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县政出台药物制度运行补偿办法范文

县政出台药物制度运行补偿办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政出台药物制度运行补偿办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县政出台药物制度运行补偿办法

为贯彻落实《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制定本办法

一、补偿方式

(一)补偿范围

1、对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2、对村级卫生室根据其承担的职能和医改进程按政策进行补偿,同时在卫生室改扩建和基本检测及诊疗设备上给予支持。

(二)补偿渠道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运行成本以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偿方式解决。

1、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由政府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偿。

4、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统筹安排。

5、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办法补助。

二、核定任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

主要包括: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以及诊疗明确的慢性病、传染病的护理,提供急诊抢救及转诊转院服务等。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机构服务能力、服务人数、近三年门(急)诊量和出院人次变动情况核定。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包括: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承担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人数和国家及省市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数量、质量要求核定。

三、核定收支

(一)经常性收入核定

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其他收入。

1、医疗收入根据近3年医疗服务平均收入情况,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限制药品使用范围、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调整标准、服务任务变化等,分析物价、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等因素核定。

2、药品收入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用药数量核定。

3、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和经常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根据服务人口、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及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核定;经常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核定的专项补助。

4、其他收入根据近3年平均水平扣除特殊因素核定。

(二)经常性支出核定

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业务运转、药品、公共卫生服务和其他支出。

1、人员支出按照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核定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水平相衔接,其中绩效工资按国家规定执行。离退休人员费用按有关规定核定补助。

2、业务运转支出根据核定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数量、质量和成本定额等因素核定。成本定额按照近三年支出水平的变动情况核定。

3、药品支出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用药数量核定。

4、基本公共卫生和经常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根据服务任务数量、质量和单位综合服务成本等综合核定。

5、其他支出根据近三年支出水平的变动情况扣除特殊因素核定。

6、按业务收入的1%提取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事故赔偿,防范债务风险。

经常性收支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核定,逐步研究制定支出标准和定额。因政策性调整而引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变化时将及时调整核定补助。

四、绩效考核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时差额部分由政府补助,并在对其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根据核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拿出70%按月预拨,其余30%待年底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督管理

(一)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监管,会同发展改革、卫生、编办等部门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按规定完成核定的收支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依法组织收入,正确归集各项费用,切实加强支出管理,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确保全面完成收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