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研究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研究

《清风》2018年第5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提升和优化引领实效性的机遇,这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主体间性、时效性以及参与性。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创新和优化路径:一是在价值取向上,实现思想政治引领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二是在形式方法上,实现“务实”和“务虚”的统一;三是在合力机制上,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统一。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引领;创新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日益明显,形成多元文化之间相互碰撞辉映。这种碰撞和交流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出极其剧烈的态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引领新媒体阵地,提升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契合

(一)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主体间性。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引领模式中往往采取“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即高校思想政治引领者过于重视其在引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忽略被引领者的“主体地位”,这种强调“听话”、“服从”、“划一”的思想政治引领语境忽视个体发展的特殊与差异,最终导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割裂。新媒体对这种“填鸭式”灌输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利用微信、微博、播客(Podcast)等新媒体双向、平等、直接的信息交流特性,展拓出平等包容、形式多样、良性互动的思想引领手段和工作平台,促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者能够及时、全面、有效地掌握引领对象的个体发展需求,从而更准确地制造、筛选、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内容,使其更加容易和轻松地被思想政治引领对象所接受。

(二)新媒体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时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达到这一点,引领的内容必须要与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相映照,即必须要有丰富、具体以及贴合实际的内容。而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引领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引领内容因其信息的采集、编写、复制、传播等均依靠传统媒介,因此常常出现引领内容滞后,不能有效指导和引领学生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进而不能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真实认同。新媒体在信息更新和传播的及时性能够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使信息的生成与传播呈现出动态、立体、跨时空的特点。由此,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紧密融合,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性的必然之路。

(三)新媒体保障了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参与性。新媒体从“面对面”到“键对键”,能够隐匿思想政治被引领者的真实身份,有助于打破现实生活中受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被引领对象“言非所思,言非所想,言不由衷,言而不尽”现象。每一个新媒体的用户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每个主体的表达欲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新媒体的匿名性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工作氛围,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二八现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在价值取向上,实现思想政治引领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社会化的实践,构成其个体功能和目的性价值;另一方面,它在具体的情景下又以具体的社会发展需求为尺度塑造人的思想品德,总体上规范人的发展方向,体现其社会功能和工具性价值。而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目的和手段是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的。因此,要提升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解决“事”和培养“人”的结合。在实践中要着眼长远,认识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仅仅要求把实践主体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从而达到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引领方向和服务支撑的功能,而且更要看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一项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长期性经常性活动,需要坚持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坚持“办大事”和“育好人”的统一,也是实现“义”和“利”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一是依托新媒体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行为规范功能。高校通过建立校属新媒体交流平台,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校纪校规等一系列的社会规范性要求通过图文并茂、形式生动、简洁明了的形象反复强化,吸引学生关注也减少学生产生“超限逆反”心理。同时,新媒体的交互性能够及时释放学生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习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通过吐槽、讽刺、恶搞等有效宣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被引领者的思想和情感认同。二是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价值引领功能。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引领融入校属新媒体信息生成、传播、交流和利用的全过程。让被引领者能够以喜闻乐见、创新表达的方式自觉接受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为党培育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是借助新媒体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成长服务功能。作为灵魂工程,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须正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高校思想引领工作要实现对被引领者的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的育人目的,就离不开“功利性”的考虑,就需要借助新媒体开发出满足大学生成长需要的服务功能,譬如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新媒体学习查询模块、娱乐休闲模块等,如提供网络选课,查询成绩、校园视频等学生在大学生活所需要的服务,使学生能够经常“逛逛”,这不仅提升校属新媒体的知名度,更重要是使大学生形成对校园思想政治引领新媒体的下意识联想,增强对校属新媒体的信任与认同,从而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二)在形式方法上,实现“务实”和“务虚”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在方法形式上的“务实”和“务虚”的统一主要指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形式层面上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高度融合,实现校园思想政治引领立体化辐射。我们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网络新媒体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校园媒体的作用,紧扣新时期下高校学生“求知、求新、求同、求趣、求美”的五求心理,按照“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时效性、情感性”的五大要求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正向联动、共同发力的校园全媒体网络,凝练出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党凝聚和引领青年。二是方法层面上,必须注重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上,科学的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出发点。不能因为理论的抽象难懂就放弃对理论的学习。高校应当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共享性高的特点,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开设远程学习课程等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占领网络学习阵地;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应当凸显实践价值,利用通达面广、成本低、隐匿性强、即时性高等优势通过创设虚拟的情景,实现促进引领者和被引领者交流互动的实践形式。譬如,微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最喜爱的信息通讯工具,高校可以依托于该平台,以体验式引领为切入点,举行与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相关的“微活动、微征文、微投票、微公益、微调研、微预约、微访谈、微信墙、微视频(微直播)、微数据”十项微体验,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氛围营造与引导。

(三)在合力机制上,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统一。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必须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协调、和谐的发展思想政治引领的“大格局”。这首先要求做到必须落实全员育人的合力机制,建设和培育具有新媒体思维素养的专业队伍,形成校-院-系-级-班有序层级、全面参与的“大引领”系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扩大思想政治引领的覆盖面。此外,还必须在合力机制实现横向跨越的基础上,加强纵深建设,形成资源上、结构上纵横交错、立体多维的更高效的合力机制。其次,从过程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引领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协同统一的,共同构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影响、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辩证统一的人的思想品德社会化的过程,是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多要素、诸环节相互作用、联动发力的过程。其一,从宏观的角度看,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合力,需要重视外部环境的作用,高校要积极推进新媒体法治化进程,以规范社会网络大环境为面,营造良好的个人网络交往环境为点,创设先进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线,促进点、线、面有机结合,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其二,从中观的角度看,把思想政治引领具体过程看作连接外部环境和人的内部思想品德环境的桥梁,通过制度建设,完善从目标预测、管理规范、评价反馈到调整提升高度结合的、流畅运作的结构系统,优化思想政治引领的决策实施过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其三,从微观的角度看,外部环境的影响,引领手段的实施始终要通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被引领者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运动才最终发生效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动态平衡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是联结知和行的介体,是影响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化和外化实现过程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人的兴趣、性格、气质、态度等非智力、非理性心理因素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助于人们形成高尚的品德,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动力,反之亦然。因此,从微观的层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合力,需要重视在我国社会实现高速深刻变化的情形下,人民群众心理压力骤增,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现实,这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把握新时代的特征,进而结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引领的高度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在“知行统一”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黄小兰.高校校园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蒋超,王民强.新媒体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新闻战线,2015(06).

[4]陈德玺.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5]赵朝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03).

[6]高崧韬.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5.

作者:郑智华 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