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鳞副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俗称台湾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台湾泥鳅生长快,病害少,销路畅,已成为深受养殖户欢迎的人工养殖淡水经济鱼类。2017年7月16日至11月20日,柳州市明亮生态种养合作社池塘养殖台湾泥鳅获得成功,该合作社有泥鳅养殖水面40×667m2,选取其中的1口池塘(7×667m2)观察总结,现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1池塘建设
该池塘位于汶水旁,水量充沛可靠,水质清新且周围无农药、化肥等污染源。土质为粘质土壤,同时阳光照射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池塘呈锅底状,深2.5m,水深1.5m,四周池壁无缝隙,整修池埂,去除杂草。采用罗茨鼓风机进行微孔增氧,设置增氧盘10个,均匀布置塘底,配备投饵机2台。进、排水口及溢水口均用密网包裹,以防逃。池塘加设防敌害设施,四周打桩用密网布围边,以防老鼠和鸭;上方用白色防鸟网罩顶,以防飞鸟捕食泥鳅。
2放养前的准备
2.1晒池清塘将池塘水排干曝晒,至底部塘泥开裂。加水至50cm,然后按150kg/667m2的用量,将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
2.2肥水清塘水不外排,10d后,施入发酵熟化过的牛粪,用量300kg/667m2,以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苗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
3鳅苗投放
鳅苗由该合作社人工繁殖,经过1个月的培育,规格达到3cm/尾,体质健壮。培肥水质至嫩绿色后投放鳅苗,密度15万尾/667m2,共投放105万尾鳅苗。
4饵料投喂
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38%以上。饵料采用投饵机投喂,日投喂量控制在泥鳅体重的3%,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水温在21~30℃时,每天投喂2次,分别在7:00和17:00;当水温在15℃以下或30℃以上时,每天9:00投喂一次,甚至停喂。根据水质、温度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同时追加有机肥,培育天然饵料供泥鳅摄取。
5日常管理
注意保持池塘水质的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每周换水1~2次;坚持每天巡塘3次,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鳅鱼活动情况,发现病害时及时治疗,适时泼洒EM菌;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饵;对进水口、排水口、防护网等经常检查,发现漏洞及时修补;在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时,如天气闷热、气压低、有雷阵雨或连日阴雨,及时增氧,注意观察鳅鱼是否浮头,浮头严重时灌注新水;做好养殖记录。
6病害防治
台湾泥鳅抗逆性强,病害较少,但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投料量大,粪便、残饵多,到了高温季节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病害有白毛病和肠炎。
6.1白毛病
6.1.1症状病鳅的皮肤上附着白色絮状物,病鳅无力浮游在池边。
6.1.2防治措施外泼聚维酮碘溶液,连用2~3d,同时配合内服氟苯尼考和黄芪多糖,每天拌料投喂,连服5d。
6.2肠炎
6.2.1症状病鳅肛门红肿,食量减少,消瘦,出现死亡。
6.2.2防治措施肝胆康与三黄散拌料投喂,连服5d,戊二醛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3次。适度换水,改善水质。
7捕捞
经过4个月的养殖,当长至10~12g/尾时开始捕捞上市。台湾泥鳅喜游水面,不钻泥,采取拉网式进行捕捞,到塘底尾货采取地龙捕捞。
8效益分析
共收获泥鳅10066kg,成活率86.28%,平均单产1438kg/667m2。养成的商品鳅规格均匀、色泽好、活力强、肉质结实、卖相好,销售收入达201320元,平均销售价格达到20元/kg。成本约为99314元,其中饲料93614元、水电700元、人工4000元和鱼药1000元,扣除成本后所得利润102006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2.02,若按市场价将苗种52500元计入成本,则所得利润49506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1.32,可见台湾泥鳅的投资回报率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9小结
台湾泥鳅属温水性鱼类,池塘选址应注意日晒充足、温暖通风。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在底质为沙土池塘养出来的泥鳅,体色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在黏土底质的池塘养出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所以,最好应选择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台湾泥鳅食性杂,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因此,在成鳅养殖阶段应采取追肥措施来培育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可弥补人工饵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追肥量视水色而定,宜少量多次,控制池水的透明度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在池塘中培植水葫芦、空心菜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可起到遮荫、净化水质的作用。水生植物所吸引的水生昆虫可作为泥鳅活饵料,以增加营养供给。但需人为控制其面积只占池面10%为宜。
作者:罗勇胜 单位:柳州市柳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