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范文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人民周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阐述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含与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原因;提出了树立显隐有机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探寻高校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加强网络隐性教育交流平台建设,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环境的积极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系统地传授教育内容,但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孕育而生,并以其独特的持续性、渗透性等优势适应着新的环境要求。目前,高校仍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解

1.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社会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展现的是显隐两种教育方式的共同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关键在于对“隐”的理解。“隐”字在《辞海》中作为动词时基本词义为“藏匿、隐蔽”“隐瞒”;作为副词时基本词义为“暗暗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是通过潜隐的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实践,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整个过程来看,可以通过施教和受教两方面来分析“隐”。施教方面主要是将教育目的、内容等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受教方面主要是通过协会的活动、学术沙龙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将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来影响受教育者。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2.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独特的“隐”字,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教育内容和目的融于实践中,使其在特点方面明显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1)教育对象的自主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教育主体中的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教育主体中的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教育主体此时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所获经验的过程完全是主体主动选择、主动参与的结果,所以隐性教育常常会激发教育主体的各种潜能、灵感和憧憬。”[2](2)教育内容的渗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立的内容,而是要与专业课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等途径融合。”[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将所学知识有效内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例如,角色体验教学模式中,父母和孩子交换所处的角色,角色发生变化后,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压力。通过角色体验的实践活动,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并感受所扮演的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3)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教育内容等融入实践活动之中,从校内到校外都呈现出多样的教育方式。校内方面有学校的社团活动、多样的社会实践、学生军训、校运动会、校庆活动等。校外方面有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教育实习、“三下乡”活动等。它们都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具体体现。(4)教育效果的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受教育者,必然引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产生实际教育效用。”[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并注重情感的表达,借助暗示、鼓励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帮助受教育者真正认同所学知识。

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德,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内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非理性因素,注重情、意、行3个方面的内容,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融入高校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并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体验和亲身实践的方式,增强对思想品德认知的认可,帮助受教育者将教育目标有效内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工作与时俱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更有利于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体现教育工作的时代性。例如,充满学术氛围的学术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讲座可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帮助解决受教育者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术沙龙是形式相对自由的学术聚会,在确定主题后,通过讨论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主题讲演或反对,或补充,或商榷,或修正,该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的特点。除了学术研究类型以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有文学艺术型及校外的社会实践型。例如,志愿者活动、教育实习、带薪实习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信息化社会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促进教育逐步走向开放,体现现代教育的时代性。

3.有利于补充和完善显性教育,实现教育方式有效互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长期作用于教育教学中。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有学术型、文学艺术型、社会实践型等多样的教育方式,应该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法为主,主要是帮助受教育者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将情感、意志与行为有机结合,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助于受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效地内化。

三、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隐性思政教育的应用意识薄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显性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完善,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教育环境提出的新要求。”[5]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及教育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意识薄弱,而高校对该问题缺乏相应的重视,同时因为其潜隐性的特点,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融入环境之中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施教方面对教育者的要求高,操作复杂,实施周期较长。而受教方面则易出现缺乏确定的施教主体和固定的集中场所等问题。因此,目前高校很难坚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经常以“一阵风”的形式出现,很难形成长期的效果。

2.教师实施的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教育方法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应手段。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吸收了传统隐性教育中重要的方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系统化,具体表现为环境陶冶、渗透教学、暗示教育等。”[6]但教育者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缺乏应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施教者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全面,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方法创新意识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度不高等。

3.课堂外隐性教育资源利用不足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虽多样,但教育者仍然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上,对于具有渗透性和潜隐性特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同时,相关的制度体制机制不健全,很难调动教育者开展隐性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部分的受教育者都成为了网民,他们利用网络了解社会、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休闲娱乐等,校园网络应成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资源,成为传达重要信息与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高校却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四、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把握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理想、道德、规范等教育,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兼顾各方面的同时有所突破,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提高。高校确立的教育目标是有统一标准的,但是具体的受教育者存在个体的差异,统一的教育标准和有差异的个体会产生矛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庞杂,并存在一定的重复性,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问题,实施中不仅耗时,而且难以把握其重点内容。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化研究不足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来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追求新奇有个性的事情,注重“情”“意”“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虽逐渐增多,但不够系统和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重视程度和深入研究程度不够。国内的学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虽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整体的体系化的认识,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开展。

3.教育者能力素质欠缺教育者作为对受教育者的素质产生直接影响的个人,其个人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育者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素质,否则这个教育者的“教育”就只能停留在理念上。教育者缺乏过硬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育者若缺乏过硬的能力素质,就会使教育者很难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中。教育者教育方法的创新,需要学会将环境渗透法、榜样教育法、暗示教学法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仅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还要有扎实的能力素质,能够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践技能。

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制机制不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办学体制等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者的办学理念、价值理念,它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位学生。”[7]领导导向机制不健全,教育者很难主动形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尤其在实践方面,领导对教育者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培训不够,教育者难以形成隐性思政教育的应用意识。领导对教育者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者缺乏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五、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树立显隐有机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所谓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的意图、目的能让教育对象感受到的一种教育方法。”[8]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明显、公开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教育内容融入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中,两者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结合教育者的个人魅力、课堂氛围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而在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显隐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受教育者掌握教育内容,而且还能帮助受教育者将所学知识有效内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目的。

2.探寻高校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育资源①探寻高校社团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明确教育主题,通过教育主题影响受教育者。例如,高校的廉风协会,紧紧围绕反腐倡廉的主题,通过廉洁宣誓、廉洁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将反腐倡廉的主题寓于各项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形成廉洁的观念。②探寻学校各项活动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学校开展的校庆活动、运动会、迎新晚会、教育成果展、书画摄影展等,将活动的教育主题渗透于整个活动中,积极鼓励受教育者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③重视学术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术活动中讲授者的人格魅力及学术氛围都是重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应该努力提升讲授者的个人素质。

3.加强网络隐性教育交流平台建设高校应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既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积极丰富校园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以潜隐的方式把教育的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学校应积极开通主题网站,如学雷锋活动、校园红歌大赛、读书活动月等。在校园网上针对不同的主题活动,宣传相应的主题,在向受教育者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校应利用QQ、微博、微信等多种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发展状态,了解受教者的真实状态。

4.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多种教育方法,如环境熏陶法、渗透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而目前高校对于隐性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需要在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能力素质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时,增强教育方式的艺术性,例如,可以通过组织红歌比赛,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音乐中,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艺术性。

5.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环境的积极效应同辈群体由于价值观、社会地位相近,个体在群体中都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各种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要努力引导同辈群体发挥积极的作用,注重对同辈群体的分类与指导,面对不同类型的同辈群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健康的同辈群体要使其发挥表率作用;中间型的同辈群体,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破坏性的群体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积极发挥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他们的思想观点、行为等都会对同辈中的其他人员产生较大的影响,要积极发挥同辈群体中优秀个体的榜样示范作用,使他们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同辈群体。同辈心理咨询能够减轻受教者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同辈群体的年龄、兴趣爱好等比较相似,对于受教育者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感同身受,理解受教者的心理,便于疏导受教育者。

作者:胡晓燕1;周方2 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2.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