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材料产业提升发展制度范文

新材料产业提升发展制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材料产业提升发展制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材料产业提升发展制度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市紧紧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新材料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具备了提升发展的产业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我市新材料重点企业23家,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为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其中,新型纺织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52.6亿元,新型光缆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26.4亿元,两者合计占到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90%;新型金属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4亿元,占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4.7%;新能源和节能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和其他新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为2亿元,占到整个新材料产业的3.2%。

2.发展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市新材料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光缆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绝缘材料、膜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中,纺织产业中的不少新型纤维材料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产能,超细纤维和PTT产量世界领先;光电缆产业中的关键产品“光纤预制棒”已经开始试生产;新能源领域的“硅棒”正加快扩大产能;膜材料开始逐步产业化,膜法污水处理已经在多家企业应用;新型电机配套绝缘材料的产量和品种已经在全国领先。

3.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近年来,代表的纺织重点企业和代表的电缆光缆重点企业为优化自身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积极发展与本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材料。同时,新材料重点前沿领域的新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截止目前,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已超过20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温陶瓷有限公司、绝缘材料有限公司、绝缘有限公司、硅业有限公司、圣安全防护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专业从事新材料研制和开发的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市新材料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4.技术创新成效初显。为顺应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形势,我市新材料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在新材料领域内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诸多技术突破。巨峰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先后建成国内最大的绝缘材料产品研发测试中心、高性能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盛虹集团投资1000万欧元与纺织技术全球领先的欧瑞康集团共同进行新型化纤产品研发;恒力集团的工业丝、华佳集团的蚕茧改性新材料等产品都具有其他同类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力;膜华科技自主研发的中空纤维膜,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国际最高制膜水准;赛伍应用技术自主研发的薄膜复合材料和天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高效透明导电板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万宝铜业集团的电力电子用高导无氧铜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誉为无氧铜带材生产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亨通集团已经掌握了光纤预制棒的核心技术,并已实现量产。

(二)存在问题。

我市新材料行业尽管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研发水平不高。我市新材料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化工等传统领域,多数企业缺少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多以进口和引进为主,主要产品以跟踪仿制居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高。另外,对燃料电池、非晶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内的高端行业还未涉足,缺乏前沿领域新材料产品的超前研究。

2.产业集聚尚未形成。目前,我市新材料领域的产品所属的行业部门较多,但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盛泽镇和七都镇,其他镇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除盛泽镇新型纺织材料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外,其他新材料企业尚未形成协同效应,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到年,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和引导,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对新材料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的扶持和政策配套,加快开发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重点突破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光缆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六大行业,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我市新材料产业布局更优、产业规模更大、集聚程度更高和企业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态势,促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主要目标。

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线,以产业化和规模化为目标,加快推进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引领和支撑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到年,我市新材料产业力争实现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和引进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40家,集聚和培养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科技研发的高端人才100人,争取拥有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30项,知名品牌15个,形成2~3个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层次。围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生产集聚的产业发展目标,我市新材料产业要在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光缆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纳米材料和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六大领域重点发展。

新型纺织材料:加快推进纺织原料结构调整,重点围绕高档服饰和工业装备需要,开发高性能、多功能、高感性新一代纺织材料,在提高现有真丝、亚麻、化纤涤纶长丝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注重棉麻类天然纤维及锦纶、氨纶类合成纤维的开发生产,突出新型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高档化纤仿真、各种纤维复合整理面料,环保型染料、助剂,以及新型、替代进口的高档服装面料及辅料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规模。

新型光缆材料:重点围绕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发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器件所需关键材料,着力培育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关键光器件等以光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光电子材料群,争取突破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和特种光纤的关键技术,加强对光子晶体光纤(PCF)微结构光纤等新型光纤的开发力度,重点开发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光器件、偏振光纤、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及带状光缆等高新技术项目。

新能源和节能材料:围绕太阳能发电的推广和应用、风能发电机组配套和生物质能研发三个重点,突破8英寸以上硅单晶及抛光片生产工艺、高纯度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8英寸以上硅单晶拉制、切片,开发光伏电池组件系统供电等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低辐射镀膜玻璃材料和新型建筑节能配套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水平。

新型金属材料:提高电子用铜箔、电力用铜带、通信用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和新型合金材料的技术质量水平,重点开发集成电路用高精度铜、高导无氧铜材料和优质镁铝合金材料,加大对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的研发与量产。

新型纳米材料:围绕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加快发展水溶性纳米颗粒材料、水性纳米涂料、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技术,重点推进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材料和纳米碳材料在催化剂、涂料、填料、封装材料及医疗保健品等产品的延伸应用。

新型高分子材料:加快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纤维、柔性印刷电路板材料,汽车保护薄膜、绝缘阻隔材料以及各类高分子薄膜材料,重点生产风电用低挥发树脂、环保型水溶性树脂、电力变压器用树脂、高强度云母带、耐高温绝缘套管和特种绝缘油漆等。同时,提高中空纤维膜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扩大PVDF超滤膜、微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新型高分子膜分离材料及膜组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

(二)做强重点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我市新材料领域大企业对行业发展、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把做大产业与做强企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使之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的主导力量。一是继续支持盛虹集团、恒力集团、鹰翔集团、亨通集团和通鼎集团等已在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纺织材料和光缆材料生产企业加快发展,对企业的新材料重点项目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资金,加快PTT记忆纤维、差别化工业丝和光纤预制棒等项目推进力度;二是加快培育膜华科技、巨峰绝缘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材料企业,在企业融资、人才引进和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措施,促进这类新兴企业扩大规模,加速发展。

(三)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以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充分发挥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新纺织材料和新电缆光缆材料的产业基础作用,依托已有的科研资源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要素,重点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大型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长新材料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周边集聚,不断提高对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努力构建以主要新材料骨干企业为主体,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元器件企业一体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四)完善服务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依托我市新材料领域已有的研发平台和科研院所,在新材料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逐步完善已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产业培训、产品检测以及性能评估功能。对产业基础较好的新型纺织材料和新型光缆材料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等产业,要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程,鼓励企业开展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新材料技术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发展责任。成立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经贸、外经和科技等主要职能部门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切实抓好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工作;相关镇(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筹备建立市新材料产业行业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注重规划引导,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引导企业向新材料产业集中的重点镇区集聚,促进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整合、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新材料产业项目,要优先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和年度实施计划,以项目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同时,用足用好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并实施我市新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升级。

(三)强化科研合作,加快人才培养。要加大对我市重要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与新材料领域内的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采取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方式,加快对新材料产业重大技术瓶颈的攻关,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健全从引进补贴、科研启动、项目资助到风险投资等全过程的人才支持体系。加大对新材料领域海内外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培养和造就一批新材料成果转化和科技研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加大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各镇(区)要逐步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吸引新材料领域的骨干企业和相关协作企业,由点及线成面,加速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引导新材料领域内的科技型成长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努力构筑新材料产业创业和科技贷款投融资平台,建立并完善集创投、贷款、担保和交易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努力探索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和风险资本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