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党政干部“怨官”现象的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今社会中,党政干部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今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怨官”,它指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矛盾而产生怨气和牢骚的党政干部。如果这一群体的“怨气”过于旺盛的话,对自身来说,会导致工作不太顺利,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在组织方面来说,有可能会使整个系统形成一种“怨风”的风潮,势必会影响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和信任力。只有查找原因,找到化解对策,才能让他们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明确努力方向,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
(一)对当前领导干部心态,您的总体评价是。54%的受调查者是属于“平平淡淡”,25.28%的受调查者属于“整天抱怨、充满牢骚”,10.34%的受调查者属于“积极向上、勇于进取”,还有10.34%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干部群体中有怨气情绪的差不多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二)您认为当前领导干部怨气的轻重程度如何。认为干部中的“怨气”、“重”或“较重”的占48.22%,其中40.22%的受调查者认为“较重”,49.42%的受调查者认为“一般”,认为“轻”或“很轻”的仅占受调查者的2.29%。由此可得出,大部分的人认为干部的“怨气”是比较严重的。
(三)您认为哪类干部怨气最大。在受调查者看来,有三类干部“怨气”最重。一是县乡两级干部,有34.48%的人认为县级和乡级的干部怨气最大;有25.28%的人认为升职的希望渺茫“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怨气最大;三是不予重用,被晾到一边的干部,有16%的人认为,“不予重用,被晾到一边的干部”怨气最大。
(四)您认为造成干部怨气的主观原因是。受调查者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心态摆不正”(占63.21%),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不足(占36.78%),排在第三位的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占28.73%),其他原因的是11.49%。
(五)您认为造成干部怨气的客观原因是。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81.6%),“社会风气不良”(占63.21%),“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56.32%)。另外,43.6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团队不和谐,受排挤,16%的受调查者认为领导下达的任务,在下级执行的时候相对较弱,有些甚至还不执行,还有1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单位基础差,缺乏资金和人才”。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认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是造成党政干部怨气的主要客观原因。
(六)对于“怨气”较为严重的干部,您觉得上级领导应该如何做。觉得应该寻找一下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并找出医治的方法的占受调查者74.71%,认为应“改正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占72.71%,选择“多做思想工作,讲正气,树新风”的占到受访者的65.51%。而认为对于怨气干部应当“不予重用,晾到一边”的仅占4.59%。从上边的调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怨气”干部,受访者较少关注惩戒和处置措施,而更多地关注“怨气”的消解方法。
二、造成党政干部“怨官”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1.心态摆不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意识浓厚的国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意味着光宗耀祖。但是现在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人们不再把当官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看,与许多富豪相比,党政干部的收入要低得多,即使是与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相比,党政干部的收入也差一截。2.能力欠缺。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党政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是还有一些党政干部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缺乏应付自如的能力,由此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埋怨群众觉悟低,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工作等等。3.理想信念不坚定。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党政干部追求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理想信念,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满怀着必胜的信心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但是也有一些党政干部对科学理论不学习、不研究,由此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
(二)客观原因。1.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机制不健全。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三类党政干部怨气最大,分别是县乡两级党政干部晋升无望,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和不予重用的党政干部。他们怨气所指的核心问题都是晋升预期的渺茫或破灭。而造成他们晋升预期渺茫或破灭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这种机制的不健全表现为任职年龄一刀切、论资排辈、任人唯亲、任人唯上等方面。2.党政干部的收入与付出不匹配。对于县乡两级的干部来说,他们的收入除了工资能按月发放外,没有其他更多的额外收入。而且干部的工资整体水平不高,与飞涨的物价、房价相比,干部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他们拿着最少的钱,却干着最累的活,承受着最大的风险。3.团队不和谐。个别领导干部把官场当成了自己的权力场,喜好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在选拔用人的过程中,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上的现象,客观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和谐。
三、化解党政干部“怨官”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从党政干部的角度来看,必须要调心态、强能力、树信念。1.调心态。名利上要有满足感,党政干部要对名、利、地位之类的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对自己的待遇及升降去留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在职务晋升的道路上总有人快一些,有人慢一些,在名誉方面,同样也是有人获得多一些,有些则默默无闻。攀比是不会得到幸福的,所以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越是攀比,怨气越多。经常想想那些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雄先烈,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看看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群众,任何官员都没有理由怨天尤人。2.强能力。能力上要有危机感,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面对各种新问题,不少党政干部处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没学会”的尴尬境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在出席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这六种能力实际上都是党政干部在工作中的“能力短板”。3.树信念。思想上要有坚定感,20世纪90年代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众多磨难而变得更加坚强,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依靠了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未来的道路过程中,要始终相信共产党,相信在其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从组织部门的角度来看,必须要重教育、优机制、善沟通。1.重教育。一是加强价值观教育。我们党的干部不是封建官吏,而是人民公仆,要立志做大事,不能立志做大官。不图地位高低,只图事业有成,这是党政干部应有的人生价值追求。二是增强党性教育。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是党政干部培训的主阵地,肩负起党性教育主渠道的重任。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党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的内容要针对性地增强党性教育,在加强学习党性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将客观世界的改进与主观世界的改造相结合,要为加强党政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而努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素养。2.优机制。(1)优化晋升激励机制———让党政干部在政治上看到希望。在严格执行谈话、回避制度的同时,重要的是注意保留一些本地的干部融进县乡的领导班子中,乡镇干部中更加要结合一部分乡土干部;而对于那些工作时间比较长久、表现优秀、工龄较大的干部,可以有计划地将他们安排到县级的单位;对那些品德优越、在群众中具有良好的信誉、成绩较为突出的干部,采取的是让他们升职但不换地的办法,在职位较低的干部中提供较高的服务,提升领导干部的“天花板”高度;适当减少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县乡任职的数量;加大从乡镇党政干部中向上提拔的力度。(2)优化物质激励机制———让党政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根据赫茨伯格的因素理论观点,经济利益虽不再是首推的激励因素,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组织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协调,对那些长期生活在基层以及贫困地区的干部要经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要局限于级别和年限甚至经历。3.善沟通。一是要善于听取干部群体中“诤言”,跟上时代的脚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加强党的建设,在工作中要团结、向上。二是要完善干部群体的谈话制度,要积极与他们进行交谈。上级领导应该积极地开展下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下属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个方法在不少地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树榜样、强监督、讲和谐。1.树榜样。树立榜样对于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段时期学习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我们还要在生活中多找到一些像杨善洲一样的好榜样,以大众传播作为媒介,将一些优秀的、正面的人物加以宣传,并号召人们向其学习。2.强监督。要让群众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干部选用中来,在更广泛的空间“透视”干部选任工作,真正落实群众的监督权。要让干部选拔工作在阳光下操作,从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到提拔为领导干部的全过程,都应自始至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搞不正之风的人没有市场,受到遏制,无处遁形。3.提倡党政干部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宽宏大度、诚信待人。怨气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是一种不和谐的风气,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的和谐文化,进行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提倡文明、和谐之风,不让怨气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
作者:袁寒梅 单位:中共资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