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梦力量的党的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二期
一、以主体自身建设为内在驱动力,推进党的形象建设
(一)创新执政理念是党的形象建设的灵魂随着执政环境、党的地位以及任务的不断变化,党的执政理念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党的形象建设。我们必须逐步形成一条由重政治运动转向重制度安排、由重国家本位转向重人权本位、由重政权稳定转向重社会正义的执政理念新路。“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必然选择。坚持这一执政理念的首要问题是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党的亲民为民形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清晰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是新时期党的形象建设的源头活水;它深刻反映了当今时展的要求,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它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要求,实现了执政理念的新飞跃。“科学执政”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宝;它是新时期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关系的前提下,党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树立这一执政理念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管理体制,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有效地实现科学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执政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指导,是科学执政的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形象的有效途径。“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它是顺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它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强调这一执政理念,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增强党的感召力。
(二)改善执政作风是党的形象建设的行为体现改革开放后,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许多新情况,为顺应这些新变化、新要求,党的执政作风也融入了时代赋予的新内容。形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有机统一的执政作风。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途径。三者有机统一的执政作风,必将使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作风。“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科学精神,是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开拓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勤政高效”是党提高执政效率、完成执政使命的要求;“清正廉洁”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有的执政本色。只有改善执政作风,才能永葆我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凝聚中国各界力量,早日实现中国梦。
(三)优化党员个人形象是党的形象建设的表现形态党的形象是通过党派成员各个鲜活而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的。党员的个体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优化党员个人形象,必须加强其党性修养,务必使每个党员树立形象意识,自觉维护个人形象和党的形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原则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正人先正己,树立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只有优化党员个人形象,才能与民众保持亲和力,才能增加人民的满意度,才能为塑造党的形象锦上添花。
二、以优化公众对党的形象认知为外在要求,推进党的形象建设
(一)以凝聚实现“中国梦”力量为重要导向梦想有多远,决定我们能走多远。“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为终极目标,为梦想的实现指出了正确路径,激发了人们追梦的自信和勇气。“中国梦”有三大时代价值: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它为凝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新坐标;它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而党的形象建设要以凝聚实现“中国梦”力量为重要导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党的爱民为民形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树立党的亲民为民形象;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形象;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树立党的廉洁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众志成城,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实现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梦,将发挥着旗帜、文化的作用,将更好地引领着党的形象建设。
(二)以优化公众对党的形象的心理认知为视点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党执行政策的成效取决于党和民众的之间互适的程度,因此党的形象建设要处理好建设主体和评价主体之间的视角差异,搭建主客体和谐博弈的平台,就必须以群众的心理认知为视点。首先,端正党执行主体的执行心态,建立主客体的利益整合机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党员学习教育,努力破除官僚主义;“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兼顾,取信于民;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党与社会团体、公众的沟通交流。其次,增强公众对党的影响。将党的公关制度化、规范化,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发展基层民主”,培育优化公民自治组织,优化信息传播反馈机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和信访工作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和建立执行问责制,充分尊重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再次,培育执行力文化。吸收先进公关技术,打造专业的公关机构和人才,提高党的公关水平;加强国内外党际交流,发展和谐共存的政党环境,提升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最后,强化公民核心价值建设,不断提高目标群体的素质基础,增强其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意识,促进公众与党组织之间的对称性博弈,实现公众与党利益的最大化,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能。只有充分尊重并将主客体视角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党的形象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以强化政党公关活动为载体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党的政治运用和形象塑造提出了挑战。要维持高度的民意支持和稳定的执政环境,党必须以强化政党公关活动为载体,优化公众对党的形象认知。首先,党要坚持全员公关的原则,深入理解并科学运用大众媒体运作规律,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政治优势,充分利用媒介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优化党的形象。其次,坚持内部公关原则,团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加强党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严惩党内腐败,向民众表达反腐的意愿和决心,塑造党清正廉洁的公众形象,提高对外向心力。再次,利用媒体做好外部公关。加强与其他党派、团体、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调动各党派和社会公众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坚持诚实守信、双向沟通原则,采用网络视频、社交网站等方式,扩大民主参与,“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处理、权益保障机制”,增强公众对党的情感认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扩大党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信息机制,就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主动地向民众公开党的原则、立场、应对举措;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媒体沟通培训,助力党的形象建设。最后,“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建构良好的国外公关环境。组建一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全球媒体力量,大力开展党的形象境外宣传工作,以主动、高效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党形象的良好建构,以开放赢尊重,以透明获支持,提高国家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展现党的良好形象。
三、以处理党的形象三大关系为抓手,推进党的形象建设
(一)正确处理党的形象与政府形象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忽视了党的形象与政府形象的区别,导致党的形象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形象是党的形象的重要载体,党的形象是政府形象的基础和关键。这两者密切相关,但职能不同。党的意志是通过政府行政来体现的。政府形象的好坏,影响着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良好的政府形象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环境、党员作用的发挥等也将直接影响着政府执政的执行力度和深度。因此,党的形象与政府形象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在党政分开的过程中,党要总揽全局,理顺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各司其职,不断创新,使党的形象与政府的形象相得益彰。
(二)正确处理党的历史形象同当前形象的关系党的形象不会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党的历史形象同当前形象具有一脉相承性,党的历史形象为当前形象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当前形象是对历史形象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科学地看待党的历史形象与当前形象的关系,“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批判地继承党的历史形象,辩证地处理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当代的联系,以史为鉴,深刻分析,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现实,迎接挑战,不断探索,勇于变革,以创新型的政党形象示人;强化公关,完善沟通机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正确处理党的组织形象和个体形象的关系党的组织形象和党的个体形象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党的组织形象约束和规范着党的个体形象,是个体形象的组合提升;而党的个体形象又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丰富着党的组织形象。无论是哪种形象,都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活泼、生动的形象示人,增强党的感召力。党的组织形象属于公共资源,必须从宏观着手,考虑长远利益,着重在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作风、执政纲领改革,在党务公开、反腐倡廉、重大突发事件等与国家人民重大利益相关的问题上进行完善。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通过媒体与人民对话,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身先士卒,展现其亲民爱民形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工作,率先垂范,树立党员的为民形象和廉洁形象。至于普通党员形象建设,要通过官方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尊重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和个性特征,使宣传的典型有血有肉,可学可信;要从细微处着眼,展现党员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形成蝴蝶效应,增强党的形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形象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每位党员,身体力行,埋头苦干,优化党的形象,提高公众对党的认同和支持,为凝聚实现中国梦力量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作者:王员王立平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