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范文

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急需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本文基于高校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从以项目任务驱动为导向、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资源、搭建校媒合作平台、打造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复合型人才;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

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急需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然而,传媒高等教育落后于行业实践,大多数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以传统媒体传播形态为主,难以适应融合型新媒体的要求,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实践型师资紧缺等传媒人才培养问题。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媒体融合的关键期,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实践教学的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项目任务驱动为导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训练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课程的评价方式却较为单一,通常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多寡的唯一尺度。这种以考试为驱动的评价标准导致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许多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并未真正掌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因此,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应尽量以项目制或作品制为导向,基于任务驱动倒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进而达到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媒体岗位对“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让学生提交完整的作品,以技术能力、操作熟练度和课程作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程度,进而培养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将课程教学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相结合,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此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达到通过参赛作品创作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作品获奖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提供逼真的全媒体实训环境

传媒业态的智能化转型发展倒逼高校传媒教育做出相应改变。在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的过程中,面对诸如融媒体“中央厨房”等新事物,高校传媒教育必须紧跟技术发展和业界格局新变化,通过加大对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投入,构建科学完整的实验室体系。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可以通过建设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媒体云平台、媒体创作工作室等方式,让学生提前通过实验教学了解媒体的信息采集流程和拟态工作环境,进而培养其全媒体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传媒技术进步的成果,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新闻传播的实验教学中,建立新闻传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打造逼真的全媒体实训环境。虚拟仿真实验可将传统新闻采访活动中不适合学生进入的现场,如泥石流、火灾和地震等灾害事件的特殊场景,或是传统教学中无法进行立体展示的场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营造虚拟仿真场景,或是让学生能够自主进入虚拟场景进行沉浸式、交互式实地采访体验,并在线进行融合报道实验,或是借助VR展示平台,提高广告展示设计的传播效果。

三、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资源,拓展学生校内实习实训空间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要求较高,但是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校外实习基地的维护又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校园媒体实践性教学成为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应该高度重视诸如校报、广播电台、网站、全媒体中心等校园媒体资源,以及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各种自媒体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校园媒体的生产实践中,将其采写的新闻稿或创作的音视频作品上传至各类校园媒体实训平台,自觉接受社会效果的检验;或是让学生参与自媒体公众号的运营,增加其全媒体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策划、采访、写作、编辑、摄影、摄像、多种媒体融合的综合能力。[1]目前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都非常注重借力校园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不仅活跃在学院、学校的全媒体中心等各部门的新媒体运营平台,一些院系还通过自建自媒体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新闻采、写、编、评能力,以及网络主题策划与传播等综合能力。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也开设了由学生团队负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桂工新视听”,学生拍摄的“桂工版抖肩舞”在QQ空间、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的点击量达10万余次,“桂工新视听”已成为该校传播学专业学生展示实践作品的重要平台。

四、搭建校媒合作的新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

社会媒体实习是新闻传播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新闻传播类专业除了要做好校内实验室建设外,还要将实验室开设到各个新闻媒体单位。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要牢牢抓住“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的契机,以“部校共建”促教学实践结合,充分借助媒体资源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不仅要推动本校青年教师到当地主流媒体挂职交流,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逐步推动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有机融合,而且要积极搭建优秀媒体骨干进入课堂的通道,加大从新闻媒体聘用兼职导师的力度,聘请媒体领导、资深记者和编辑以开设系列讲座、合作开设课程等形式,充分发挥编辑、记者传帮带的实战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自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高潮迭起,对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需求也更为迫切。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应紧密结合当下媒体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新闻传播人才校媒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与区域融媒体中心的深度合作。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可以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诸多的就业机会。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高校可为其输送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

五、打造实践育人特色项目,在国情教育中强化实战能力

新闻传播学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鲜明的社会实践性,[2]这就决定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将国情教育实践与专业学科特色相结合,开展特色化国情教育实践,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3]这就要求各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不仅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书育人,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省情教育,建设一批“进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新闻传播实践育人项目,在社会调查、参访交流、公益服务中培养学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意识,强化其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新闻传播的实践综合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并在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比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国工程走访实践活动”,记录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南昌大学组织师生赴中央苏区进行深度体验与实践,讲述“老兵的故事”;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了“专业采风”特色课程,精心制定选题并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进行社会调查……简言之,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实践育人项目要立足专业优势,与国情省情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设计、有计划、有目标地强化新闻传播的实战能力。

作者: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