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与思考范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与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与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与思考

《理论导报》2014年第七期

一、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蓝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

1.志愿服务的开展。以重大赛会为契机,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尤其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政治使命感的良好载体。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蓝志愿者承担了“中博会”“七城会”“泛珠会议”“我和地铁有个约会”等重大赛会的志愿服务任务。志愿者的细心服务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赞扬,也增强了志愿者的自信心。立足校园,做好志愿服务工作。青蓝志愿者立足校园开展活动,常年为全院师生服务。每年新生入学报到的时间,青蓝志愿者们分赴火车站、汽车站接待新生,把新生送到学校,全程引导新生办理入学手续。青蓝志愿者常年开展“美化校园”活动,草地上的爱心提醒、爱护泽源湖的宣传、打扫全校的教室卫生等,都是青蓝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校园行动。工程技术系分队的志愿者还走进教师办公室,定期帮助老师维护和维修电脑。青蓝志愿者每年在学院开展一次义务献血活动,宣传科学献血对人体的好处。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体现青年志愿者的价值。社区是该院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们在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青蓝志愿者旅游商务系分队在南昌西湖区恒茂华城挂牌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者们在社区常年开展英语帮学志愿服务。课堂上志愿者们对孩子们实行一对一的英语口语交流,同时与前来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社工系分队积极发挥青少年工作管理专业特长,定期深入新建县松湖镇等地开展义务支教活动。深入农村是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该院每年组织“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优秀志愿者下乡支教,表演文艺节目,开展“温暖心灵”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以及进行其他社会调研。

2.志愿精神的弘扬。青蓝志愿者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严格的招募、选拔、培训工作,营造了很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大力弘扬了志愿精神,学校出现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个个以志愿服务为荣的好现象。例如,“中博会”需招募志愿者120人,而学校就有600多人踊跃报名。该院建立了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每年的3月份在全院开展志愿者文化节活动,每年12月份举行志愿者颁奖典礼,表彰年度优秀志愿者,树立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学院每年都为志愿者安排了常规培训,以提高志愿者们的综合素质。学院邀请了马拉维志愿服务队队长范东东、团省委志工部和团南昌市委宣传部的同志、知名教授,举办志愿者服务专题讲座,开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范东东队长为青蓝志愿者讲述了他服务马拉维的亲身经历和事迹,团省委志工部同志讲解《江西省志愿服务条例》,团南昌市委宣传部同志现身传授志愿服务的相关经验,等等。通过举办志愿者服务专题讲座和开展心理教育技能培训,坚定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信念,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3.志愿文化的构建。借助重大赛会的平台,学院青年志愿者行动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获得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如何使青年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设计校本化的志愿者名称和标识。大多数高校志愿者组织一般都沿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称,学校的志愿者也都叫“青年志愿者”,这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区分。为了拥有一个校本化的名称,2010年底,学院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校师生中发起了一个为志愿者征集名称和标识的活动。在100多件作品中,选用了“青蓝志愿者”这个名称,并设计了专门的标志和服务队队旗。2011年3月5日,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青蓝志愿者文化节,为青蓝志愿者举行了命名暨授旗仪式,郑重面向社会了青蓝志愿者标识和服务队队旗。编写《青蓝志愿者工作手册》,培育团队文化。在相同的目标、统一的政策和共同的组织文化背景下,青蓝志愿者更好地团结在一起。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指导是志愿者团队化建设的关键,青蓝志愿者总队和各分队都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确保了志愿者事业的持续性。推出志愿者杂志,传播志愿者文化。为了及时宣传青蓝志愿者事迹,传播志愿者精神,院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了《青蓝》志愿者风采杂志。该杂志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青蓝志愿者服务场景。《青蓝》志愿者风采杂志的推出,极大地宣传了志愿者精神,传播了志愿者文化。

二、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对策与建议

1.成立志愿者学院,构建理论灌输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教育体系。打造精品的志愿者队伍,开展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教育。因此,高质量的志愿者岗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成立志愿者学院,加强对志愿者的统筹管理与培训,开展志愿服务的研究探索。当前社会亟需各行各业的仁人志士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青年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面对方兴未艾的志愿服务事业,迫切需要成立志愿者学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当然培训层面可以扩大到社会广大志愿工作者。同时,志愿者学院对当前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研究,提出研究报告,这一方面可以作为志愿者培训的现实讲义,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开发并完善志愿者培训课程,坚持理论灌输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构建志愿者培训教育体系。通过设置志愿服务主题,以及深入志愿服务一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2.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弘扬志愿精神。文化育人,加强志愿文化的培养,促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开展志愿工作的自觉行动。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要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志愿文化氛围,通过志愿文化这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引导广大学生参加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使“我奉献、我快乐、我成长”的价值理念在学生中传播,并在志愿者们心中落地、生根发芽。建立志愿文化阵地,大力宣传志愿者行动。通过搭建志愿服务的报纸、杂志、网站等平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志愿者的先进典型,弘扬志愿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志愿服务光荣的理念,引领大学生及志愿者向先进典型看齐。

3.完善志愿者工作管理机制,使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必须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涵盖了志愿者组织机构的组建活动、招募活动、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服务活动、推广和宣传活动这7个方面,这7个环节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通过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等管理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使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志愿者“结对服务、对口服务、接力服务”的服务模式常态化地运行下去。主要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

4.创新服务项目,实施志愿服务品牌化工程。志愿服务项目化。志愿服务项目化,要求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开展志愿服务。这一方面便于整个服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的工作效率,树立项目服务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化。团队化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在日常的志愿活动中,以团队的名义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志愿者的团队感和荣誉感,打造金牌团队,形成团队成员严于律己、竞相为团队做贡献的良好团队作风。志愿服务基地化。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加强与校外各种组织的合作,通过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达到进行长期的固定的志愿服务的目的。一方面,要结合志愿者的专业选择相关的基地,使志愿服务内容和学业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相关领域的基地创建工作。

作者:纪文河胡欢欢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