完成最后评分及对外公示工作,其结果必然对超市和群众产生导向作用;对区内主要广告媒体及商标印制企业实施信用监管,也已根据信用指数打分的结果,进行了通报并以此为据开展分类监管,使这两类企业的经营行为日趋规范;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指导员队伍,指定了11名兼职信用指导员,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企业信用资产积累指导,并借助责任区监管网络的优势,由责任干部开展辖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向企业反馈的工作,为辖区企业自律整改提供帮助。

二是全面实施行业自律工程。借助新法新规出台的有利时机,分局多次组织各类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促使企业进一步守法履规;借助日常巡查、走访工作,分局干部主动“送法上门”,以赠送相关法律小册子、现场解答等方式为企业和经营户化解法律难题;借助已成立的制衣行业、洗涤行业、美容美发等行业专委会,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会员行规教育和互督互促,收效甚好。此外,全市首家行业工会——美容美发行业委员会联合工会的成立,更对企业规范经营、合理用工、确保员工权益意义重大。

三、着力提升难题破解能力,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13年,分局紧盯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这两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阵地”,一路攻坚克难,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战果。

(一)盯牢重点,打好食品安全持久战。

一是开展了主体资格清理行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食杂店的基本状况,分局一方面利用经济户口平台和日常监管,对辖区小食杂店开展逐一的对照梳理,另一方面由基层所连同乡镇街道开展逐家逐户的调查摸底,重点检查登记事项的变更情况,并如实填写市局下发的调查表,进一步明确了辖区内食品经营主体的底数,至9月22日,全区乡镇街道均已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分局积极开展了无照餐饮店的梳理和转化工作,通过前期的深入调查,且与环保、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的主动衔接,将60多家小餐馆纳入规范登记范畴。

二是开展了经营行为规范行动。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基础上,分局积极开展食杂店的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的整治与规范,出动执法人员3376人次,检查户数2559家,已规范整治2477户;并统一印制了经营责任书5000份,进货台帐3000本,发放至已规范整治的经营户手中。同时,分局责任区巡查人员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保证一个月一次对食杂店的巡查,做好详细的巡查记录,并要求经营业主在巡查记录本上签字,从而逐步实现长效、有序监管。此外,分局联合区卫生、贸粮和食药监局等部门对区内21家综合性农村菜场所属的镇(街道)分管领导、所在村(社区)负责人和市场负责人就如何在农村菜场推广商品准入工作进行了集中培训,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街道)、市场举办者、经营者的各自责任和工作步骤并提供了台帐范本,为全区范围内综合性农村菜场重点商品准入制度的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已建立准入制度的农村综合性菜场为15家,其中5家实施了全类准入。

三是开展了放心示范店“提质扩面”行动。根据市局的有关精神,分局在巩固原有放心示范店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包干到所的做法,顺利完成了“四进”目标,新增了4家分设于景区、校区、厂区、社区的放心店,使群众购物更为便捷。同时,分局采取了定期巡查、星级评定、提高配送比例等方式,切实做好对已有放心示范店的质量提升工作,以确保其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四是开展了问题奶粉清查行动。问题奶制品事件发生后,分局紧急部署,集结合力,全面开展奶制品市场的清查整顿工作。自清查行动开始以来,已出动人员1744人次,检查经营主体11249户,总下架奶制品6796.46公斤,其中液态奶726.37公斤,婴幼儿奶粉4542.12公斤,普通奶粉1528.02公斤。同时,分局印制了3700份关于普通其他配方问题奶粉下柜的通告放置于各大店堂醒目处,开通了24小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号码,建立了重大事项即时报告制度和后续监管机制,在监督经销商及时退回或销毁问题奶制品的基础上,更多次组织22家超市负责人开展集中约谈和电话约谈,密切关注区内市场奶粉供应及购买情况,确保市场稳定、群众安心。

五是开展了食品安全检测行动。分局以商品检测和媒体宣传为切入点,特别加强了元旦、春节、五一等节日市场的食品监管。全年,共抽检定量161批次,合格率77.64%;四位一体检测体系共检测111069批次,合格率99.32%,通过下柜销毁方式处理各种不合格食品5786公斤。此外,从今年8月份始,分局检测车将通过验收的21家综合性农村菜场列入检测计划,至目前,共检测食品2157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62批次,下柜销毁不合格食品299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农村群众的购菜安全。

(二)提升自我,打好消费维权保卫战。

一是加强操作规范性。分局12315中心专门制定并下发了“12315平台操作流程说明”,明确规定了申诉、举报案件的调查反馈时间。同时,对所有申诉案件实施电话回访,并会同人事监察科每季度对举报案件进行实地核查,核查结果则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确保了案件的及时、有效处理。

二是扩大网络覆盖面。在进一步巩固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分局重点做好维权联络点的“五进”工作,全区22家大型超市、宁大科院均首次实现了维权联络点的进驻。同时,区消保委还调整和增加了35家企业联络站,使全区的各联络点、站增加至117家,联络员队伍扩大到241人,进一步健全了基层维权网络组织。此外,分局还定期组织有关联络员参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消费纠纷处理技巧、识别假冒伪劣等知识的培训,使其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

三是增加宣传导向性。分局12315中心对近一年来的热点投诉案件进行了收集整编,归纳整合了有关黑网吧、保健品、农资、食品、电信、快递服务、预付式消费等七大系列共20个典型案例,并通过报社等媒体的消费维权专栏向社会公示,提高了公众的消费维权意识;同时,分局还通过广场宣传咨询、商品鉴定、现场检测、即时调解等形式,向群众倡导正确的维权理念,提升权利保护意识。

2013年度,12315中心共接到举报申诉案件831起,其中申诉案件466起,涉及金额213.96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3.61万元;举报案件365起,立案处理56件,案件总值16.2万元,罚没款30.8万元。区消保委全年共受理投诉119件,涉及金额538,4328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5165元,调解成功率高达100%。

四、着力提升管理协调能力,构建内和外顺工作环境。

13年,分局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多管齐下,“沉得下心、留得住人、干得了事”的和谐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一)以规范为导向,做好内部管理。

严格财务管理,科学预算、合理支出,并以严谨的态度开展罚缴分离、票证管理、暂扣罚没物资管理、基建管理等工作,确保了执收执罚行为的规范性;严格基础制度,根据形势变化重新修订了局、所制度汇编,向全员公示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基础,确保了制度的执行力;试行工作新规程,采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提升文件流转速度,细化档案工作要求提高档案质量及档案利用的效果,基础性管理方式的改进为全局工作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以高效为目标,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按照年初制定的分局理论学习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在强调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专门出台了《分局关于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深入人心并成效显著。利用自行开发的干部业务能力提升软件和能手考评机制,更在全局营造起“人人自觉学习、互帮互促共进”的学习氛围,至今,已有11人次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全市工商系统“申诉调解能手”、“信息化能手”、“注册能手”和“办案能手”的称号。此外,分局还以“省星级文明规范窗口”、“市青年文明号”、“区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基层满意站所”、“四星/三星级文明规范工商所”、“红盾风采—文明规范经检队”等创建工作为动力,促进各窗口单位和基层部门的工作再上台阶。目前,城北工商所已获评“区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推荐为市级“基层满意站所先进单位”。

二是全面实施公开任职工程。通过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述职述廉、层层筛选等程序,分局完成了中层干部的新一轮聘任工作,其中4名年轻干部因未达到任职条件的则以助理职位的形式分别在各自岗位上进行锻炼,目前已有3名助理走上了中层副职岗位。中层结构的合理调整、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分局的整体工作节奏更为明快,效率更有提升。

三是全面实施廉政惩防工程。年初,分局即制定了《2013年分局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建立健全了《工商分局干部党风廉政承诺制度》、《红盾形象规范细则》、《行政执法廉政监督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政自查、督察机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廉政责任细化和岗位化,并列入对职能科室、所及个人的绩效考核中,落实到每个普通干部。通过严格自查,分局各级领导无一人违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普通干部亦做到了“干净干事,清正示人”。

(三)以开放为契机,赢得社会支持。今年以来,分局以打造“外向型”政府的思路为指引,重点完成了区政府、市局、分局三级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和行政效能外部监督机制;将日常走访联络与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倾听来自各界的意见和要求,并提炼重点主动纠错、整改提高;对辖区公众述职述廉范围从去年的基层所长、副所长扩大到工商所巡查队长,通过述职述廉活动,强化了服务对象与工商部门之间的沟通,更进一步确立了工商的良好社会形象。

此外,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13年我们顺利完成了公车改革,由于前期工作充分、后续措施得力,分局上下均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劲头不减;其他方面,如工青妇工作、提议案办理、来信来访、人事秘书、信息调研、学会工作、安全保卫、机关保密和老干部管理等都有序推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虽然,分局在2013年的各项工作中都收获颇丰,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绝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诸如整体队伍的创新力、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责任区监管工作的推进依然任重而道远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和解决,亦是我们下一年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