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质量效益型发展路线经验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集团跨越式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和稳定的质量保证。在全面推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公司始终把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当作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资源;坚持把质量教育列为争创质量效益型企业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通讯》、《质量通报》、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重要性和意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各种质量教育工作。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50期,培训员工×××人次,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讨论和参加质量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在公司内部营造出上上下下讲质量,方方面面求效益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过程控制确保最终质量
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实行全员控制,采取道道把关,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教育全体员工树立下道工序就是顾客的理念,上一道工序对下一道工序把关,追求生产过程的“零缺陷”,在加强过程控制时,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产品由技术部研发设计出来之后,随产品一并制定产品加工工艺流程,产品检验规范,发放到各分厂、质检员手中,操作者、质检员、库管员等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实施产品制造、检验、入库、出库等工作流程。对于产品质量,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六关(原材料进厂关、投产关、每道工序“三检”关、产品检验入库关、出厂关、安装关),达到质量四化管理(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产品三不准(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
为了进一步提高面粉机械产品质量,年月成立了质检科计量室,对我厂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加工精确度,通过以上积极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生产条件服从质量,靠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靠质量创造企业更大效益,是集团一贯恪守的原则,公司质量管理部每两天召开一次生产质量碰头会,每周组织召开由生产部、销售部、供应科、计划科等部门的工作协调会,售后服务部每月一次走访市场,倾听客户意见,并在企业中开展了“产品质量免试工活动”,在员工中实施不定期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员质量意识,年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质量副总为副组长的质量督察小组,从原材料、外协外购产品,生产制造、产品运输,至产品交付用户等过程实施全方位监督控制,并赋予督察小组奖罚权,随时随地对违规操作等有损质量的不良行为和现象加以制止和控制,通过对产品质量全面监控使全厂上下达成了共识,提高了对品牌的满意度,品牌的辅助度等带来众多客户指名选择牌面粉机,使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带来了公司全年满负荷运转,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落实质量责任严格质量考核
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建厂初期,企业初具规模时,就将质量管理的上档次、上水平的工作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十五年来,凭借“精益求精,质量兴企”的理念成为全国面粉机行业佼佼者,同时,精心培育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随着高质量的产品享誉大江南北,开创了“质量第一,质量永无止境”的企业发展新篇章。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严”字当头,执行标准严格,工艺纪律严肃,出现质量事故严肃处理。年制订了《加强质量管理十条规定》、《质量检验和处理处罚规定》,按照全员质量管理原则,从原料进厂到生产过程控制到售后服务等方面,对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质量考核时,遵循“落实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强调管理者的责任”两个原则,质量管理人员责任主要在于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指导检查和监督操作人员,提高业务技能,按章操作。因此在处理质量事故时,首先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加大对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等质量管理人员的力度,通过处理树立起权威,把质量工作抓上去。其次,在质量工作中实行了质量否决制度。每个分厂质量合格率指标都设立了“黄牌区”。合格率在“黄牌区”以上,按比例给予奖励;合格率在“黄牌区”内,按比例扣除奖金;合格率在“黄牌区”以下,否决当月全部计划利润奖。另外,在每年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等评选活动中,对当年有质量事故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论在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表现得如何好,一律实行“一票否决”,不允许参加评选。集团公司在为梦想奋斗不止,在质量永无止境的激情空间里,构筑质量大堤,勇攀质量高峰,向质量要效益,向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发展,依靠质量打造品牌,确保用户对产品质量百分之百的满意,持之以恒地满足与超越客户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浓墨疾书“质量金曲”,精心打造“质量金牌”,全力托起“质量方舟”,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实现国家与企业,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实现创建“百年名企”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