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财政局工作总结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以服务全区“四大行动”计划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转型发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抓征管稳增长,壮大财力强保障。
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力培育财源,坚持依法征管,推进综合治税,全区财政收入呈现“低开高走、缓中趋稳、增幅上扬”的格局。总量增长贡献突出。2013年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23.9%,为市区财政收入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列全省县(市)中第9位,位次前移1位,在全省区级排名中列第13位,前移4位,在县(市、区)中排名第3位,前移1位。镇级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度,19个镇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8.7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9.7%和17.3%。高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9亿元;金沙、川姜两镇均超3亿元;平潮镇首次突破2亿元;兴仁、兴东、五接、先锋等4个镇超1亿元。全区有11个镇(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增长,其中,高新区、滨江新区、骑岸镇、锡通科技园、东社镇、金沙镇收入增幅达20%以上。征管措施严谨规范。强化收入分析预测,动态监控重点税源,努力堵塞税收漏洞;积极采取鼓励限售股减持、发展总部经济、市政工程拉动等举措,着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注重目标考核激励,扎实推进综合治税,通过纵向沟通、横向协调、财税携手、区镇协力,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确保应收尽收。
二、调结构推转型,扶大做强培财源。
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放在突出位置,灵活运用各种财政工具,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载体建设提档加速。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争取上级补助等途径筹集资金20.4亿元,支持园区发展平台建设。高新区路网、景观等载体功能不断提升,锡通科技产业园“四横四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滨江新区横港沙和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家纺城标准厂房逐步交付使用,空港产业园启动区建设初具形象,石港科技产业园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启动,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扶持重点突出。安排产业引导资金和支农专项资金预算2.3亿元,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开发、中小企业扶持、大企业培育、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等财政扶持资金,不断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培育经济财政新亮点。涉企服务便捷高效。财政部门及时兑现退税、技改、研发、人才、规费等奖补政策,不断激发企业上项目、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预算安排1000万元,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办理出口退税24亿元,返还镇级土地收益金5.06亿元;组织320家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扶持资金1.06亿元;开通“财企直通车”、“会计服务之窗”信息交流平台,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助推中小企业逆势发展。
三、统城乡夯基础,协调发展激活力。
围绕打造东部新城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促进城镇功能更完善、生活品质更优良、城乡发展更协调。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安排9.6亿元,支持实施园林景观绿化、区域供水全覆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卫设施提升、老小区改造等惠民工程,城市综合管理得到切实加强;投入1.1亿元,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农村改厕及绿化工程,继续强化“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农村环境面貌取得显著变化。交通设施更加完备。安排48.7亿元,支持实施拆迁安置工程,推进金通二大道、先锋互通、银河新区、城东新区主干道等重点交通路网建设;投入1.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28公里,改造完工农路危桥53座;安排9000万元实施公交优化工程,新建公交站台40座,公交“一卡通”实现与市区全面对接。涉农投入不断加大。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涉农扶持力度,三农投入达12.79亿元,同比增长38%。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以台创园核心区建设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社、粮食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高效、规模、特色化发展水平。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支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涉农补贴及农保理赔款2.7亿元。
四、惠民生谋福祉,以人为本促和谐。
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13年全区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近60%。就业增收更加关注民生。认真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就业的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着力推动群众在充分就业中不断实现持续增收。社会保障更加突出民生。安排7.2亿元,进一步提高社保对象及困难群体补助标准,加大社会优抚、征地保障、危房改造、物价补贴等社会救助力度,加快城镇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教育公平更加惠及民生。投入16.9亿元,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及时兑现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积极落实各项国家助学政策,全面推进公办幼儿园达标及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更加体恤民生。安排5.4亿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扩面,支持居民卫生保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基本公共卫生发展,医疗卫生惠民成效日益凸显。文化事业更加丰富民生。投入10.2亿元,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及多元化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一馆两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平安建设更加保障民生。安排4.8亿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法治建设,支持“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实施,着力打造现代技防城市。
五、重改革举新措,精细理财创佳绩。
积极推行财政改革创新,构建支出更合理、结构更优化、制度更规范、管理更绩效、服务更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落实配套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经济、培育财源、加强征管的主动性。2013年区对镇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达到5.1亿元,基层财政公共服务水平和统筹发展能力得到切实加强。预算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强化项目支出论证,完善定额标准体系,积极推行绩效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及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落实公用经费零增长政策,全年节约财政资金3200多万元。国库支付改革不断深化。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拓展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集中支付占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达到91.5%;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增值收益新路径,全年实现利息收入1.67亿元,其中法定利率外利息收入1606万元。政府融资效率不断提高。整合国有资源,规范平台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创新融资手段,努力实现政府融资新突破。全年融资超百亿元,成功洽谈BT项目22.8亿元。评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审核政府项目概算326个,核减金额4.7亿元;完成政府采购21.18亿元,节约资金2.5亿元;规范国有资产清理处置,推进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组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六五”普法等活动,不断提升会计监管水平。
六、转作风提效能,文明服务树品牌。
以财政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切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局机关党委获区“五星级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誉称号,“科学理财,普惠民生”被区委授予创先争优十佳优秀服务品牌。作风效能显著提升。率先在全市推行精细化管理网络绩效考核,机关作风效能不断转变;扎实开展“五走进五服务”活动,财政文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局荣获全区“2013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财政系统在基层“群众满意基层单位”测评中,连续第8次荣登榜首。反腐倡廉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观”主题教育,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完善关键岗位制衡控制,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局机关被区纪委评为2013年度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收入增长难度加大;二是征管联动不够紧密,综合治税需要强化;三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公共保障压力空前;四是支出管控难度较大,预算约束亟待加强;五是涉企政策越位缺位,扶持方式急需转变;六是基础管理参差不齐,基层监管严重缺位;七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自我发展缺乏活力;八是资源整合机制不活,配置利用效率不高;九是融资难度不断加大,风险管控势在必行;十是队伍建设矛盾突出,作风效能亟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篇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项目建设、民生建设、效能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精细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特色发展、跨越发展、规模发展、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创新举措强征管,全力以赴促增收。
以服务转型发展为主线,抢抓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税源培育和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收入质效不断提升。2013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7.86亿元、33.88亿元,同比增长40.6%、40.1%,增幅分别为“十五”期末的3.88倍、3.92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原六县(市)首位,在全省区级排名第15位,比上年前移2位;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镇级财力不断壮大。2013年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1.72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川姜、金沙两个镇突破2亿元,平潮、兴仁、兴东、五接四个镇一般预算收入均突破1亿元;全区有21个镇区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兴东镇增幅高达81.6%,位居全区第一;川姜、五接、先锋3个镇增幅均超过50%。非税征管不断创新。强化对部门非税收入任务的责任考核,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80多项收费项目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镇两级非税收缴制度改革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0%,非税入库(户)率达到100%。综合治税不断深入。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整体联动,研究制定收入征管绩效考评办法,完善个体工商户、个体临时经营户涉税信息联网和数据交换制度,健全良性互动的税源控管机制,立体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综合治税格局逐步形成。
二、推动转型求发展,凝心聚力培财源。
始终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特色、共享”两大原则,集聚财力、整合政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培育新兴财源。载体建设不断加快。围绕“三大”联动战略,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争取补助、引进民资等途径,筹集发展资金120亿元,重点支持“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园区、主城区、重点镇的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353万平方米。江海大开发框架全面拉开,滨海新区南区二期吹填、北区1.5万亩围垦、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滨江新区完成横港沙固沙护滩首期3000亩吹填工程,二期2万亩匡围工程正有序推进,东沙大桥和通用码头已进入规划设计;开发区南区“三横四纵”道路、城东新区“一湖八路”、银河新区“三横二纵”路网全面开工建设;金通二大道、平海公路一期、临海公路、东快速干道、通富路北延、青年路东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启动,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扶持更加强化。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实施“三大计划”,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升级支柱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设立大企业(集团)发展专项基金3000万元,支持重点大企业(集团)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规模发展,鼓励企业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全年申报省级以上名牌19个,新办境外投资企业10家;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推进大企业和企业上市“双培育”计划,2013年全区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16家,江海电容器成功上市;安排人才开发和大学生创业基金1000万元,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应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投入科技发展资金2177万元,鼓励企业加快科研机构建设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家。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主动参与制订落实项目奖励、企业上市、节能减排、人才引进、科技补助等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不断激发企业上项目、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全年拨付企业发展资金2.2亿元;退付涉企规费3000多万元;办理外贸出口退税20亿元;投入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160户企业提供担保余额9亿元;以重大项目、优势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省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沿江沿海开发等各类补助资金2亿元。
三、夯实基础惠三农,统筹城乡激活力。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进一步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城市形象日益出新。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推进年和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投资25亿元,实施绿化提档、夜景亮化、水系贯通等老城区改造提升八大工程,顺利完成人民公园扩建和金桥东路绿化,加快推进银河新区开发、城东新区市政等工程建设,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安排15亿元,有序推进老通掘路改造、新通掘路绕城段、北一环北延等城市交通工程和公交通达工程建设,新开辟公交线路12条,新购公交车33辆,贯通城乡相互的公交网络基本构建。农业发展高效优质。总投入14亿元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引导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可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积极向上争取支农项目资金4000万元,支持都市型、生态型、休闲型农业项目发展,着力培育景瑞、嘉安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高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安排设施农业资金2500万元,支持新建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173家,新建扩建农业项目20多个。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安排资金3亿元,实施区域供水及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覆盖人口70万人;投入资金2.4亿元,新增农村公路630公里,新建农村站台25个,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安排资金2800多万元,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工程,新建防渗渠道473公里,新建改造危桥124座;投入配套资金1000万元,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年实施奖补项目86个,惠及76个行政村;安排专项经费4000万元,全面建成区域性农村垃圾转运站及配套工程,“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得到强化,全区18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验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全年以“一折通”形式发放农资综合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各项补贴资金2.4亿元,惠及全区50多万农户;继续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保费补贴2668万元,赔付金额680万元,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促进共享保民生,多措并举建和谐。
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及农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法定支出,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就业富民成效显著。安排1000万元,建立专项扶持奖励及担保基金制度,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妇女创业、残疾人创业、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投入配套资金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万人,农民创业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安排3.5亿元,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职工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新农合、新农保参合率分别达到了97%和96%,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5%。救助机制不断健全。安排3500万元,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康复基地和服务机构建设;投入9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城乡低保以及农村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完善抚恤、补助、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支持实施“百千万扶贫工程”、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和农村危房改造;安排支出600多万元,支持实施“关爱”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投入4000万元,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新建廉租房120套。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安排4亿元,用于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待遇,支持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校舍安全工程,高水平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验收;安排7000万元,支持深化镇级医院体制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推进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及标准化社区服务站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50万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有线电视主干网改造工程和20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
五、科学管理谋绩效,精细理财推新举。
以精细绩效为目标,积极推行财政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预算编制科学精细。完善“收支脱钩”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项目支出论证,细化结余分配办法,积极探索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公正性。集中支付规模扩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全年实现财政集中支付3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92%;镇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项目评审成效凸显。全年财政评审工程概算项目172个,送审金额43亿元,核减金额5.12亿元,核减率近12%;全年完成政府采购10.28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1.16亿元,节支率达10.2%。财政监督力度加大。深入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28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及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核查工作,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资产管理运营有方。建成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统管房屋土地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市场化规范运作,出租房屋40处,实现租金收入350多万元。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举办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43期,组织10个财政所通过省二星级档案管理达标验收。
六、提升效能塑形象,创先争优铸品牌。
围绕责任和效能主题,扎实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进一步叫响做实“高效理财,普惠民生”服务品牌。创先争优有效开展。积极组织“责任比黄金更重要”大讨论,深入开展“精细理财创先进,服务发展争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系统形成了创新创优创特色,争先争位争一流的生动局面;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沈浩,尽责任,提效能,树形象”最佳党日活动方案在全区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全区纠风工作要点,分解落实23项纠风工作项目任务,推行41个权力项目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积极参与“999民生热线”,完成“公众监督”和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复工作,公众满意率达100%;深化机关行政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新一轮机关中层职位全员竞争上岗工作,中层干部岗位交流面达到2/3。“两个安全”得到保障。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扎实开展“两大体系”建设、“算好廉政账”等专题教育活动,强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示范系统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力促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两个安全”。我局先后荣获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系统称号,有12个财政所被评为区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