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劳务扶贫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劳务扶贫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劳务扶贫培训工作总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劳务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今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局的支持下,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今年以来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把劳务扶贫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全力抓好工作落实。通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同时研究提出了2014年劳务扶贫工作打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一、2013年劳务扶贫工作情况

(一)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

1、年度培训资金投入情况

今年7月,省财政厅以文,下达我州2013年度财政专项扶贫(劳务扶贫)资金计划380万元,培训人数3161人。

2、资金使用情况

培训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学员生活、住宿及交通费补助和其他相关费用(包括教师讲课费、资料费、场地使用、材料工具、设备租赁费、办证费用等),其中:直接以现金形式补贴给受训农牧民69.2万元,占18.2%;学员食宿、交通补贴204.1万元,占53.7%;培训场地、材料工具、设备租赁费43.2万元,占11.3%;教材资料、办证费15.2万元,占4%;培训基地排除教师135人/次及聘请当地教师、实训指导教师47人/次,支付讲课费(含食宿差旅包干)48.3万元,占12.7%。综上,培训资金380万元中学员直接受益总额为273.3万元,人均864.6元,占资金总额的71.9%。

3、资金管理情况

为切实规范劳务扶贫工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州劳务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州劳务扶贫项目管理事实细则(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规定,采取州级财政报账制,具体程序是:培训基地先行垫资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凭培训农牧民注册登记表、培训台帐、就业台帐、受训农民就业合同书等有关材料,先由组织培训生源的所在县扶贫移民局审查,县局签署审查合格意见后,向州扶贫移民局、州财政局申报补助资金,经扶贫移民、财政对发票来源的真实性、使用发票的合理性、票据填写内容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甄别、复核后按县、按期给予拨付。

经过培训基地聘请审计人员开展自查,州、县扶贫、财政部门层层把关,年度培训各项开支所占比例合理,没有改变资金用途,没有违反资金支付纪律,没有向参训农牧民收取任何费用。

(二)劳务扶贫培训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收悉资金计划后,我局认真研究,结合各县拟开展劳务扶贫培训方案和培训基地职能,及时将2013年劳务扶贫培训计划分解下达给培训基地和各县扶贫移民局,培训基地(欧亚中等职业学校)组织精干师资队伍随即分赴各县,全面铺开了培训工作。

截至11月26日,我州已完成劳务扶贫培训22期2880人,其中:旅游民居接待培训1090人、餐饮服务培训650人、缝纫100人、旅游产品开发及加工200人、建筑通用工技能700人、木工140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1.1%。目前正开班培训2期287人,预计12月5日前可完成培训共计316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2%。

(三)培训效果

由于今年培训结束时间较迟,最早结束的距今也才3个月,但我州劳务扶贫工程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农牧民学员收入有一定程度增加。按照目前各县和培训基地统计数据估算,年内短期转移就业人数可达到1889人,其中:技能提升培训人数459人,新转移就业人数1430人,转移就业率为59.8%。

旅游民居接待专业经过培训后就业的人数预计将达到753人,除已开办民居接待的302人,准备近期投资,自主创办民居接待的有451人;餐饮服务专业,在培训前已经在餐厅、酒店上班157人,技能提升后,受到了餐厅、酒店方的好评,待遇得到了一定提高,另有275人在培训结束后在近30家餐厅、酒店中已上岗就业,150余人已与用工单位初步达成就业协议,预计年底前也将正式上班,达到了转移就业的目的;建筑专业的学员预计有640人在各县水电、交通及新村建设工地上打工;已开办藏饰缝纫铺3处、旅游产品加工作坊1处、销售点6个,丹巴县的木工培训后,也已组织近70人的施工队伍,奔赴道孚和阿坝小金、金川等县务工。

按平均转移就业3个月时间估算,年内,我州劳务扶贫培训转移就业劳务总收入可达到520万元,转移就业学员人均增加劳务收入1800元。

(四)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1、科学制定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为了切实开展好劳务扶贫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牧民增收。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照省局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州实际,科学制定了年度劳务扶贫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培训目标,完善了培训内容,落实了培训任务。同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工作职责,加强了对劳务扶贫培训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培训目标任务的完成。各县扶贫移民局及欧亚学校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组织5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采取派专任教师下县(乡、镇)授课的方式开展了多种专业的技能培训。在教学中,教师认真教学,学员专心学习,为消除语言障碍,甚至聘请了藏语翻译,参训学员普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2、切实加强就业引导,提高转移就业率。针对学员各自不同的就业愿望和技能特点,首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帮助学员进行就业项目前景分析和预测,把学员往适合自己的、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岗位上引导。其次,在授课及实训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学员“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以学会基础技能知识为重点,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的,提高了大部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在培训期间和结束后,部分学员开始自主经营旅游民居接待,开办了自家的“农家乐”、缝纫铺或旅游产品销售摊位,在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解决了一部分无条件创业的学员的转移就业问题。而建筑、木工等专业的学员,大部分都由乡村组织推荐到牧民定居、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建设点上参加实训和务工,在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务工收入,转移就业形式比较乐观。

3、高度注重授课技巧,严格学员考核制度。培训基地总结近年劳务培训教学经验,对不同专业采取对应授课重点,除每种专业都安排有一定的维权课时外,旅游民居接待专业的学员,注重旅游理念的改造和创新、经营管理、营销观念的提升;餐饮服务专业的学员,则注重形象礼仪、摆台、折花和服务档次的提升进步;建筑专业的学员,注重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手法和数据要求等。同时,要求每位学员都参加现场讲解和操作训练,并现场对每位学员进行现场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严格执行了现场考核制度,成绩作为教学实际效果的主要依据。从总体来看,我州贫困农牧民学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但动手能力都相对比较强,每期学员基本上能够完成实训课程的技能操作。经考核,目前已完成培训的2880名学员中,达到优秀成绩的占30.5%,达到良好成绩的占33.4%,达到合格成绩的占33.1%,未合格学员占3%。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维稳形势严峻,生源组织难度有所增大。自“3.14”事件发生直到十八大顺利召开期间,我州维稳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对大规模群众集结管理十分严格。为将不安定因素降低到最低,今年我州“送教下县”是以“乡”为单位,一是为节约培训过程中学员的交通费用,二是避免跨乡镇群众的大规模集中,便于党委、政府的管理、监控,三是降低酗酒、打架、斗殴等现象发生几率,同时,也相应缩短了课堂集中授课培训的时间。由于生源组织是由各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学员参训资格把关不是很严,这就造成,一是部分学员本意不愿参加培训,抱着混的心态来参训,二是有极个别学员是以领取补助为参训目的,达不到培训效果。

2、计划下达时间较迟,时间紧,任务重,对培训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上半年,因省上年度计划任务分解一直未明确,我州未能要求培训基地采取惯例,未在正式计划下达前先行垫资开展培训,待7月份省上正式下达资金计划后,年度培训任务相较2011年增加了近1800人,我局随即将计划任务分解至全州18个县和海螺沟管理局,但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加之州内318国道等公路改造项目的实施、虫草松茸采摘时节的回避、“十一”长假和十八大的召开等等因素,增加了时间安排和交通方面不少的难题。为确保年度任务按时完成,培训基地虽然组织了5支师资队伍分赴各县同时开展培训,仍然在培训质量上有所欠缺。

3、整体素质偏低,“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进一步造成劳务扶贫参训学员素质的整体下降。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对转移培训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加之2009年到2013年间,我州到州外就读“9+3”免费职业教育的16-20周岁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和农村年轻剩余劳动力已达到11636人,严重影响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而已经毕业又未及时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回家后一门心思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也不愿意来参加劳务扶贫培训,从而造成劳务扶贫工程参训学员素质的整体下降。

4、州县财政拮据,培训资金不足。州、县财政拮据、无力配套,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仅有财政扶贫资金的人均1200元。而承办劳务培训的各基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中盈利,这就直接导致培训基地以减少师资力量、压缩培训时间等方式来节约开支、增加利润,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2014年劳务扶贫计划和打算

(一)劳务扶贫培训对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州农村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5%,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绝大部分只能从事单一的种植业或家庭式的养殖业,大量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半径”小到几乎为零,增收非常艰难。为此,就必须把这些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以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依靠自身脱贫的本领,让他们走出家门,离农就业,利用自己的劳动力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我州至2004年启动实施劳务扶贫工程以来,得到了广大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党的富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贫困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一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州农牧区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拓宽了就业渠道,二是转变了部分群众的落后观念,开拓了视野,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三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扶贫成本,减轻贫困户负担,四是切实增加了我州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务工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但是,由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十分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人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交通和通讯发展滞后,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素质相较内地仍旧很低,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目前农牧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的无序转移为主。这样素质的人员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劳动,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收入较低,通过有组织的有序转移仍只占很小的份额,可以说,我州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3年来,我州通过“9+3”免费教育政策,向州外输出的10000多名学生,今明两年将成为这几批学生返州就业的高峰期。虽然省、州出台了学生在州外就业的相关优惠就业政策,但是,我州学生乡土情节比较严重,要求回州就业的学生达到5700多人,占到总人数的半数以上。经教育、人事劳动部门统计:我州2009级“9+3”毕业生中有80%要求回州就业,在今年全州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工作结束后,还有1000多名未被录用的学生的就业问题无法及时落实,这一庞大的待业人群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我州社会稳定,而大力开展劳务扶贫工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恳请省局进一步加大对我州劳务扶贫工程的投入力度,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政策扶持,以实现我州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宏伟目标。

(二)州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减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2011年我州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11年末,全州人口为106万人,农村人口89万,其中,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男16-64岁,女16-64岁,下同)为54.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1.2%,青壮年劳动力27.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0.8%。据测算,2011年,全州农村富余劳动力为21.3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0.62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呈现较平稳的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

(三)州需转移劳动力与培训基地培训能力、年度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

欧亚中等职业学校自2006年至今,一直是我州认定的承担劳务扶贫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七年来均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其承担的培训任务,对我州劳务扶贫培训有很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该基地的基本条件、培训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检查,以及对该基地计划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带动效果的分析,我局认定该基地有每年承担5000人劳务扶贫培训任务的能力。根据我州需转移劳动力数量以及基地培训能力,预上报2014年度劳务扶贫培训目标任务5000人。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劳务扶贫培训范围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培训补助资金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给予补助,在岗培训的补助不在补助范围之内。而根据我州实际,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在短期(15-30天)内全面掌握技能实现转移就业难度较大,即便实现转移后,长期就业率也很低。因此,建议将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纳入补助范围。

(二)年度目标任务确定

针对我州州外转移就业难度大、就业稳定率低等制约因素,2014年工作重点仍放在州内就地转移培训上,围绕旅游、水电、矿产等产业开发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的实施,结合群众工作全覆盖“幸福工程”,在积极开展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抓好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最终达到“培训一次、终身受益、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目的。力争在2014年内,培训转移我州贫困剩余劳动力3000人、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2000人,共计500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0%以上,稳定就业率达到60%以上,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9600元。

(三)资金下达时间

今年省上下达的劳务扶贫培训任务较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组织和开展培训的过程中为赶进度,培训质量受到一定影响。2014年度目标任务,期望省局在来年4月底前下达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