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作为经济伦理的绿色价值理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绿色价值理念虽然拥有悠久历史,但其在当今时代的崛起则是由资本逻辑的深入推进和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严峻的环境危机促成的。其内涵是指以资源环境和绿色价值为前提,借助于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增进绿色价值、谋求社会福祉和安康,实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可持续之目标的价值理念,本质上是指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绿色价值代表的是财富、自然资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而构成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作为一种经济伦理,绿色价值理念意味着经济活动必须在经济要求和伦理要求上双重符合,既能创造效益价值,也能增进绿色价值,即绿色—经济双重效益。其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规范是绿色生产、正义分配、公平交换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消费。
[关键词]绿色价值理念;经济伦理;绿色—经济双重效益
就全球范围来看,人类正面临资源环境的巨大危机,这已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为了化解危机,人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于绿色价值,从而使之日益崛起为一个基本的伦理理念。以此来观照经济或商务领域,其同样转化为一个厚植于其中且要求各类经济主体都必须遵循的新逻辑,成为一个从道德上审视和衡量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正当性的基本标尺,从而也顺理成章地演化为经济伦理价值系统中与其它理念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理念之一。
一、绿色价值理念: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理念
所谓绿色,是对生态化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等一系列与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有关的思想观念、实际行动的形象化描述。按照元伦理学的看法,它本是一个难以直接推出价值的事实概念,但正如希拉里•普特南所认为的,虽然事实与价值不能直接等同,但也不是绝对地二分,价值和事实密切相关①。在他看来,伦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判断有“厚”(thick)“薄”(thin)之分,前者“有时候用作规范的目的,有时候用作描述性术语”②,既是事实判断也是价值判断。即是说,伦理概念按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厚伦理概念和薄伦理概念。后者如果不通过中介和逻辑转换,的确难以直接找到与之相符合的事实,但前者则不同。前者又可称为厚事实概念,它们都是预设了价值判断的。所谓价值,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是其所具有的好的、优秀的性质。因而厚事实概念包含了价值(判断)。绿色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张华夏说:“诸如‘盖娅’(地母)、‘敬畏自然’之类有争议的词……是规范性的又是描述性的……它的规范性部分决定描述性部分怎样运用于不同情景,而描述性部分约束了和限制了规范性的表述。”③绿色是自然生态的底色和地球物种生命力的象征,反映的是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所具有的好的、优秀的性质,这种性质对于人具有无法替代的根基性益处,这样,与自然一样,绿色就承载了价值,即绿色价值。绿色价值首先是客观的,属于物质价值,但当人们认识到它对于人(个体和整体)具有基础性意义而从精神层面对之表现出尊重、热爱、赞颂等情感和态度时,特别是当它以观念为载体时,就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当这种价值观形成时,它就并非一种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而是已经跃迁为一种处于主导地位起根本性指导作用,并靠一系列具体的价值规范支撑或拱卫的价值理念,这便是绿色价值理念。甘绍平说:“绿色价值……不过体现为一种……处事规范或原则,坚持自主自控、至简知足和恬静怡心的导向……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主张。”④乔纳森•波里特也说:“绿色……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因为它基于一种对天地万物‘一体性’及其相应的对‘自己的生活、其他人的生活和地球本身的尊重’的承认。”⑤绿色价值的思想在文学、哲学和伦理学史上拥有悠久、漫长的历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就充分展现出对绿色价值的肯认和推崇。19世纪中期,美国梭罗和缪尔倡导自然保护主义,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亲近自然使人类精神健康,增进道德,人类文明要得以长久持存,就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使自然保有其美感、诗意和灵性,这显然是把绿色当作一种基本的价值理念。20世纪以来,张扬绿色价值思想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其中《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特别值得一提。前者虽然因“缺乏一种应对它所发现的难题的主导性政治战略”⑥而不是生态主义,但它强调一种自然平衡的思想;后者“是生态主义具备它的当代形态的标志”,提出如下洞见:“我们确信,认识到世界环境的数量限制以及超越此限的灾难性后果,对于尝试一种新的、可能导致人类行为和相应的当今世界整个结构的根本变革的思考方式是关键性的”⑦。正是它们“开启了一场全新的绿色价值的观念革命”⑧,并确立起绿色价值理念。
绿色价值理念之内涵需要从绿色发展经济学关于绿色发展的诠释中引伸出来。关成华、韩晶说:“绿色发展是将资源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获得经济增长,关注社会福祉,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一种发展模式。”⑨有鉴于此,本文认为,绿色价值理念是指以资源环境为基础前提,借助于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增进绿色价值、谋求社会福祉和安康,实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和永续延展之目标的一种价值规范和原则。绿色价值理念的本质在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性,它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得以具象化地呈现:经济层面发展绿色经济,即在保护资源环境和绿色价值的前提下谋求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符合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消化能力,并以绿色价值为核心来考核各项经济指标,形成绿色经济形态,以便实现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层面建构绿色社会,拓展绿色内涵和边界,将社会福祉、公平正义、安康、就业机会创造、贫困援助、弱势群体关护、国际合作、代际关系等,都纳入其中,以便实现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层面维护绿色生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资源时,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节约、高效、友好利用,而且要保护自然,增进绿色价值,以实现生态可持续性;技术层面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改造传统产业结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等;制度层面作出一系列以增进绿色价值为目标的制度安排,包括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政策举措等;文化层面培育绿色文化,即以绿色为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以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绿色价值理念的根本特点在于,作为当代人的我们对于未来的责任性。本来,作为自然生态的底色和地球物种生命力的象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绿色都是如此,但当我们把它当作一种价值理念时,其内涵就发生了变化,而且它也是在与别的价值理念竞争时才得以突显的。以往人们关于价值理念的理解中并没有它,那是因为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前,绿色价值并没有遭到侵蚀和破坏因而也就没有成为人类生活中的显性话语。它的崛起是因为资本逻辑的深入推进和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所导致的绿色价值被严重损毁以至于造成了严峻的环境危机所促成的,是否确立这一理念,已经关乎人类的未来持存和发展,关乎当代人如何对待未来人。即是说,绿色价值理念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关系……强调当代人的生存不得妨碍未来人的生存……”⑩。因而,与过去的绿色价值思想不一样,它就具有了强列的未来指向性。这种未来性要理解为对未来的责任性,即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它要求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要立足于现在,放眼未来,把保护环境、增进绿色价值作为自己活动的新导向,在利用科学技术开发资源、发展生产时,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只有如此,人类自身才有未来;从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的角度看,它要求人们把维护生态可持续作为自己行为的自觉自愿的责任,关注未来人的福祉,以便当代人和后代人都能在地球上共生共存;从当代人与当代人关系的角度看,它要求人们转换并重新界定价值观念,把未来利益和整体福祉作为价值诉求,把自身行为的合理性从过去那种注重当下或者现实的幸福与正义转换成注重长远或者未来的幸福与正义。显然,这种价值理念是发散性、敞开性的,是以面向未来为导向的。由于具备这种未来性,绿色价值与其他价值明显区别开来,从而对人类未来生存和永续发展具有了重大意义,而人与自然也才能和谐共生。
二、绿色价值:经济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
绿色作为一种价值,有两种形态,即物质形态的绿色价值和精神形态的绿色价值理念。因此,绿色与经济发展就有如此关联:绿色价值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绿色价值理念则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前提。物质形态的绿色价值首先指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核心内涵,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是为了经济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因此它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关系,只有绿色价值才有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前者量越大,后者越可持续。因此,绿色价值构成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
第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绿色价值首先是一种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审慎对待并增进绿色价值才能保护资源并使经济发展成为可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达过他的财富观,认为财富一般是指物质财富,由使用价值构成。结合劳动,财富可分为不含人类劳动的天然财富、内含人类劳动的社会财富、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财富,天然财富是由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有使用价值之物的总和,它们不含人类劳动,包括“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瑏瑡两类。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财富是指那些与人类劳动相结合的自然物,它们内含人类劳动但又没有改变原使用价值而仍以自然物之形式存在。这类自然物本身对人有使用价值,但在打上人类劳动烙印后其使用价值得以增长,比如经过改良的土壤,经过整治的河流,经过净化的水和空气等等。绿色价值本身就代表着植物生长茂盛、生命力强健,体现着植物与大自然其他物种的平衡与和谐,这对人有直接的益处;但当经过人类的精心整饬、剪裁或嫁接后,绿色植物的使用价值更高,比如经济植物的生产力会提高,长出更多的果实、花卉……供人类享用,非经济植物的绿色更为兴旺,让人更爽心悦目、情趣高雅、精神愉快。因此,绿色价值作为一种财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正是因为绿色价值是一种财富,具有有用性,然而又具有相对有限性,表面上看起来它是无限的,但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整体上看,则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所以我们需要保护植物物种和生态环境,以增进绿色价值。
第二,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绿色价值是一种自然资本,节约并增进绿色价值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所谓自然资本,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学家们又提出的一种资本概念,“指的是由自然提供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并包括影响这些资源存在与使用的生态过程”瑏瑢,是当今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的生态经济学之核心概念。迪特尔•赫尔姆认为,自然资本以三种形态存在:一是具有除去令观看者愉悦之直接效用外没有其他明显用处的自然资本;二是既可以提供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阻挡洪水、灾难等等重要服务的自然资本;三是为人类提供化石燃料等能源资源以支撑经济体系的自然资本。在他看来,自然资本可分为“生态系统、物种、淡水、土地、矿产、空气、海洋及其自然过程和自然功能”瑏瑣等类别。它们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是因为它们同样是用来生产产品以服务于人类的资产;之所以被称为“自然的”,是因为它们本身是出于大自然的无偿提供,而并不是由人类生产出来的。显然,是自然资本使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也使人类生存成为可能。但是,自然资本又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本因为越消耗就越少直至耗尽而有限,可再生资本尽管可以不断更新,但是如果不以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为遵循,致使其更新条件遭到破坏,也并非想取则有、无穷无尽。自然资本的有限性导致经济发展的有限性。许多学者尤其是演化生物学或社会生物学家、环境伦理学家也提出,经济发展之所以不可能延续下去,是因为地下的矿产、可饮用的水、未污染的土地及清洁的空气等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自然资本是有限的。社会生物学创始人爱德华•威尔逊表示:只有绿色价值才把人类当作与大自然紧密相依的生物物种,然而,如今资源枯竭、大气恶化、人口膨胀,已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他甚至不无忧愤地质问:“人类是不是要自杀?”瑏瑤所以,选择切实举措,有效改变如此不可延续的经济发展方式,是迫切需要人们立即采取的实际行动,否则人们必然会自食绿色价值损坏、自然资本丧失的恶果。正是基于此,绿色才成为一种价值理念,被提升为当下新时代的道德规范,企图由此来促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节约自然资本、增进绿色价值,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从系统论角度看,绿色价值代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系统稳定,从而经济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明的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协调、平衡、稳定的,因为是绿色的,所以又是美丽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构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和谐共生表明生态系统是完整、稳定、美丽的。根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哲学教授克里考特的观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织反映着生态系统的伦理原则,因此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美丽应该受到人类道德上的看护,或者说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美丽负有道德义务。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美丽深受社会系统的影响。社会系统是指与人类有关的一切,主要以经济活动及建立在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活动等为载体,由相互作用的“知识、技术、人口、社会组织、资金”瑏瑥等构成。通过输入或输出物质、信息、能量,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服务、相辅相成,从而呈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促繁荣。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在于人,只有人把自己的活动控制于生态系统之许可范围,输入其中的物质、信息、能量保持适度,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否则生态系统就会趋于紊乱,人与自然就会对立、冲突。这种状况又会反过来制约、阻碍人的活动,导致社会系统失序。作为母系统,社会系统又可分为许多子系统,如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文化子系统等等,虽然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些子系统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经济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的基础。经济系统又由生产系统、分配系统、交换系统、消费系统等构成,向其中输入经济运行机制、资金、企业制度、价值观、生产资料、技术手段、产品和服务等物质、信息和能量,由经济利益为连接桥梁,就能正常运转。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也相互影响,如经济主体从生态系统摄取化石燃料、矿藏、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本来为人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然后把余下的废弃物又向生态系统排放。但是,这种影响也必须适度。当主体摄取的自然资本超过一定限度,排放的废弃物多过其消化和承载能力,那么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并陷于紊乱。生态系统紊乱又会反过来对经济系统构成破坏性甚至崩溃性的后果。因此,经济发展要可持续,经济系统就要得到维系,而经济系统要得到维系,就必须保护环境,增进绿色价值,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三、作为经济伦理的绿色价值理念之旨趣:绿色—经济双重效益
既然绿色价值构成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那它作为一种理念就可以与经济伦理相容,并成为经济伦理价值规范系统中的构成内容之一。作为一种经济伦理理念,绿色价值理念包含如下意蕴。
第一,把绿色价值理念转化为经济伦理理念之一,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与绿色价值的增进相融合、适应,意味着它是经济主体分析经济活动的伦理工具,即经济活动必须在经济要求和伦理要求上双重符合,既能创造效益价值,也能增进绿色价值。当然,经济学也同样关注绿色价值,虽然它受制于效益价值。但是,经济伦理学毕竟不同于经济学,虽然它与经济学无法脱离开来,但并不是对经济学所言说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伦理学思维对经济学保持清醒、理性的批判,给经济学以合理的价值定向。绿色价值理念作为一种经济伦理,意味着这一价值理念应该构成经济伦理的核心精神之一,也构成企业等经济主体一切经营行为的精神前提,经济活动及其效益目标应服从于绿色价值,而不是相反;意味着人们判断一种经济活动之伦理质量时取决于企业等经济主体把绿色价值置诸何处;意味着绿色价值规范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即凡是损害、破坏绿色价值的经济活动,就是低甚至是没有伦理质量的;凡是一定程度上维护绿色价值的经济活动,就是有一定伦理质量的;凡是有利于绿色价值增进的经济活动,就是高伦理质量的。因此,大力弘扬并切实践行以绿色价值理念为核心精神之一的经济伦理,是当今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规避的职责。
第二,绿色价值理念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同样不能回避效益,但这种效益是绿色、经济双重复合效益或者二重性效益。市场经济无疑要讲经济效益,这是其根本特性,无论哪个主体,只要它作为经济主体而存在,都无法拒斥,其任何决策都得以经济效益为考虑。同时,经济伦理与经济效益也并不截然对峙,只不过它要求经济主体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这一个目标,而是必须结合伦理标准审视之,以图达成既有经济效益,也有超越经济效益的其他效益。按照绿色价值理念,增进绿色价值无疑是一种具有伦理正当性的行为,是应该得到经济伦理的提倡、鼓励的行为。对于经济主体来说,只有把经济效益与增进绿色价值紧密结合,对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绿色效益的双重权衡,形成绿色—经济效益,才是具有较高伦理质量的经济行为。换言之,道德上好的经济行为,就是绿色、经济双重效益都好的经济行为;反之,就是道德上不好或值得怀疑的。
第三,绿色—经济双重效益,是指绿色价值与经济效益相契合、相统一,即经济效益要有助于增进绿色价值,绿色价值要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经济主体要进行效益价值和绿色价值的共时性、双重性考量,将过去那种单纯的效益最大化观念转换到当今的绿色、经济双重效益最大化的观念上来,以增进绿色价值,实现经济可持续。所谓绿色效益,是主体的行为活动给生态环境和绿色价值带来的某种影响,进而对人类经济生产、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某种后果。从性质上看,这种效益有正负之分,但就一般情况而言,绿色效益被正向化地诠释为对绿色价值的维护和增进性的影响和结果,换句话说,如果经济主体既能有效地从绿色价值中获得其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又不对绿色价值构成破坏、损害,从而使人们能够从绿色价值中受益的优良后果。相对经济主体而言,绿色效益主要体现为节省自然资本、节水节能、清洁低碳以及提高绿色产品生产能力和扩大绿色服务规模等等。这是经济主体在当今以绿色为最为重大诉求的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新的经营思维,它要求主体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增进绿色价值,并且还要出于增进绿色价值的原因去节省经营成本特别是自然资本,提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四、作为经济伦理的绿色价值理念之四大规范
绿色价值理念作为一种经济伦理理念,与其他伦理价值规范系统一样,也是以一系列具体要求才能得以让经济主体积极作为、有所适从的。这一系列具体要求表现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各个环节也都必须围绕绿色价值理念这一轴心而展开和运转。
第一,经济生产的伦理规范:绿色生产。经济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生产,以绿色价值理念引导生产的伦理要求即为绿色生产,即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增进绿色价值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过程,创造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而绿色生产又通过以下几个准则得以具体化。首先,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瑏瑦的论断,要做到这一点,经济伦理就要求经济主体把对自然的尊重、顺应、保护摆在首位,在经济生产活动中进行绿色生产。无论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本,还是向大自然排放污染废弃物而对绿色价值构成影响时,都必须遵循、顺应自然规律且适度、谨慎,不可把利润动机肆意膨胀,时刻以绿色价值和自然资本的限度约束、考量生产行为,积极节能、降耗,减污、降排,从而保护自然。其次,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这是指经济主体在生产活动中开展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循环链接,其实质是尽可能降低环境代价、保护绿色价值,以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瑏瑧。循环利用是与非循环利用相对而言的。非循环利用是以“原料———产品———废弃物”为模式,投入高、产出低、排放高是其基本特征,这使得自然资本被大量消耗,绿色价值被严重损毁;循环利用则是以“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瑏瑨为模式,对原料、资源采取分层次多级化地利用,以实现绿色化生产,这使得自然资本得到节约,绿色价值得到保护。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措施,循环利用本身并没有伦理属性,但因为它以保护环境、增进绿色等为价值圭臬,因而也构成绿色价值理念作为经济伦理的具体要求,成为与绿色生产相适应的新经济价值观的外在化反映。从经济伦理意义上说,新经济价值观要求经济主体不能像过去那样因绿色价值不是人类劳动产品而漠视它,而必须赋予其道德地位,以审慎态度对待、承认、呵护它。只有如此,经济主体才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循自然规律,积极保护环境、维持绿色价值;也才能遵循道德规则,使自己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其他经济主体合作双赢。
第二,经济分配的伦理规范:正义分配。经济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分配,以绿色价值理念引导分配的伦理要求即为正义分配。而以正义分配为导向的绿色价值理念又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并把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置于抑制环境压力增强、促进绿色价值保护上。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危机既源于经济增长方式不当,也源于社会资源和包括绿色价值在内的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公平。由此,效率价值的无度追求与绿色价值的相对有限之间的冲突和紧张,部分地通过正义分配导向的绿色价值理念而得以缓和。正义分配导向的绿色价值理念是当今各国各地区之间和国家内部各区域之间的施策方向和增进绿色价值的主要保障机制,前者如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资金和绿色创新技术支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者如各国家各地区内部挖潜,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来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和财富增长,顾及弱势群体权益以便让他们公平分享绿色价值;通过健全绿色财税绿色金融体制,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弘扬代际正义原则,促进本国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正义分配导向的绿色价值理念是当今经济伦理的具体要求,它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关注点,以求自然资本和绿色财富分配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以便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第三,经济交换的伦理规范:公平交换。经济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就是交换,以绿色价值理念引导交换的伦理要求即为公平交换。而公平交换又通过以下几个准则得以具体化。首先,交换主体地位公平。这种地位公平是指参与经济交换的双方在绿色价值和生产价值的拥有上,在地位上都是公平的,没有其他任何加诸对方的特权,都可以公平地参与经济交换。其次,互利互惠。这是指交换发生后双方都各自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绿色价值和劳动价值。其三,公平交易。这是指双方在绿色价值和劳动价值的交换上是公平的,主要是指交易价格的公平。以往市场经济框架下,由于没有确立绿色价值观念,致使绿色价值没有计入成本并参与交易,因而以往的公平交换主要是劳动价值的公平交换。而当今以绿色价值理念引导的公平交换不仅包括劳动价值的公平交换,还包括绿色价值的公平交换,这是绿色价值理念作为一种经济伦理与以往置绿色价值于不顾的经济伦理的根本区别所在。第四,经济消费的伦理规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义务。经济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就是消费,以绿色价值理念引导消费的伦理要求即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义务。如同生产领域一样,消费领域也要贯彻绿色价值理念,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可能影响更为深远。“没有消费的绿色化,只靠生产环节的改变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当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瑏瑩就消费与环境资源、绿色价值关系的角度看,消费构成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享用绿色价值的目的,环境资源、绿色价值则是消费的工具。因此,当今资源稀缺、环境破坏、绿色价值亏损的根源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消费。
人们一般按照对资源的索取程度,把消费分为必要的、适度的、奢侈的三种类型。必要消费是消费主体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础性消费,虽不会对资源和绿色价值进行过量索取,但它不能满足主体的发展性需要;奢侈消费罔顾资源和绿色价值是消费主体经济社会生活的约束条件,对其进行过量索取,必定导致资源和绿色价值亏损、破坏。所以,从伦理学上看,如果把必要消费看成消费的不及,把奢侈消费看成消费的过,那么适度消费才是符合伦理的中道。适度消费即绿色消费,也就是消费主体以推崇自然健康的消费观念指导自己消费那些未经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同时又注重合理处置废弃物的消费行为,它在经济伦理上的具体要求就是消费主体都有履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义务。所谓简约适度,是指消费主体消费中要简朴、节俭,不要奢侈浪费,抗拒诱惑和不合理的、挥霍性消费。简约适度不是要消费主体拒斥金钱和物质财富,因为缺乏金钱和物质财富,只能使人们陷于贫困,而现实生活的贫困必定使主体精神上不能自由自主,从而无法分享道德价值;简约适度要求消费主体消费中能够获取满足生存需要的必需品和满足发展需要的提质品即可;简约适度要求消费主体消费中不要追求奢侈品,追求奢侈品一方面必定导致资源和绿色价值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被浪费和挥霍,导致后代人无以生存,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导致主体纵欲无度从而精神贫穷、焦虑、紧张,远离真正的幸福和安康。所谓绿色低碳,是消费主体消费中要尽量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特别是CO2排放,因为CO2排放量增大会使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导致环境破坏。当前国内国外正在大力提倡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碳金融等都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实现环境权益优化配置、减少污染,以便保护环境、增进绿色价值的有效举措。消费主体自觉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衣、食、住、行都低碳化,那么这对于环境修复和可持续性的增强都是有重要意义的道德行动。
作者:龚天平;李茜