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生行为管理模式创新范文

高职生行为管理模式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生行为管理模式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生行为管理模式创新

《学习月刊杂志》2014年第十三期

一“、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实践型”的行为管理模式指的是依据教育管理规律,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行动研究法来开展学生行为管理活动的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管理者应当尊重规律,这里的规律包括自然科学规律和社会科学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不断探究,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做课题研究,并不断创新解决办法,提高管理效能。“实践型”的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具备三个特征———“参与性”、“系统性”、“改进性”。

1、“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参与性。“参与性”是“实践性”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学生行为管理具有特殊性,它既是一种管理也是一种教育,它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它不同于对“物”或“工具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管理中来。然而,在我国传统的行为管理观念中,仍然习惯于将教师视作管理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导致了一个奇怪的悖论“一方面强调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塑造道德人格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被动接受道德灌输的对象(器物)”,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管理规律的。“实践型”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在学生的参与性上体现了传统学生行为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2、“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系统性。“实践型”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系统性”指的是,学生行为的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在统一的目标之下,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整个管理系统循序、连贯的运行,遵循规律,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实践型”学生行为管理的整个系统具有科学、统一的管理目标,并按照优化的程序进行管理。同时,管理系统是开放式的,它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学生家庭环境等紧密联系,能够不停的与外部环境交换物质、信息与能量,增强管理系统自身的生命力。因此,“实践型”学生行为管理系统是科学、高效、运作协调的。

3、“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性。“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是它的基本特征。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团队学习和信息共享,提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鼓励管理者之间共享管理经验,同时,根据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学生变化的个体情况,永恒发展和不断改进,它注重采用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适应新现实和新要求。“实践型”管理模式的改进不是盲目粗放的,而是科学适度的,是在技术手段的指导下进行的,有规划、有步骤、规模适度的。

二、“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的构建

构建“实践型”行为管理模式需要尊重规律与注重实践,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1+2”的系统即一个主体———“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加两个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创设共享平台”,来构建“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其中“以学生为管理主体”的中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两个支撑”的主要功能在于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平等、注重交流、富于变革的环境氛围。

1、以学生为管理主体。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主体,客体是自然”,“人始终是主体”。人不是机械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约束的被动客体,而是作为道德活动创造者和体现者的主体。我们在高职学生行为管理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传统的行为管理企图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向学生灌输既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并期望学生能够无条件的认同和接纳。遗憾的是,这种管理模式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没有给与学生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行为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加强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管理被动、自我生活管理缺失、自我时间管理低效、自我行为管理消极等特点,因此,在高职学生行为管理中,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高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行管理,要通过高职学生管理主体性的发挥增强其在行为管理中的自主力、能动力、创造力等核心能力,并且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管理中的辩证关系,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科学的引导和管理,提升学生的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形成应有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要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成为接受者和管理对象,而是有选择权、有能动性,有创造力的管理主体。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身心发展水平来自我管理,并将教师传授的思想、知识原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并以此指导行为。

2、建立学习型组织。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而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学校应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构筑共同愿景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让师生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从而形成共同的决策,这样可以激发热情,增强活力,产生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学校需重视团队学习,以发展师生员工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使每个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行为管理中的无效冲突与矛盾。同时,在学校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应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积极地探寻他人的心智模式,并学会系统思考,这样方可超越旧思维的禁锢,全面的客观反映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大到学校,小到每个师生员工都要实现自我超越,要从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树立更远大的目标。

3、创设共享平台。“实践型”高职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具有“参与性”的特征,它要求组织成员相互学习和信息共享。“组织如果缺乏知识分享的行动,则组织将成为一个思想贫瘠与行动力薄弱的孤岛”,学习和共享可以促进学校中新观点和新领悟的产生,师生员工在管理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需要相互沟通、互动共享、变单项认知为共同研讨,通过平等交流将个体力量转变为集体智慧。创设共享平台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行为管理的效能。共享系统的搭建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尊重差异。要承认师生员工的个体差异,在管理中要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法,支持新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享个人所得。二是要倡导民主。摒弃“行政型”管理模式的上下分明,变权威型管理文化为参与型管理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注重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校要建立起开放、民主、灵活的学习机制,创建集体学习、交流共享的条件,采用多样化的共享和学习方式,如信息交换、深度会谈、研讨等,对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善于集体分析和解决。

作者:李文渊赵继红冷磊宋春芳单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