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及创新范文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及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及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及创新

[摘要]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相融合,是实现思政课程教育引领作用实现最大化的根本途径,更是全面培育当今时代高品质人才的必由之路,所以始终保持高度融合并不断创新应作为长期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就在分析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时代意义基础上,针对二者之间融合的基本道路以及创新之路作出深刻的论述。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与意义;创新之路

随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新阶段,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育人模式,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主要关注的视角。为此,思政课程更要预知保持紧密的融合,并且呈现出不断创新的新姿态,由此方可确保“三全育人”工作时间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思政课程建设与实践之中,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也势必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时代意义

(一)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将会达到最大化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思政课程建设与全面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而在这里,全面主要体现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成为思政教育的主体,根据学生个体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和实时性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育,让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能更有着质的提升。而这无疑是思政课程教育引领作用最大化的切实体现,更是高素质、高要求、高标准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保证所在。

(二)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的主题必将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

从当前思政课程体系的结构来看,理论课与实践课作为两项重要结构,理论课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所在,为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与目标,而实践活动往往普遍被忽视。为此,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中,明确指出思政课程实践活动也要以理论课为中心,强调学生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践行所学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体会到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引领作用。因此,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的主题必将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这也是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所展现出的又一时代意义。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之路

(一)思想政治课程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理念来看,“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教育理念,是全面培育高品质人才的重要依托。因此,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之路必须以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为基础。在此期间,思政课成建设要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中心,各项教育教学共工作要以“德”为中心,强调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为基础,以此来深化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高度,这显然能够有效实现育人模式与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协同,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也自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实践活动要与思政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

在协同育人内视角下,由于思政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程思政与之相融合的道路中,必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与之保持同向、同行。其间,无论是在校内实训或实践方面,还是在校外综合实践方面,都要体现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作用,这无疑是全面培育当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想平台,更是加快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脚步的重要保证。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之路

(一)“三全育人”工作视角嵌入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之中

所谓的“三全育人”工作视角,指的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正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根本宗旨所在。为此,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融合中,先要将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主视角进行相互融合,进而确保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念更加明确,以保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引领作用的最大化呈现。其间,主要的实际操作应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要体现出普适性和长效性。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所要面对的教育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呈现。为此,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创新之路中,首先要将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进行不断细化,让小目标能够与全体教育对象保持相适合,进而为实现思政课程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这恰恰满足了课程思政全员教育的根本要求,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也会随之产生明显的改变,确保思政课程教育引领作用的最大化。其次,应将理想信念正确引导作为思政课程建设的宗旨。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根本宗旨来81看,促进教育对象正确树立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无疑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根本宗旨,但从教育对象自身的思想动态来看,理想信念普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此,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探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之路过程中,必须将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充分突显出来,因为这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根本前提,更是其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直观体现。

(二)要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构建思政课程体系

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创新道路中,有了明确的工作视角作为支撑,接下来就要针对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原因在于课程体系是承载“三全育人”全面进行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中的总体效果。在这里,要以“德为先”作为基本构建思想,具体操作必须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设置与“德育”相关的交叉课程。毋庸置疑,德育工作作为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价值观念、责任意识全面形成的主要载体,所以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将与“德育”工作相关的教育载体引入进来,成为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确保思政课程能够成为学生强化自身道德底线、完善个人道德行为、促进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平台,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正确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形成发挥出进一步的引领作用。其次,在实践课程方面要设置公益性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作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走“理论联系实际道路”的直观体现。

(三)立足课程思政基本内涵打造思政课程评价体系

从融合角度而言,必须体现在多角度深入融合,课程评价作为思政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是评价思政课程是否到达到教育目的和教育宗旨的主要平台。为此,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必须围绕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打造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来确保思政课程育人成果的最大化,具体操作要从三方面进行:首先,评价原则与评价标准上,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原则,并且以思政课程育人目标为评价标准。毋庸置疑,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这也要作为课程思政融合视域下思政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而在评价标准上,要将思政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项基本目标作为评价标准,以此确保思政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衡量标准更加明确。其次,评价内容上,集中体现在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培育三个方面。所谓的评价内容,指的就是究竟评价什么,这也是评价结果的重要支撑条件。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来看,主要体现在“三全”方面,而从思政课程的总体目标来看,就是要在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引领。为此,立足“三全育人”就以上三个观念的引领作用加以评价就是主要的评价内容,进而彰显思政课程育人过程能否实现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基本要求相统一。最后,评价方法上,要以师生互评的形式来进行。其中既包括问卷调查,又要包括实践考核,确保以最直接的方式能够展现出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引导效果,评价结果也正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始终保持创新的重要依据。

结论

通过以上观点论述不难发现,在协同育人视角下,真正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融合并非易事,而确保融合之路始终保持创新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不仅要明确思政课程建设的工作新视角,同时还要将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不断贾阿姨改进,更要将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放在重要位置。对此,如何做到不断强化以上三方面工作就成为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今后教学与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人才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所在。

作者:宋美超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