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哲学杂志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辨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系统并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方式,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进行总结的产物,辨证唯物主义实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本质及其普遍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医学控制论、医学信息论及分子生物学都被认为是新进代的医学理论成果,这些新近论成果均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理论运用到医学实践理论当中而生的,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医学想要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医学生要想更加深刻的去认识医学,认识疾病,就必须运用这一定律去分析综合[1-2]。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其世界观,在大学教育中均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这教会大学生们需要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从而用于指导人生。但根据目前的效果来说,并没有取得预期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实用性课程更难将其结合到生活学习当中,很多大学生仅仅把它当作一项必修课程来完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焦宇模式过于体制化,枯燥抽象的学习方式让广大大学生失去了对此项课程的学习动力,不管怎么样,这都导致当初大学开设此项课程的初衷未能实现。为解决遇到的此类困难,教育相关部门则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希望通过各部门的努力让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概念与自然科学相互融合,并将其落实实施到每个学生身上。如果将此理论运用于各大医学类院校的话,这就需要医学类院校任课的各大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需要将唯物辩主义哲学和专业知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综合全面的进行专业教学。临床医学相对于基础医学而言,更贴近患者的医疗实践,更要求医务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整体的临床思维,更要求讲究人文关怀,所以在哲学和医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关乎临床医学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课程的授课一定要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观点来贯穿整个教学中,用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临床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医生坚定唯物论,自觉运用辩证法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从而能够熟练运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将我院校医学类教学改革与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应用实践成果做一总结分析。
1辩证法相关原理运用于医学类教学中的体会
普遍联系的观点被认为是唯物辩证法原理中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其其本质特征之一。其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正是普遍联系原理的集中体现。“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句话能够充分说明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体虽然有各大器官组成,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解剖学的角度看,虽然将人体人为的划分为九大系统,但这九大系统及其构成部分和器官从根本上来看是不可分割不可独立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组织之间存在这普遍的联系,他们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而且互相影响,任何一个系统或者器官如果孤立或者离开整体都不能实现其自身的功能,例如,呼吸系统、循环消化系统如果离开了肌肉系统就无法实现气体及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神经系统如果离开了肌肉系统则会出现神经废用性萎缩等情况,人体各大系统器官都是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片面的看待人体,在此基础上学习树立人体内部整体的联系观,从而扩展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等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3]。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被认为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基本内容和信息。理解其内涵所在,才能灵活运用临床诊疗思维在医疗实践中。人体是由具有多种复杂结构和功能的器官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组织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之间及其内脏之间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人体各大组成部分及器官均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着,两大系统之间即存在着相互协同的作用,同时又存着相互拮抗的作用,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心脏,就是在迷走神经(抑制)和交感神经(兴奋)的共同交互作用下运行着,其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存在着相互协同和互相拮抗的双重作用,当心脏收到外界刺激交感中枢活动增强时,副交感中枢则会相应减弱,反之亦然,这种相互协同拮抗的作用使得机体在各种不同的外界环境下保持稳定,发挥着各大器官的功能[4]。若能从哲学高度来理解医学方面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然后再到治疗疾病时灵活分析,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医疗转归。
2临床医学教学中对唯物论原理的应用
2.1稳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
人体观是指对人体的客观性、真实性及其规律性的客观认识,它是大学生入学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医学生也不例外。人的唯物主义观强调人的客观存在性。人类核心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统一是人类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对人的分析研究,不仅需要从人体自身的角度观察分析,更需从人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观察分析,着重分析心理因素对人类行为活动的影响及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人体器官的形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我们把所有的器官形态视为统一的整体[5],但在这个统一中又存在着独特的差异,比如各大器官发展方向的差异及其各大器官形态功能的差异等。
2.2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辩证唯物论的普遍观点,意识是由人脑通过复杂的反射反射出来的特殊技能,它是由物质决定的,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物质和意识通过实践实现对立统一,实践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这使得人脑得以进化,这就是猿脑和人脑的差别,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界和人体自身都发生着改变,我们把这种改变看作为一种进化。小头基因SHH和Foxp2及BMP等是已经被人类发现的人脑进化基因,这些基因为猿脑进化为人脑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依据[6-7]。这让临床医生面对各种疾病时能够用科学清醒的头脑来解决疾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主观臆造出一些不存在的事物来干扰对疾病的诊疗。
一、新时代社科期刊创新发展与问题导向
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主要矛盾的情况发生变化会造成工作重心和任务发生改变,必须据此调整任务、策略,否则发展就会停滞或偏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如何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表示,要用新时代的崭新命题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创新发展,他指出,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将研究的问题导向与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相结合。要站在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和框架下来认识问题,使社科期刊对问题导向的认识更全面,更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与时代性;二是将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他主张在研究过程中将实践话语、政策话语、现论话语、教科书话语、宣传话语等六大话语体系统合起来,社科期刊要促成研究成果从学术化、学理化到学科化的转变;三是将问题中的学术与学术中的问题相结合。他认为应尊重学科发展的不同规律,社科期刊要依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实现自身价值;四是专业化分工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他指出综合性期刊承担着发表跨学科研究成果的优势,要使学科发展研究的规律和学术研究的规律逐步得到升华。
二、新时代社科期刊创新发展与意识形态导向
社科期刊的创新发展要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期刊作为宣传党和国家观点、思想的重要阵地,应当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意识形态属性被列为学术期刊的指标评价体系。因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提出新时代社科期刊的发展一定要紧扣主席5•17讲话精神及的精神。《学习与探索》总编张磊从期刊的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综合性期刊如何在正确的政治导向下,处理好期刊之间的竞争问题,服务好国家。《广东社会科学》总编江中孝认为期刊的办刊不能再走老路,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好政治关。《人文杂志》副总编秦开凤也提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当是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堡垒,意识形态不是一个虚无的东西,体现在办刊上,就是要把好政治导向关,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这是学术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三、新时代社科期刊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提升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意味着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要求,已经上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江海学刊》总编韩璞庚在题为“新时期创新发展、期刊发展与文化自信的问题”的发言中提到,中国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远远落后于经济现代化的步伐。传统的学术话语体系无法解释、包容和阐释全球化带来的现代化的现象,中国学术长期以来处于引进和吸收西方成果的过程,因此学术期刊对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责任。他还就如何建构中国话语体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一是对当代的问题进行追问,切中要害;二是对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提炼出基础性的话语;三是概括出一系列的命题,推论出一系列的范畴,要在系统的学理基础上,锤炼出自己的话语体系。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自己的哲学理论,引领自己的民族走向未来,所以中国的学术要形成中国学派。中国学派的形成除了顶层设计,还需要以下内容和标志:一是问题域的形成;二是在问题域的基础上形成学术命运共同体;三是出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四是形成共同的研究纲领。《东岳论丛》总编王波高度赞同韩璞庚的观点,同时指出,四十年来中国从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来说,综合国力提升了很多,但是中国的话语权在世界上影响很小,西方牢牢掌握话语权。因此提升学术话语权是期刊创新发展的重大责任,要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牢牢掌握自己的话语权。要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彰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必须要先构建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
四、新时代社科期刊创新发展与期刊特色的培育
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凸显自身特色,形成自身不同于其他刊物的特质与个性,是刊物恒久不变的话题。如何坚持特色是困扰综合性期刊发展的一个“老难题”,《学习与探索》总编张磊认为社科期刊的重复问题已然比较严重,有很多期刊就是封面和名称的不同,里面的内容毫无特色。她指出,学术期刊在选学术前沿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选题上的雷同和作者上的争夺问题,处理好地方性鲜活的问题与宏观的选题之间的矛盾。《广东社会科学》总编江中孝认为虽然社科综合期刊确实面临着专业化与综合性的问题,但是综合性期刊要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就应该坚持走特色专栏和专题的道路。他分享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港澳台两个特色研究专栏的经验,认为综合期刊特色栏目的培育会极大地提升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何祖坤指出,民族问题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是云南的两大特色,挖掘民族学和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的智慧,打造和整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团队的力量,提高研究质量、出精品成果,是进一步提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群,如《云南社会科学》《南亚东南亚研究》《华夏地理》等特色、品质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云南社会科学》执行主编李向春提到,《云南社会科学》作为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流期刊,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一直连续入选三大核心期刊,在国际问题、民族学、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独树一帜,凸显了刊物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研究特色,克服了同质化倾向。推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专题、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边疆和平稳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人类学、宗教哲学、地方历史与经济研究等具有云南特色的一些专题栏目,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在利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优势、进一步培育有竞争力的特色名栏、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大有可为。
关键词:人体实验/伦理/知情同意/知情契约
内容提要:医学研究不仅是道德所允许的和正当的,而且是道德上的必须和要求。但是,在为研究而进行的人体实验中,促进卫生服务知识增长的伦理目标必须与对受试者/患者的无伤原则相平衡。人体实验中的伦理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人体实验研究本身。临床研究需要严格的质量保证和道德风险管理机制。知情同意原则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研究,而应为知情契约原则所代替。
纸上的伦理规则要转化为道德和医学的决心和伦理行动,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伦理的培训和教育。
医学研究的合伦理性
为了人类的团结,相互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为了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患者,医学研究与药物开发不仅是道德上所允许的和正当的,更是道德上的必须和要求。在世界各主要文化的宗教和哲学传统中,为了患者,为了疾病和痛苦的预防而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举措都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传统上,为丰富生物医学知识,改善人人享有的卫生服务而采取的措施,不仅包括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而且包括预防疾病及促进和巩固健康。
但是,就人体实验而言,促进卫生服务知识增长的伦理目标必须与对受试者/患者的无伤原则相平衡。与人类发明和使用的工具一样,人体实验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斧头可以用来披荆斩棘,可以用来保护我们的家人和邻居免受野兽和敌人的侵害,但它也会被用来杀戮我们的邻居和善良的人们,使他们沦为犯罪的牺牲品。因此,对人体所容许的风险必须是尽可能少的,并且临床研究需要严格的质量保证和控制,包括制订高水准的、符合伦理的质量标准。
1.道德主体、道德原则及道德问题。
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的风险承担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法人以及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在现代生命伦理学中,病人自主、无伤、行善以及公正四大原则构成开展临床研究及评价临床研究的核心原则。自主原则(对人的尊重)可以被解释为知情同意原则,无伤原则可以被解释为风险利益评估以及风险最小化原则,公正原则可以被解释为受试者及病人的公平选择原则。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年第12期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合作;沟通
医护合作模式为医护之间一种可靠的合作过程,医护双方都能认可并接受各自的行为和责任范围,能保护双方利益和有共同实现的目标[1]。在诊疗过程中,护士、医生通过实施多专业协作,共同解决复杂的医疗问题[2]。近年来医护一体化合作被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和医护联合教科研等工作中,现将医护一体化合作的实施现状综述如下。
1医护一体化合作的应用现状
1.1临床科室的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
临床科室医护一体化合作的常见模式为科室组建数个医护协同小组,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价。医护协同小组由上级医生、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组成,管床医生相对固定分管患者[3-5],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负责同一组患者的医疗和护理。医护协同小组通过共同实施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医护联合查房,复杂病例及个案讨论,治疗护理相结合,临床路径规范化,综合心理干预和缩短抢救时间等方式为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提供整体的医疗护理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增加了科室的工作效益,不仅加快了床位的周转,还减轻了患者的住院费用[6]。
1.2专科疾病治疗的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
摘要:护理人文关怀可以使患者得到最好的专业技术护理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简论护理人文关怀与护患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儒道哲学的仁爱和顺然思想来指导护理实践,从而更好地将人文关怀理念落实到护理工作中,缓解护患矛盾,构建更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护患关系;儒道哲学
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护供给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当今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护理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给予患者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2]。研究[3]表明,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临床护患纠纷。中国传统哲学以儒家的仁和及道家的尚柔为主要方面。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去探讨护理人文关怀与护患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以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来指导护理实践,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帮助。
1中国哲学与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护理学与哲学的交集。“人是什么”是护理学与哲学的共同聚焦点[4]。自南丁格尔创立现代护理学至今,其学科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人的关怀照护是护理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是儒道并举的。儒家哲学有一种肯定现实的倾向或趋向,而道家哲学则是抱有一种否定精神来批判现实,二者常以对立互补的面目出现,共同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5]。儒家以仁为本,注重积极有为的人文价值理想。而道家自始自终都关心人的生存境遇和人格的自我完善,从最高范畴“道”来看,展示了其对人的整体关照,从生命的起源到人伦人道,为人类提供了精神家园。中国传统哲学根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其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6]。所以,护理学和中国哲学聚焦的都是“人”,两者研究的都是“人”,服务的对象也都是“人”。护理学与中国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人文关怀也必须有哲学之根的奠基、博爱之心的支撑。中国哲学认为,医学应从人的本性出发,立于人的生命价值地位,这对育养当代医务工作者立身利人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7]。
2儒家“仁和”思想与护患关系
儒家思想丰富,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其中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其核心为“仁”。为“仁”者,应“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在现代护理中,护士也应时常以“恭、宽、信、敏、惠”的哲学思想鞭策自身,从提高自我来缓和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2.1心系患者,敬畏生命
摘要:当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并随着患者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和相关法制的健全,体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的确立,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医患矛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因此,医学生作为医学界的未来,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医学生医疗纠纷风险显著增加并备受关注,如何培养其减少和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如何培养其提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越来越成为现今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沟通是实习医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实习医生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医疗技能的前提。本文以医患沟通为导向,探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技巧,以期找出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最佳解决方案。在临床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上学会真诚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地防范医患纠纷发生,努力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医学生医疗安全,促进神经病学学科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患沟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诊疗、健康等相关因素,以医方为主导,针对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进行的一种必要的交流,包括信息、情感、行为等,建立双方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并达成共识,实现医患双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瞬息万变,许多患者对发病过程缺乏了解,加之现代医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医疗结局期望值过高,一旦出现一些并发症、后遗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家属难以接受,便会引起纠纷。医学生作为医学界的未来,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是防范医疗风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加强医患沟通,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的措施,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1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
1.1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历练过硬的基本功,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高超的医疗技能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重要条件。教师在临床教学中,重视医学生基本功培训,使学生做到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处理疾病有条不紊,对典型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做详细讲解,使学生分析病情全面,避免误诊、漏诊,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能力。进入临床后,强化临床的各项操作,放手不放眼,拓展知识层面,不断提高自己。实习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遇到紧急情况及相关疾病时当机立断,不会因为知识缺乏导致不知所措,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2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贯穿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国家法制的健全和卫生法规建设的发展,为开展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疗纠纷防范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侵权责任法、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服务准则、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操作规范等教育,让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执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保护自己,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然而其教学内容繁多、抽象、难于记忆和掌握[1-3]。新的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国临床医师培养改革的新举措[4-5]。其不同于传统的医学生教育,培训及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临床技能和实际临床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进行教学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具有重要意义。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是医学影像科近年来最重要的技术进展之一[6-7],目前在国内外诸多医疗单位普及和广泛应用[6,8-10]。我院放射科自2000年开始在全国三甲医院中较早引入PACS系统到放射科的临床实践,经过10多年的积累该系统日趋完善并建立了较大的医学影像学数据库。研究显示,应用PACS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影像学判读能力[11],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及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12]。此外,我科自2010年开始按照新的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专项教学以来,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经验[13-14]。因此,我们将PACS系统引入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在我科的应用介绍如下,以期为影像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1我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院放射科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射科的PACS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包括常规X射线(CR/DR)、乳腺钼靶摄影、胃肠道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化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影像医师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调阅临床资料及完成影像学临床工作。放射科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现对接,医院各科室终端能够和影像科信息进行共享。
2PACS应用于教学的主要优势
2.1丰富的解剖教学素材库PACS数据库中,积累了我科10多年来不同种类的影像资料(传统的普通X射线检查、CT及MRI检查),既包括传统的临床X射线解剖学内容,又包括现代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内容,可满足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基本知识的要求。同时PACS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检索功能[15]对每一系统或解剖部位可以找到全面的临床资料及典型的图像。
2.2面向放射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解剖学教学模式目前我科PACS系统应用在放射科日常的所有临床实践中,从患者预约、检查到报告书写、审核发放均在PACS系统完成。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及申请单,显示所有的相关影像资料及医学影像学报告。充分利用这些临床解剖学教学资料进行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与影像科临床培训要求和临床实践一致[4-5],克服了常规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经典片教学及经典断面教学因教学资料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和脱离临床环境的不足,可使培训对象充分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习的乐趣,强化训练所学内容,达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双重目的,为影像学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2.3有利于自主学习巩固和自我评估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1-3,13]。由于医学影像科的特殊性,我国尚无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各个学校针对影像解剖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虽然在基础解剖学教学阶段部分院校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但只针对经典影像断面进行讲解,在医学影像科常规临床实践中诸多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都在研究生教育或毕业后教育的临床环节中完成[1-3]。由于临床教学环节的特殊性,临床影像解剖又是影像临床实践的基础[16]。然而临床带教医师需要在进行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带教,加上影像手段和临床需要的增加,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负荷在不断增加,导致在带教过程中的讲解时间有限。此外,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内容多、时间少[17],这些均会影响其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的掌握。当前住院医师生源的日益多样化[14],住院医师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住院医师吸收和掌握的程度亦存在不同。因此,PACS系统的引入可以保证每一个住院医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不断学习、巩固。此外,利用PACS系统上图像重建功能及连续阅读功能,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及断面,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理解和记忆枯燥的临床解剖学内容,使解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18]。最后,住院医师本人可以随机调取图像资料评估和测试,从而达到自我评估的目的,有利于顺利通过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和日后提高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
3PACS用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建议
摘要:探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35例为心律失常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89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组被进一步分为I级组(37例)、Ⅱ级组(39例)和Ⅲ~Ⅳ级组(59例)。测定比较各组间血清脑钠肽(BNP)、PⅢ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LVEF。分析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ⅢNP水平与BNP、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血清BNP[(1132.88±32.84)μg/L比(1984.63±84.61)μg/L]、PⅢNP水平[(26.44±5.89)ng/ml比(52.51±10.85)ng/ml]、LVEDd[(53.38±4.81)mm比(62.12±5.35)mm]和LVESd[(41.23±5.93)mm比(53.19±6.86)mm]均显著升高,LVEF[(49.85±4.57)%比(34.83±4.53)%]显著降低,P均=0.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BNP[(1242.68±36.71)μg/L比(1481.83±46.09)μg/L比(1938.39±51.94)μg/L]、PⅢNP水平[(34.36±5.92)ng/ml比(47.81±6.35)ng/ml比(60.94±6.74)ng/ml]显著升高,且I级组<Ⅱ级组<Ⅲ~Ⅳ级组,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ⅢNP水平与LVEDd、LVESd呈显著正相关(r=0.329,0.463,P=0.043,0.029),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51,P=0.036)。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血清PⅢNP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心室结构、心功能指标显著相关。
关键词:心律失常;胶原Ⅲ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异常移动或激动产生在窦房结之外,导致传导通道、节律、次序和频率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引起心脏跳动频率、节律等发生明显的变化[1]。有研究表明[2]:心肌组织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等是引起心律失常的潜在病理基础,能释放多种神经分泌细胞因子,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会增加成纤维细胞胶原量增加,加剧心肌间质纤维化。同时,机体还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传导干扰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3]。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属于Ⅲ类胶原合成物,加重心肌纤维化,血清指标PⅢNP能间接反映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探讨心肌纤维化血清指标PⅢNP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水平及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自愿到我科室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35例,设为心律失常组,男74例,女61例,年龄49~75(62.46±8.93)岁。NYHA心功能分级:I级37例,Ⅱ级39例,Ⅲ~Ⅳ级59例。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89例,设为健康对照组,男53例,女36例,年龄50~78(64.04±8.91)岁。本课题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检查方法具备知情权。纳入标准:(1)符合2016年更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中《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关于心律失常标准者;(2)均经过动态心电图、心电图等得到确诊。排除标准[5]:(1)合并电解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合并碘过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药物过敏者;(3)合并肺、肝、肾及骨代谢异常疾病者;(4)难以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诊断者。
1.2方法(1)标本采集:心律失常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3ml,30min离心,速度为5000r/min,完成血清分离后,放置于-20℃下备用;(2)检查方法:取上述采集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B型利钠肽(BNP)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血清PⅢNP水平;(3)心功能测定:采用GEVivid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1.7~3.4MHz,对心律失常组患者均行常规心脏切面检查,准确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有关操作严格遵循仪器操作说明书完成。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如有显著差异则进一步行两两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PⅢNP与患者心功能、BNP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