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大家庭》2017年第6期
摘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急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区域生态效率的变化。文章在选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和动态分解,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差距较大;2013—2015年,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幅度越来越大,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城市规模对地区生态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未对地区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提升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Super-SBM;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回归
1引言
云南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处于伊洛瓦底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和珠江6大水系的源头或上游、中游,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也一直是我国贫困发生的重灾区,全省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国家级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中有22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和任务,在急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生态效率是指使用生态资源来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是一种能够有效衡量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工具。本文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和生态效率变化趋势,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文献综述
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对生态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效率评价方法和区域生态效率的分析方面。关于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有:Picazo-Tadeo等[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方向性距离函数,对西班牙有关企业的经济与生态绩效进行了测算;Hellweg等[2]认为可以用相关费用与环境影响的比值来表示生态效率;付丽娜等[3]、吴金艳[4]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了相关研究。关于区域生态效率的研究方面:Camarero等[5]基于DEA方法测算了欧盟国家的生态效率;蔡洁等[6]使用BCC-DEA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个地市的生态效率,并对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李青松等[7]使用SE-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别对河南省2007—2012年的生态效率水平和生态效率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陈新华等[8]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广东省2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并从科技进步角度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此外,王瑾[9]、李胜兰等[10]、李健等[11]、张晓娣[12]也分别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进行研究。以上文献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生态效率已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缺乏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的研究。本文针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首先运用Super-SBM模型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然后根据Malmquist指数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解,最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提升生态效率的建议。
3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测算
3.1研究方法
3.1.1Super-SBM模型DEA模型
由Charnes等[13]最先提出,用于评价多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但传统的DEA模型忽视了投入产出的松弛性问题,因此所得效率值存在一定的偏差。Tone[14]于2001年提出SBM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松弛变量测度的非径向非角度DEA分析方法,但该模型所测效率值有时存在多个决策单元同时为1,以至于无法进一步对这些决策单元进行比较分析。为解决该问题,Tone[15]在2002年提出Super-SBM模型,该模型能够在SBM模型出现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情况下,进一步对这些决策单元进行分析评价。
3.1.2Malmquist指数
Malmquist指数最早由Malmquist提出,后经Färe等人[16]进行完善,目前该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生态效率的变化情况。
3.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通过借鉴成金华等[19]、汪克亮等[20]、郭思亮等[21]相关学者专家对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3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静态分析
根据本文所构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得出2013—2015年云南8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生态效率值。
3.4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动态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本文根据所构建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2013—2015年8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生态效率面板数据,运用Deap2.1软件测算出2013—2015年8个贫困县的各年份平均Malmquist指数和每个贫困县年均Malmquist指数。
4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1变量解释
根据现有文献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从产业结构、城市规模、投资和国有企业占比四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测度分析。(1)产业结构(dscyszbz)。产业结构能够直接影响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生态效率。本文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表示产业结构。(2)城市规模(csgm)。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城市规模可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土地规模来衡量,鉴于目前大多数学者通常用人口数反应城市规模,且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城是人群集聚的地区,其人口数量能较好地反映出该县规模,因此本文用各少数民族自治县年末县城总人口数表示城市规模。(3)投资(gdtz)。投资总额以及投资方向往往会对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投资能够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投资方向则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会对某一地区生态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各少数民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投资。(4)国有企业占比(gyqyzb)。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同样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方式和科技创新水平也会对地区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会间接影响某一地区生态效率水平,本文用国有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表示国有企业所占比重。
4.2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将前文所测算的生态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结构、城市规模、投资和国有企业占比作为解释变量,为消除异方差,便于数据分析,本文对城市规模和投资两个变量取对数,运用2013—2015年云南8个少数民族贫困县面板数据进行Tobit回归。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说明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城市规模每提高1%将导致生态效率下降0.958%,说明随着县城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为满足该地区人口活动的基本需要,对资源的消耗随之扩大,污染物排放迅速上升,不利于该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同样对生态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但其回归结果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各贫困县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小且相差不大,因此,未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Super-SBM模型测量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2013—2015年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越来越大,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5年,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评价期间内均表现出进步态势,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其中,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的拉动力度最大。T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投资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促进了该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城市规模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该地区生态效率的发展,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未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5.2建议
发挥产业结构提升生态效率的作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两型三化”要求,对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八个云南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速形成经济增长行动力的重点产业,发展靶心,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加强“政银企”合作,推进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技术进步。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监督和管理力度,积极引导其向绿色创新型产业转型,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质量。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促进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且能提升该地区生态效率。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项目审批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利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丰富的资源进行筑巢引凤,通过电视台、旅游局、政府网站、民族特色产品博览会、微信等途径加以宣传,牵线搭桥,强化该地区对于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加快推进PPP项目签约和落地实施。另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狠抓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投资改造发展成为一举多得和牵动全局的“牛鼻子”。
积极调整县城发展战略,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城镇发展面貌。城市规模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为避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因人口数量的增长给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各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首先,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依托县城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产业和人口,根据标准对垃圾、污水、噪音等污染物进行达标处理和控制,增加绿地、林地面积,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突出县城生态建设。其次,根据云南各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充分发挥民族风情多样性,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高标准开展宜业、宜居、宜游的城镇创建,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
参考文献:
[3]付丽娜,陈晓红,冷智花.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4):169-175.
[4]吴金艳.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论坛,2014(6):70-75.
[6]蔡洁,夏显力,李世平.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面板数据为例[J].资源科学,2015(11):2271-2278.
[7]李青松,徐国劲,邓素君,等.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的河南省生态效率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4):194-199.
[8]陈新华,方凯,刘洁.科技进步对广东省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82-87.
[9]王瑾.工业技术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超效率DEA生态效率和区域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4(22):208-212.
[10]李胜兰,初善冰,申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J].世界经济,2014(4):88-110.
[11]李健,邓传霞,张松涛.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法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动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4):19-23.
[12]张晓娣.生态效率变动的产业及要素推动:基于投入产出和系统优化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2015(5):748-760.
[17]陈梅,赵炜涛,邬雪雅.中国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效率对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2):39-45.
[18]任俊霖,李浩,伍新木,等.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用水效率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5):101-107.
[19]成金华,孙琼,郭明晶,等.中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47-54.
[20]汪克亮,孟祥瑞,程云鹤.环境压力视角下区域生态效率测度及收敛性——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系统工程,2016(4):109-116.
[21]郭思亮,宋廷山,刁艳华.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的统计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6(12):91-94.
作者:杨红娟;张成浩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