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效果及安全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81例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氯米帕明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Y-BOCS及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患者强迫行为、思维,安全性高。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安全性
强迫性障碍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强迫行为及强迫思维两大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指出[1],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强迫性障碍的高发年龄段,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上治疗成人强迫障碍常用药物,其疗效得到临床一致肯定,但对于其应用于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患者,经强迫症状、头颅CT等检查确诊符合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2],纳入患者年龄12~18岁,耶鲁—布朗强迫症状评分(Y-BOCS)≥16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药物禁忌证,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精神分裂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96±1.32)岁;病程5~19个月,平均病程(11.99±2.03)个月。观察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5.02±1.36)岁;病程5~20个月,平均病程(12.04±2.02)个月。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米帕明(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27)口服,12岁者,起始剂量12.5mg/次,2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25mg/次,>12岁者起始剂量25mg/次,2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50mg/次;观察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H.LundbeckA/S生产,批准文号H20150163)口服,12岁者起始剂量5mg/(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10mg/次,>12岁者起始剂量10mg/(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20mg/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6周后对比疗效。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显效:强迫行为、思维基本消失,Y-BOCS评分减少幅度>75%;有效:强迫思维、行为明显好转,Y-BOCS评分减分率50%~75%;无效:未达有效标准[3]。(2)强迫行为思维变化:采用Y-BOCS评分进行评价,其内包括强迫行为、强迫行为两大维度,10项内容,每项0~4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越严重。(3)安全性:依据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内行为毒性、化验异常、神经系统症状3项进行评价,每项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5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强迫行为、思维变化及安全性观察组治疗后Y-BOCS评分及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3讨论
强迫性障碍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症性障碍,又称为强迫症,临床上以强迫观念反复出现为主要特征,出现的强迫观念反复进入意识领域,患者有一定自制力,但对于强迫行为及思维无控制力,对日常生活学习等造成严重影响[4]。青少年是强迫性障碍的高发期,目前临床上对于其确切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但长时间临床研究证实,遗传、生化改变及基底核功能失调的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关联[5]。临床研究证实[6],若患者一级亲属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则其发病率显著高于无亲属患病者;生化方面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水平异常,有研究指出[7],通过应用5-羟色胺回收阻滞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强迫性障碍的主要手段,氯米帕明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其作用于集体主要是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产生治疗效果,但是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儿童青少年患者由于机体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全,表现更为明显,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8]。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精神类疾病常用药物,其作用于机体后,主要通过提升中枢神经系统5-HT能,发挥抑制5-HT再摄取效用[9]。临床上对于其研究报道主要是针对成人强迫性障碍治疗,其效果得到临床一致肯定,而临床常规用药治疗中不建议其应用于<18岁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用药显示,批准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在12~17岁年龄段患者中应用[10],本文中所选取患者年龄均≥12岁,入组前均对患者及家属明白告知,治疗中依据患者年龄严格区分用药剂量,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情况,在出现不良事件后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治疗安全性。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Y-BOCS、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临床分析认为,随着氯米帕明在临床时间延长,其耐药性逐渐提升,加之不良反应明显,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整体疗效降低,而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上一种新型SSRIs药物,避免药物平台期因素影响,同时由于其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较少,患者更易接受,能够保持较佳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与龚郁杏等学者[11]研究结果一致。本文随访时间短,纳入病例少,可能影响论证强度,在后续治疗中,会进一步增加病例数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可靠参考依据。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障碍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强迫行为及强迫思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燕玲.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解读:概述[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4):246-248.
[2]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6):353-366.
[3]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0.
[4]江开达.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6-120.
[5]黄国明,钞雪林,陈建云.青少年强迫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家庭环境研究[J].江西医药,2017,52(3):259-260,267.
[6]刘长成,张新风,徐黎明,等.强迫障碍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及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8,18(2):98-102.
[7]杨孝,李启洪,蒋令朋.SSRIs和丁螺环酮对首发强迫障碍患者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4):280-283.
[8]向汉周.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2):39-40,43.
作者:解凯 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