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探讨范文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探讨

《雷锋》2017年第11期

摘要: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法治观念

教育在初中的第一年尤其重要,初中学生刚好进入叛逆期对外界又好奇又排斥,老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可以把生活实际与课堂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引用生活实例传授新课;在课堂上设计情境命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提高课堂知识的转化效率;摒弃落后的思想品德评价方式,优化改进形成合理的评价模式。这样多方面地正确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师生友谊

一、引言

在新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更加注重了图文的结合,优化了以前的文字教学课本,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让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与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多去结合实际生活,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结合自身情况加深记忆,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生活化教学意义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开始接触一些新的朋友,也开始了很多在小学没有的新课程,在这个年龄段,恰好又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的开始,对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要“挣脱”父母的管束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小大人。假如在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出现一点困难,而老师与家长又没有及时帮助解决的话,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结交到了不好的朋友,出现叛逆期的一些问题如学会了抽烟、喝酒、泡网吧、打群架、早恋、赌博等等很多的劣习。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学生对品德观念和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出现偏差。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与正确的思想观念,旨在全面提供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能力。而通过课本与生活的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体会,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并帮助了学生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发生同学之间的一些坏习性的诱惑时,通过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时地分辨出哪些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还可以去帮助在道德思想与法治理解上出现问题的同学,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进一步理解还帮助更多的同学,这就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所在,让学生不仅可以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养成优秀的品格与性格,还学习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策略

(一)生活融入课堂,实现新课导入

在七年级的《法治和道德》的教育中,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老生常谈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还要加入学生身边的事情,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养老院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寻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魅力所在。在学习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时,以扶老人过马路,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识,把他们引入“乐学”的大门,如果只是用课本知识导入新课,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效果不佳。同时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中强调了对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在七年级这个重要的学年里,老师要充分结合实际,给学生教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不仅学会抵制不良习气坚持自我,在实际生活中当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出现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结合实际,通过合法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和朋友们的合法权益。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地学习到了新知识,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全面地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生活导入

在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老师如何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理解。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人物,实现体验角色,在一列挤满人群的公交车上,这时上来一位老大爷,晃晃悠悠地站不稳,我们作为学生,理应为老大爷让出一个座位来,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时候在公车上发现了一个丢在车上的钱包,及时捡起来交给公交车司机,助人为乐,互相帮助,不被利益迷惑,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初中生,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有时我们的父母也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道德错误比如开车没有礼让行人、过马路时闯红灯、排队买东西时找朋友插队和随手丢弃垃圾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正确学习,老师可以通过设定学生与父母出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行为的时候,学习如何劝诫父母改正坏习惯,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通过这样的设计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监督父母的不道德行为,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全面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去。通过知识融入问题情境的这种教学方式使知识的传授变得轻松,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加以学生和教师的经常沟通,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很容易,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善自己的不足,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方式。

(三)完善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效率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学习《家的意味》的时候,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央视关于家的组成的公益广告,让学生先从外界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氛围,播放完之后,让学生成立讨论小组,互相介绍自己家里的情况,说说自己对家的理解,在十分钟的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在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自己对家的认识,先以自己为模范,给学生立一个榜样。然后让小组中选出一位同学,选出的同学上讲台来说说他们小组对家的认识和对家庭的观念,让学生轮流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在下课之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我的家庭》写一篇小作文,下节课前,评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在讲台上朗读。通过这样互动贯穿整个课堂也延伸到课后的师生互动模式,就增加了师生的友谊,促进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愉快。一个优秀的老师在互动处理时,会很好地注意到学生的内心变化,学生都希望被认可,希望老师可以感受到学生内心的变化,倾听他们的内心,肯定他们的价值。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七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与学生互动对教学的重要帮助。

(四)改进评价手段,完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很多家长对学生学习好坏的判断依据只是通过每次考试的成绩,学校评选教学模范的时候也是通过班级的整体成绩汇总。学生之间攀比学习的时候也常常以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比较谁学习能力更强。通过这样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课本之外的知识探索热情也开始慢慢的消退,在知识与实际转化结合的思考时间也逐渐减少,在班级考、月底考、模拟考、全校季度考、区域模拟考等的考试轮番轰炸的下,学生开始了对考试试题的麻木,对知识点的盲目记忆,对课外的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这种教育模式与对学生能力评价的方式已经严重落后,在新课改的教育标准下,我们应该改变评价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知识水平为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再偏重题目的重复练习,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不满足于课堂的知识层面,减少题目的布置,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题,让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每次的考试结束后,对考得好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考得不好的学生进行谈心互动,从学生的口中了解到对哪些知识点还不理解,在以后的课堂上老师就会对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不赶教纲进度,不给学生留下遗留的难题。通过种种方式和思想的转变,让学生喜欢上探索、爱好与同学们讨论、自主的开展课外知识学习和与老师的快乐沟通,这些都能改进原有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定性,为学生创建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新模式。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七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融入生活的课堂上与学生轻松愉悦地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课堂上完成对新知识新话题的理解记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优化改进落后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成为高素质有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新少年。

参考文献:

[1]王冰.广辟教学资源,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中华少年,2017,(24):14-15.

[2]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4-135.

[4]任桂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几点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0):244.

作者:杨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