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民之友》2018年第z1期
摘要: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维度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表意效果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内含统治阶级的话语权威。交际效果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对话情境,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社会效果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维护党的统治,推动社会进步和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意效果;交际效果;社会效果
根据汉语各类词典的解释,“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而“结果”作为一个中性词,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判断。但是当我们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时,“效果”却隐含有“好的”“向着好的方向”的意思。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作为一项人类的目的性活动,人们对它的评价并非持中立立场,而是以一定的价值导向作为前提。只有符合话语主体预定目的、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结果,才能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进行论述。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意效果
“表意”是一个语义学概念,指用来表现概念或事物的语言符号与它所表现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作为结构语言学的核心概念,“表意”指能指系统和所指系统构成的表达含义的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意效果意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词语及其相关话语在叙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象中达到的效果。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意效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词可以拆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词语的构成可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围绕人的思想内容展开,而在思想内容中又明确突出“政治”的重要性,包括政治立场、态度、观点等各个方面。“思想”与“政治”两个名词构成了对“教育”的限定,“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二者进行,而“教育”一词又规定了这一活动进行的形式,它有别于其它政治活动,以传授教导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词语仅从其字面就已经界定了它基本的内容与形式。从其内容与形式引申开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就形成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都已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也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从原来的讲授传导变成了以讲授传导为主、渗透和体验为辅的格局。
1.2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本身已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在人的精神领域中展开。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地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作用于人的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其话语的有效性主要来源于“认同”,即认同执政党的合法性,认同现有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统治阶级的符号体系等。再者,纵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其话语主体、产生缘由、存在目的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整个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传播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合法性争夺的历史。”[1]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意识形态实践活动。
1.3内含统治阶级的话语权威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一词并未指明它的话语主体,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长期建构过程中,它已内在赋予自身统治阶级话语的权威地位。具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开展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其理论指导到行为规范,从话语生产、话语分配再到话语消费的一系列过程全部被纳入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监控范围。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被权威学者定义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4虽然这一定义没有明确指出统治阶级是这一“目的、计划和组织”的实施者,但是它隐含着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的话语关系。从事实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统治阶级的言说行为。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交际效果
20世纪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最早开始研究“以言行事”,为言语行为理论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观点为“说话即做事”。奥斯汀认为:“实施一个说话行为,一般也是,而且本身就是,实施一个行事行为。”[3]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说话时,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本身这一行为,即人们发出一定的声音来表达一定的结构以及一定的意义等,它指说话这一物理行为,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或者是其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意图被听话人领会并对其行为、思想、信念、情感等方面产生的效果或影响,即语言交际带来的后果。[3]这三种行为中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交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场对话,它是交往情境中的“以言行事”。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意图与受教育者产生“对话”,既是言内行为,又是言外行为,同时也产生言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交际效果,既包括受教育者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和把握,又包括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其认知、情感、态度、信念和行为等方面一系列的改变。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通过传导社会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受教育者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品德能力等。进一步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知行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育者先把外在社会要求(价值准则、理论观点、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个人意识,而后再由受教育者将个人意识、思想动机转化为外在行为和行为习惯。”[4]59,141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可以还原成“听者”与“说者”的对话,故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都可以从交际效果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可以从“听者”的心理与行为两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效果进行实际测量,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的测量有了“落脚点”。首先,每一次对话的结果(对“听者”心理与行为的正向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听者”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和实现自我的成效)可以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分解测量,从而获得每一次对话结果的数据或信息。其次,对前一次对话结果的追踪又成为优化下一次对话的依据,从而倒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内容、方式、载体、环境)及其过程(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等),并且通过不断的调试形成相对有效的要素组合和过程程序。最后,经过调试的要素组合和过程程序又被运用到新的对话当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朝着优化方向发展。从历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灌输教育与改革开放后说理教育、体验教育和渗透教育共存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果从工具理性的考量标准转向多种理性的融合,即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交往理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被看成是“说者”与“听者”的对话,每一次对话都有着不同的言说背景和认知前提,“听者”被还原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或者有着不同特征的群体。每一场对话都变得独特而丰富。言说主体必须充分考察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产生的交际效果,才能顺利完成对话,从而达成共识。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史与党史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始终是党的重要任务和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实践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子系统的其他社会实践相配合,并且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社会实践相耦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效果,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来考察它所具有的工具理性价值,包含有三个层次。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以及保障党的各项任务完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实践的一部分,随着党史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在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思想工作”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在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并将其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手段。在以为代表的当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将实现“中国梦”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自身话语体系。由此可见,随着党自身工作和中心任务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会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社会效果的一大表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配合党的政策、中心任务时所起到的作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实践和政治上层建筑,在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良性发展,以及在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所起的成效是积极的。从这一层次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社会效果要考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与其他社会实践的配合度,更准确地讲,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要适应或者主动推动国内宏观语境的良性发展趋势。就这一层次的效果研究来看,其视野更为宏观,指标更为多元,并且将很多隐性的、长期的效果纳入研究范围。然而,也有可能因考虑的因素过多而难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尤其还应指出的是,从这一层次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社会效果要求摆脱从党史角度,即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党的工作、任务的角度,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融入到宽广的人类社会实践的范畴,从而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到的作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作为意识形态实践,在鉴别不同制度社会的优越性,提升人类整体生产力水平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就全球态势而言,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竞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成为新的社会形态。这里需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能否得到人类普遍的认同,能否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自我验证。从这一层次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求对不同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把社会发展的优越性作为效果评价指标。
4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可以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进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意效果考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词语及其相关话语在叙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象中起到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交际效果考察的是教育者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以及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其认知、情感、态度、信念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效果考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助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金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历史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17(2):38-4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珂铭.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与交际效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9-10.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李小红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