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思考范文

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思考

[摘要]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内外环境虽然向好,但仍存在一些历史羁绊和现实障碍。其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以党的精神为指针,增强思想建设新动能;以制度建设为关键,实现政治交接规范化;以组织建设为基石,实现政治交接程序化;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实现交接教育常态化;以统战工作为抓手,实现政治交接标准化。

[关键词]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

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是传承派优良传统、加强党派自身建设的战略问题,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基于派政治交接建设的价值及其相对滞后现状,进一步加强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实现政治交接呈现“新干劲、新气象”[1]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成就

从1997年开始,各级派组织为建立一整套政治交接的工作方法和制度体系奋斗了二十余年。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成绩整体向好向优。

(一)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外部环境向好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参政履职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派建设问题,指出“要支持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一些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派尤其是领导班子的五种能力不断提高。

(二)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内部环境变优一是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根本问题已基本解决。政治交接制度基本健全,工作机制基本建立。20年来,派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围绕“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政治交接成果,进一步明确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题开展政治交接活动,深刻领悟政治交接内涵: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2];目的在于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自身建设实际,不断推进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立足制度建设根本,从制度化、规范化入手,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在党派建设层面:探索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项目,加强党派专职干部、党派骨干成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部分派推行面向新成员、基层组织负责人的轮训机制;在完善党派组织机构、后备干部培养晋升、参政履职评价与跟踪考核、党派干部挂职历练等方面均进行了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二是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各派狠抓“四个建设、五种能力培养”落实,借鉴中国共产党党建经验,探索派政治交接规律,求真务实,着力解决政治交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价值取向差异、政治交接的干部培养欠缺、政治交接的组织建设疲软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先进党为榜样,积极探索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3]目前,派组织机构逐渐完善,建章立制稳步推进,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成为政治自觉,党派优良传统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参政履职水平显著提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迈上新台阶,自身能力不断增强。

二、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背景下,派建设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统一战线得到很大发展,但派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仍然有限,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进程缓慢,吸纳新成员选择面狭窄、结构不尽合理,致使政治交接年龄梯队断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统战素养参差不齐,派基层组织建设处境艰难。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各种思潮不断冲撞,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党内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风等消极因素,使部分派成员产生思想困惑,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发生动摇。

(二)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现实障碍在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中,派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派中央和省级组织由于其所处的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党派建设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普遍要好,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比较完善。比较而言,地市级派组织建设却困难重重,成为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薄弱环节。

1、地市级派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建设薄弱。派及其成员提升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形成政治共识,离不开培训学习。要把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学懂、弄透、做实,同样需要不断学习。要增强参政党政治素质,就必须加强党派成员定期教育培训。现有条件下,地市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社院三位一体,更多的是承担党外干部短训,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严重不足。即便省社会主义学院助力开展派代表人士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面窄、量少、不成系统,大多服务于干部培养与干部任用,难以满足派全面开展思想教育的要求。加之党派成员少、分散在不同单位、从事不同工作,地市级派要集中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就必须统筹协调好时间、地点、内容等,就必须争取相关党政部门、单位负责人的一致支持和配合。按照“谁组织、谁发文”要求,地市级党派机关发文很难取得与党委发文一样的效果,难有固定时间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地市级党派往往举办极小规模的新成员培训,组织学习党派历史、光荣传统,即便如此,由于时间和研究局限,讲座难以深入,收效甚微。地市级派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自学完成。在此背景下,党派成员思想政治素质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治交接质量和水平。二是组织建设局限。地市级派机关专职干部职数多为2-3人,党派组织机构工作无固定专人负责。虽然持续重视组织建设,在吸纳新成员方面能按组织程序推进,但难免疏于整体谋划,以致政治交接出现结构性后继无人现象。基层党派组织由于缺乏相关工作机制和约束机制,组织生活松散、纪律观念淡薄。派基层组织负责人由于缺乏明确的党派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上党派干部所在单位领导对多党合作价值认知各异,党派干部工作评价自由随意、组织认同感不强,出现有的党外干部在单位被“穿小鞋”、有的党派干部迈入快速晋升绿色通道的不均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治交接质量和水平。三是制度建设不全。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是有效推动政治交接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地市级派在纳新、继续教育、干部培养、干部晋升与考核等方面制度不完善,存在着重视纳新程序,缺乏纳新考察制度;重视新成员培训,缺乏系统培训制度和工作机制;重视党派优秀传统教育,缺乏党派优良传统研究与教育规划;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历练,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标准、缺乏跟踪考察和诫勉规范等问题。制度机制相对滞后,不利于提高政治交接的质量和水平。四是领导班子建设乏力。少数基层负责人虽然工作能力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养好、威望高,但往往因党派意识薄弱、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给派自身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派领导班子多为所在单位负责人,工作负担重,面对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冲突,无法两者兼顾,致使党派工作弱化。领导班子建设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交接的质量和水平。五是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不强。地市级派机关由于自身条件局限,缺乏整合相关部门资源的能力及其工作协调机制,致使后备干部储备、培养、考核、选拔存在一定的依附性。协商民主工作机制、党派干部参政履职机制、党派代表人士履职能力培养机制等均在统战工作框架下由党委相关部门主导完成,派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较为不足。

2、地市级派政治交接的外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党员干部统战意识薄弱甚至政治素质不合格,戴有色眼镜、搞区别对待,存在着派基层组织参政履职活动不受单位支持、参政履职成果不被单位认同、党派成员受到排斥、政治安排缺乏规范等现象。这些不良因素影响了派政治交接。

三、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着力点

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冲破思想藩篱,立足现有条件,着力解决地市级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推动政治交接建设。

(一)以思想建设为先导,夯实派政治交接思想基础思想建设的抓手是学习培训[4]。派建设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首先必须学会依靠自身力量给予解决。立足党派自身优势,加强派优良传统研究、加强党的精神和治国理政系列理论学习与研究,创新培训(如网络培训、培训专刊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开展面向全体党派成员、后备干部、基层组织负责人等不同对象的培训学习活动。适时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政治认同,夯实新时代派政治交接的思想基础。

(二)以制度建设为关键,实现派政治交接规范化对派自身各项工作开展制度化体检和工作机制规范化体检是新时代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派自身各项工作制度化体检和工作机制体检,尤其需要强调地市级派制度规范体检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派纳新考察制度、新成员培训制度、党派成员定期培训制度、后备干部轮训制度、后备干部考核推荐制度、党派干部培训制度、党派干部跟踪考察制度、党派基层负责人考核制度等,做到事事有制度、履职有规范、考核有依据、晋升有标准、活动有准则。抓制度促规范重遵循,实现“人事有交替”“事业总前行”,精准政治交接,助推组织发展,实现政治交接目标。

(三)以党派自身建设为基石,实现政治交接工作机制程序化政治交接是派自身发展战略,是传承派优良政治传统、增强政治共识、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迈向新高度的新征程。派领导人的换届交替是政治交接征程中的关键点、新起点。派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优更强更先进,才能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才能培养更加优秀的后备干部,也才能建成优秀的领导班子队伍、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最终才能有新一代杰出代表人士在制度规范框架内站到新起点,增强新动能,开启多党合作事业新征程。唯有立足自身,苦练内功,抓准人才培养,坚持标准程序考察,才能高效实现政治交接。

(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实现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常态化先进的理论是成功实践的指南。要成功进行派政治交接,需要学习并把握政治交接规律、深入领会政治交接内容,需要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常态化。基于当前教育培训现状,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学院在派教育培训领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省市两级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加强面向各个层面的教育培训,着力加强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探讨,长期开展面授、网络教学,将派优良传统传承好、发展好,为搞好派“四个建设”、增强“五种能力”贡献力量。

(五)以统战工作为抓手,实现派政治交接标准化要解决好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建设的外部环境问题,离不开统战部门协调。在我国经济社会“五位一体”发展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多党合作事业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全国人民日益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在全体派成员、全体党员尤其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学习仍有必要,有利于共同提高政治素质,消除双重标准,合理选拔考核领导干部,推动派政治交接有序进行。

作者:胡东平1陈超2 单位:1.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民盟宜昌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