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的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世纪桥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农民文化素质尤其是科技素养不足,对民生科技认知比较懈怠一般而言,公民个体的认知能力与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有很大关系,比较来看,文化水平越高,社会阅历越丰富,公民个体的认知能力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就我国农民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社会阅历和经历也比较单调。这表现在对一切问题的认识上趋于保守,尤其是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上尤其明显。农民文化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不高,与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关系,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显现还比较普遍,“全国有80%的人口集中于农村,只有20%的学校设在农村,而80%的学校,却分布在20%人口居住的城市。”[5]调查显示,“我国4.9亿多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2%,初中文化占48%,小学及小学以下占38%,文盲半文盲占7%。”[6]就我国公民整体科学素质而言,“200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8%,而美国2000年为17%,欧共体1992年为5%,加拿大1989年为4%,日本1991年为3%。”[7]当然,这是对中国公民的整体描述,如果加上城乡的差别,城市居民会上升一定的百分比,而农村居民则会降低一定的百分点。
(二)政府的支撑资源不足,限制了民生科技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可以肯定的是,重视科学技术和重视民生科技是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下的针对性选择。在重视科学技术的时候,我国整体国力不高,民众或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处在较低层次上,因此,注重科学技术主要是着眼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提升国力,二是改善发展经济。而在新世纪新阶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说中国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科学技术直接为人民服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8]
(三)农民公共需求多样,民生科技发展方向选择困难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弱项。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的政策着眼点又农村转向城市。改革开放后,农村与城市发展的资源保障天壤之别,在以城市迅速发展为背景的状况下,农村的落后面貌日益明显。可以说,农业、农村和农民涉及的问题和领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有农村风貌的改善,也需要农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等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三农领域问题都是异常复杂的,农民个体间对各自的问题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直接造成了农民公共需求的多样性,而农村民生科技的发展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有必要评估农民的公共需求,把农民最关心、最实际的方面选做农村民生科技的发展点。为此,必须“跟农业生产实际对接……如果再好的技术,农民用不起,也会阻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对于新技术的推广,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让农民亲眼见到好的效果,他们心里才会踏实。”[9]
二、促进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的政策应对
(一)注重“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科技素养。首先,必须夯实农民的文化基础。九年义务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的关键,必须常抓不懈,适当的时候要提高义务教育的层次,诸如普及高中教育。文化素质是农民成为新型农民的关键,缺少毕业的文化素质支撑,无法培养新型农民。其次,注重对农民在具体科技领域和培训。不可否认,农民的生活圈,工作全相对狭小,在对一系列科技相关的认知上还不能放开眼界,这影响了对一系列民生科技工作的选择。三是结合实际,注重农业科技专家和特派员的下乡指导和帮扶工作。农业科技专家和特派员学有所长,可以依托农村民生科技实践,使那些具有开拓精神、创业意愿的农民参与到农村民生科技活动中,并能通过活动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文化水平、科技素养等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使这些农民成为农村民生科技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发挥其示范作用,使农民认识到农村民生科技的重要作用,并自觉地接受农村民生科技及其产业。
(二)系统整合各种资源,把民生科技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注重制度创新,为农民科技发展提供助力。农村民生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既进行统筹规划,又结合各地不同民生特点,通过行政干预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和优先发展领域,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关注民生需求,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民生科技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10]二是注重财政投入,使农村民生科技发展有经费支持。农村民生科技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毕竟农村民生科技产业的发展不是朝夕之功,农民个人是无法支撑起来的。
(三)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公共需求,选好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点民生科技的发展点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必须对农民的公共需求有精准的把握,找到民生科技发展的“民生源头”,这也是发展民生科技的基本支点。诚然,农村“民生科技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公众需求的、具有社会公益特征、属于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的科技,其技术扩散需要政府主导,承担这些技术开发的组织也是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很难由单一的企业靠市场驱动力去解决。”[11]在农村民生科技的发展点上,未来可以主要着眼于“食品制造、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重大及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快速诊断、重大疫情、职业危害快速救治及康复、重大疾病新型诊疗技术、人体状态监测与疾病诊疗”[12]等领域开展工作。
作者:孔凡瑜李洪涛周柏春王金萍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