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老龄社会与职校服务人才的培育范文

老龄社会与职校服务人才的培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老龄社会与职校服务人才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老龄社会与职校服务人才的培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五期

一、我国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目前,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老龄社会。据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测算(见下页表):中国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4]。与许多国家的养老社会化进程相比,我国还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日益加剧的趋势。作为老年人口第一大省的山东问题更严峻:山东于1994年就进入老龄化。截至2012年底,80岁以上老人182.16万,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08万;空巢老人692万,占老年人总数的49%,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1000万,空巢率超过70%;到2015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预计将达到375万①。毋庸置疑,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养老市场。据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最新测算(2014年),我国未来老龄产业发展需要1200万个老年护理岗位,3000万-4000万个养老服务岗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老年服务相关专业的年招生数约2500人。可见,供需矛盾很大。以山东为例,目前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数量仅有5万人,只能满足10%的社会需求,缺口达40万-50万。到2020年需求数量将达到645万人。

(二)在岗人员素质低,高级管理人才紧缺根据民政部的调查,养老服务业在岗人员多以企业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临时工和农民工为主,学历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处于较低层次,无法满足老年人在生活、医护、精神等方面的综合需要,无法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化服务。据统计,全国具有老年护理员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不足100万,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不到50%,民办养老机构更低[5]。更加严峻的是,未来老龄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的团队管理人才,如中高端养老机构的院长、运营经理等。市场上已投入试运营的中高档养老社区、养老机构的投资者普遍最纠结的问题是项目找不到合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三)人才培养层次偏低,未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老年服务是一个朝阳专业,但从市场需求看,我国的人才培养非常滞后。首先是培养数量少、质量偏低。目前我国老年服务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多是中职或高职。这些学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多数院校面临“招生难、培养难、就业难”的困境。其次是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专业设置单一,集中体现在生活照料的基本需求上,如老年护理、康复、家政服务等。能满足老人精神高层次需求的,如老年心理、老年休闲等方向几乎是空白。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刚起步,领先的专业研究机构更是稀缺。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的思考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专业人才短缺是发展的瓶颈。人才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多层次、多领域,急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高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分别在“研究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培养方面各尽其责,全面改善养老服务业的人才状况[6]。对为一线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要找到学校发展、学生就业与为老服务的契合点。

(一)开设相关专业,扎实推进学历教育当下,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的相关专业在政策上得到了大力支持。国发〔2013〕35号文件规定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贯彻中央精神,许多省、市都相继文件强调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并明确给予各类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结合原有的专业群,设置有特色的专业。以旅游类高职院校为例,重点专业多是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营养烹饪、休闲服务等。依托这些专业群,可逐步开设老年营养与保健、老年休闲与服务、老年用品开发与销售等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比如大型城市养老机构、中高端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老年服务集团的运作与管理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老龄产业相关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岗位人员等。第二,选择最优的人才培养方式。养老服务人才虽然需求大,但现状是招生难、招工难、就业留存率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有社会观念层面的,也有政策体制层面的,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学校要在专业论证、设置、招生时就协调好这种矛盾。当下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激励(包括学费、就业、薪酬补贴),走政校合作(民政部门)或校企合作(大型的养老机构)之路,先做“订单班”,在环境变好和影响加大时,再稳步扩大规模。第三,切实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等工作。

(二)加强老年问题研究,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支撑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成立“老年服务与研发中心”,构建“产学研”平台,实现政府、学校、行业的合作,进行理论研究、运营养老机构。以旅游类高职院校为例,该类学校在服务行业的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众多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的合作伙伴,这些都可以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开发新的合作领域。比如星级酒店管理标准、服务的咨询和输出,可以对接大型的养老服务集团、中高端养老机构;旅行社、景区景点可以对接旅游养老、休闲养老的需求。

(三)进行普适性老年学教育,倡导志愿服务要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形成健康的社会养老文化。既要关爱老人,实现从“关爱自家老人”向“关爱社会老人”的思想转变,也要倡导老人自立。首先,开设一到两门老年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普适性的老年学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养老和自身养老的现实问题,培养从事养老服务岗位的积极意愿。其次,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给予一定的学分,激励学生主动、自愿地了解老人、服务老人。最后,要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可以定期邀请老人到学校交流或聘请有一定专长的老人到学校开讲座。

(四)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如前所述,我国养老服务业在岗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的需求很大。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继续教育,开设周末班、集中班、网络班等,推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结合养老服务业岗位需求,开发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总之,养老服务是现阶段必须面对的严峻社会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是关键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设置相关专业,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进行理论研究、实体运营,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功能。

作者:赵恩兰宋丽萍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