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群言》2018年第5期
【摘要】政治新常态对党外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功能作用及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等提出了新的指向和更高要求。政治新常态下,党外干部成长及其队伍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应紧紧抓住政治新常态这一历史机遇,从积极构建顶层设计的落实机制,建立由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等有机组成的法治化体系,努力提高党外干部能力素养,营造适宜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断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以呈现出新时代多党合作的新气象、新作为、新面貌。
【关键词】政治新常态;党外干部;成长路径
当前,学界关于政治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成长发展及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党内干部方面。本文拟就政治新常态下党外干部的成长路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完善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些许建议参考。
一、政治新常态对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向和要求
(一)新民主政治观下党外干部参政议政的功能地位愈加凸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政协则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积极发挥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汇聚起最为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为此,其必然前提就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干部队伍,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二)“法治中国”理念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指向明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标志着党领导下的治国理政势必进入制度化、法治化状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关涉党外干部队伍的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也必然被囊括其中,从而为以法治化为目标指向的完善党外干部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机制指明了发展路径。
(三)政治新常态下党外干部能力素养结构的指向及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方面展现出了鲜明的特征。新政治生态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在领导干部的政治发展及能力素养方面有所反映和要求,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政治新常态下干部的能力素养及科学选人用人提供了基本标准。按照政治新常态的指向及要求,新政治生态下党外干部的政治素养、法治素养、担当意识及改革创新素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二、政治新常态下党外干部成长的困境
(一)队伍建设及成长路径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两份文件对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及成长路径相关问题做了顶层设计,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时代背景及思想基础方面,《意见》指出应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思想根源上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在建设总体要求方面,《意见》指出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要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指明了党外干部能力素养及队伍素质建设的目标。在成长路径方面,《意见》在尊重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分“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四个环节做了规划统领,为党外干部的成长及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在责任主体方面,《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应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使用承担政治责任,统战部门应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工作,并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管理中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组织部门则负责党外干部的考察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应密切配合。如此,《意见》从时代背景及思想基础、总体要求、成长路径、责任主体等方面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对党外干部成长发展的相关问题做了规划统领。尽管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都努力将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党外干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也取得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单位或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对党外干部工作不够重视,对党外干部的物色发现、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缺乏可操作性的整体规划。从整体上看,中央对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与部分基层执行的实际效果之间相差甚远。这是现阶段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困扰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愿景与现实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法治中国”这一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前,党外干部队伍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也被纳入其中。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愿景,就是要消除党外干部发现储备、教育培养的随意性现象,破除选拔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人治状态,代之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实现党外干部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相关政策的持续性。但是从现阶段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制度化、法制化目标还任重道远。一是党外干部成长路径中的发现储备环节薄弱被广为诟病。由于发现储备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落实机制,党外干部的储备人才较为薄弱,队伍年龄结构失衡,一些基层地区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以致在选拔使用时出现“拿着帽子找人”的情况。二是在党外干部的教育培养方面,一些地方未能建立制度化的党外干部教育培养规划体系,缺乏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教育培养的时间和频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安排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在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竞争性选拔制度及协同机制。《意见》规定统战部门负责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考察等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之间的联动缺少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衔接,以致党外干部成长过程中出现培养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四是在党外干部队伍的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文件,在干部队伍管理上未能将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视同仁,使得一些地方对党外干部的管理比较松散。
(三)对党外干部发挥作用的目标期望与其实际发挥作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民主政治观得到高度肯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这一重要的政治力量也承载了国家和社会更高的期望,理应在政治协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党外干部发挥的实际作用有限主要受制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主要是党外干部自身的能力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外代表人士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由于缺乏行政职务经验、基层工作经历等,往往在行政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除了少数有党外干部职数和岗位要求的领导职位,党外干部在一些与党内干部公开平等竞争的职位上很难脱颖而出。[1]可见,自身素质能力存在缺陷限制了党外干部作用的发挥。外因方面,一是未能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党外干部梯队。一些地方党外干部的来源和选拔渠道狭窄,绝大多数来源于高校、科研机构,知识结构和背景经历相似;一些地方的党外干部出现年龄结构失衡、人才断层现象,影响了党外干部队伍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缺少能够尽情施展才能的平台和环境。受职数、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党外干部担任正职少、副职多,实职少、虚职多的现象难以改变,拥有的决策权较为有限,以致在工作中可能放不开手脚。有的党外干部缺乏积极参政议政的深切体验,对建议权、监督权等作用发挥不足。这些外因对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困扰。
三、党外干部成长路径优化策略
(一)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顶层设计的落实机制在政治新常态下不断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必须坚持贯彻《意见》和《条例》对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的要求,积极构建顶层设计的落实机制。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中央最新的政策文件、指示精神等,及时出台对接的政策文件进行细化落实,积极构建党委领导、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等有机协同的助力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大统战格局。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和政府人才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党委的名义提升政策制定主体的层次,强化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的统筹性和权威性,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再次,建议实施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地方党外干部队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意见》和《条例》有明确要求的,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到位;对于一些指导性意见或实在有困难的,也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衔接,有计划、有步骤地细化和量化各项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贯彻落实机制。通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年度考核目标体系,列入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述职和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或领导、管理责任。
(二)全面推进党外干部队伍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实现政治新常态下的法治化愿景,要进一步将党外干部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和法治体系,改变现阶段主要依靠政策文件指导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代之以构建由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等有机组成的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法治体系。首先,应切实论证出台一部关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专门性法律,对党外干部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及队伍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出规定,填补当前该领域尚无专门法律进行规范的空白,构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法治体系的顶层依据。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进一步完善关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继续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队伍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要研究、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制度、机制上完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党外干部的相关具体措施,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2]最后,要充分制订各种形式的专项发展规划,用规划来统领党外干部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向前发展。
(三)努力提高党外干部能力素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党外干部提升能力素养,一是要靠自身努力。党外干部要主动向“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基本标准看齐,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刻苦钻研,在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并在行业领域和人民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要根据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综合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自省、修德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参政议政、合作共事及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靠组织培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贯彻落实《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培养“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互为补充、课堂培训与网络培训有机结合的新格局。[3]通过更新思路理念、完善培训模式,采用挂职锻炼、逐步建立实践锻炼基地等方式,为党外干部提高综合素质搭建更广更多的平台,服务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
(四)塑造适宜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在政治新常态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政治环境,各相关部门应积极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塑造一个适宜的政治生态环境。首先,要尊重党外干部的成长规律。党外干部从被发现到接受教育培养、不断成长,再到成熟、被提拔使用,有一个成长周期和过程,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等应更新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尽早发现、尽早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在遵循党外干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促使党外干部尽早成长、成熟。其次,要从思想上重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不断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各级党委要将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和发现、培养、使用工作。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及有关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深刻认识到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本质和实质,从思想上改变培养使用党外干部是政治安排的错误观念,从而真正重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及工作开展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再次,要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将党外干部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道路的同时,应切实关注党外干部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利益诉求,不断完善党外干部的配套福利制度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最后,要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及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积极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打造适应干部多样化需求的人性化智能学习平台和干部队伍动态管理系统,为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朝晖,刘继华.党外干部任用的条件及培养选拔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J].理论界,2014(12):48-51.
[2]讲政治讲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N].扬州晚报,2017-01-17.
[3]推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J].中国统一战线,2010(10):1.
作者:彭亮;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